學習說一個好故事、設計一個溝通之旅/2019 NPOST 年會報導(綠色和平) 

圖/ NPOst 攝影

文/NPOst特約記者 洪玉盈

活動名稱:撐起一個地球的好事:公益的數位動員/2019 NPOst 年會

日期:10/18(五)

時間:09:30-17:30(09:00 開放入場)

地點:新光人壽新板金融大樓

講者:綠色和平專案部經理劉嘉偉

資訊爆炸的浪潮,如同雨林中的一場暴雨,除了可能接收到不可靠的訊息外,許多期待帶給社會正面影響的議題,也時常因此在雨後被深埋,被遺忘。為延續行動,非營利組織該如何面對這種景況?綠色和平於今年 NPOst 年會公開組織的動員秘密。

綠色和平多年來以科學研究結合創意行動,積極推動環境永續與世界和平的實踐。1971 年創立於溫哥華,至今全球已有超過 40 個國家設有分部,臺灣則於 2011 年成立臺北辦公室。

綠色和平在臺發展將近 9 年,擅長規劃線上與線下的公眾動員,其線上範疇涵蓋 facebook 、instagram 、 Line 、 Youtube 及 email ,並依照平台特性,各自發展出不同的營運策略,進一步推廣並擴大環境議題的能見度。

「在綠色和平團隊的內部培訓中,如何開啟一個『行動專案』是推動改變的關鍵。」綠色和平專案部經理劉嘉偉說,他以工作坊形式,帶著在座的參與者,透過紙與筆實作,從議題設定開始,示範如何對目標群眾說一個故事、設計出一個「溝通」旅程。

現況普查 倡議的首要依據

每當綠色和平欲開啟專案,即遵循 5 個步驟:設定目標、需要改變的人事物、誰能帶來改變、改變的方法、指標測量。

圖/ NPOst 攝影

在「超市減塑」的專案中,倡議的目標在於優先減少並淘汰不必要的塑膠包裝,需要改變的對象是超市,可以帶來改變的是超市的員工和消費者。設想改變方法前,必須先針對目標對象(超市)進行調查,才得以與訴諸對象(員工和消費者)溝通,劉嘉偉提到:「議題如果沒有能見度就無法動員,必須先讓民眾理解議題。」

於是,綠色和平的志工們走訪全臺共 70 家超市賣場等各大零售通路,盤點超過 14,000 種商品的塑膠包裝,今年 4 月,揭發全臺 10 大超市賣場的塑膠包裝使用情形,並在 5 月首次記者會後,向 9 家企業發出《零售業塑膠使用調查問卷》,也鼓勵超市加入連署減塑行動。

圖/ NPOst 攝影

劉嘉偉提到,啟動議題之前,現況普查是絕對必要的,期間可以透過記者會、藉由名人推介來增加議題能見度,而在綠色和平的經驗中,連署過程所取得的目標群眾通訊管道(如 email),是議題在新聞性趨弱時,得以持續擴散的重要管道。

田調與實體活動穿插 延續議題能見度

然而,為使超市員工和消費者,在得知超市的塑膠包裝使用情形後,能意識到調查結果與自己的切身關係,綠色和平陸續在今年 5 月至 10 月之間,完成了全臺巡迴的「減塑人生手作坊:絹印 x 棉麻手縫束口袋」活動;在 6 月和 10 月發起了兩次塑膠攻擊(Plastics Attack);在 8 月,進行了「你家超市垃圾有多少」的研究。

透過密集的實體活動,促使減塑的觀念融入民眾的日常生活,也能持續擴大議題的關注度,培養理念契合的群眾;而在活動期間,自 5 月向 9 家企業發出的《零售業塑膠使用調查問卷》,也緊鑼密鼓的進行回收和調查,並在 10 月底發布了「臺灣零售通路企業減塑評比報告」。

由此可見,綠色和平在每一項調查研究期間,不間斷的穿插相關的延伸性活動,且每一項調查報告都提供一個測量指標,作為延伸活動的設計參考。「超市減塑」專案,就在承上啟下的模式中,積極向前推進,至今持續進行著。

圖/ NPOst 攝影

小組實作:解讀 NPO 從業人員的薪資問題

「超市減塑」專案實例分享之後,劉嘉偉首先要各組推舉出一位主席,和組員共同決議出小組的專案題目。小組成員來自不同的生活背景和工作領域,關注的社會層面也有所分別,所拋出的議題或可作為當代社會的微型觀察,其中包含有夜市減塑、外送員工作權益、流浪動物的安置、高齡長照、健保資源配置、幼兒禁用 3C 產品的宣導與 NPO 從業人員薪資優化,共 7 個題目。

以「NPO 從業人員薪資優化」的倡議為例,大眾可以理解臺灣整體的就業市場,長期以來存在薪資普遍過低的問題;然而,從小組成員的現身說法中,NPO 從業人員常態性的案件過量和工時過長卻輕易被合理化,其因來自於扭曲的社會價值觀--多數人認為「非營利人員不能領太多的薪水」。

圖/ NPOst 攝影

因此,成員們認為,可以利用前述專案工作步驟,先透過街訪、市調,理解民眾對非營利工作的想像,以及在普世價值中,合理的薪資標準,接著推動「 NPO 從業人員薪資優化」的相關活動。

實體活動的第一階段,參與者們規劃了「實際工作一日體驗」,親身的體驗是最直接的溝通,「或許可以常被視為『做功德』的照顧服務員為體驗對象」參與者說。在第二階段,小組則決定以「非營利從業者的『社會投入』」出發,動員志工們做街頭宣導,與群眾溝通「公益」的社會價值。

成員們亦提及,大環境的低薪問題,即使透過了政策、立法制定出薪資標準,仍需要企業提供完善的薪酬制度來配合,NPO 從業人員為社會價值觀所制約的實例,也可能只是臺灣非友善的勞動環境的冰山一角。

圖/ NPOst 攝影

全長 40 分鐘的工作坊, 63 位參與者分作 7 組,議題從減塑談及勞工、動保、長照、醫療與育兒,涉及層面多元。因應不同的議題與訴求的對象,運用田調、街頭運動、群眾募資、志工體驗、懶人包、網紅串連等途徑來動員群眾,開啟討論的空間,便有機會為社會帶來改變。劉嘉偉說,今日的實作就是改變的開始,期盼每個專案都不斷延續,成為撐起地球的好事!


延伸閱讀:

終結菲律賓 500 萬家庭貧窮 以數位化擴大組織影響力 / 2019 NPOst 年會後報導(Gawad Kalinga)

如何衡量倡議成敗? 5 大面向,協助組織評估影響力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