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分享:社工師告訴你走出抗爭創傷的五個方法

 

NPOst 編按:3月23日對於很多人來說是永生難忘的一夜。為了驅逐佔領行政院的學生,政府派出鎮暴警察,過程一片混亂,尖叫聲不斷,媒體也拍到不少流血畫面。部分參與學生未做好心理準備,受到很大的心理創傷。現在由社工師來告訴您,如何接受這樣的心情,並處理它的五種方法。

文/張富勝、何家雯(兩人皆為社工師),本文獲得兩位作者授權刊登。

1. 承認自己在抗爭事件中的各種身心反應,並接受它

否定、憤怒、爭論、抑鬱或無力,都是我們面對突發性、重大性、失落性事件的正常感受。這些感覺可能單獨出現、也可能同時或交織出現,有些人只會感受到某幾種,有些人全都會感受到。這些感覺的出現,是因為我們正面臨生活的巨大轉變,當原本熟悉的生活與價值觀被剝奪、被挑戰,為了保護自己,我們會反映出各種情緒,這是正常且具有意義的。我們要看見這些情緒,正視它出現的又多又複雜,並接納我們的情緒波動。

出現以上的情緒與身心反應,是在抗爭發生後短期內會出現的正常現象,多數人的反應會隨著時間漸漸消褪;但如果你的身心反應過於劇烈、且維持一個月以上,並影響你的正常生活,建議透過專業的心理健康與醫療機構提供協助。

2. 關注身體訊息,進一步確認不適來源

花一點時間關注恐懼與憤怒、難過與悲傷、無力與焦慮情緒湧現時,它們如何反應在你的身體上。身體很聰明,會替代性的反應我們在抗爭活動後的身心狀況,將這些沒有說清楚的情緒與反應,儲存在身體的各個部份。所以關注身體上出現疼痛或不適,進一步確認身體不適感的來源,是照顧自己很重要的方法。

感覺自己身體是否也些無力、疲憊感漸增、有噁心感、難以入睡或無法安穩的睡覺?還是覺得自己總是保持著高度警戒,容易被驚嚇、總是躁怒不安呢?面對這樣的身體訊息,我們可以透過各種方式來照顧自己。例如:練習身體放鬆的技巧、從事可以令你感到愉悅的休閒活動、安排運動等方式,都有助於代謝與舒緩身體的不適感,增加身體自我療癒的功能。

3. 限制訊息來源,找到喘息空間

訊息往往幫助我們理解事件的發展狀況,但當我們透過親身參與、透過媒體訊息等方式接受訊息,當訊息的衝擊力過強、或是過度曝光在相同情境之下,容易陷入「感同身受」、「身歷其境」的真實感;當這些來自四面八方媒介的訊息,反覆以強力、凌亂且資訊混雜的方式灌輸,我們將會一次又一次的經驗到那令人失落或困惑或生氣或難過的感受,久久無法自拔。

因此降低接觸訊息來源、暫時性的離開現場,獲得所需的資訊即可;並且保持眼睛睜開,注意觀看周圍環境,了解自己身處的現況與抗爭運動處境的差異,提供一個緩衝與休息空間,讓我們可以藉由暫時性的離開,喘口氣、大口呼吸,重新安頓自己。

4. 穩定的生活作息,暫緩生活變動

當我們的生活因為抗爭運動而掀起了變化,不穩定的社會環境與氣氛,會影響原本穩定的生活作息,混亂的生活方式會讓我們感到更不知所措,更感焦慮與無可奈何。因此透過穩定的生活作息,讓生活回到一個穩定、有秩序的正軌,同時也可以讓身心回到一個平衡狀態。透過緩慢的步調,給自己時間與空間重新專注於生活、實踐生活,同時也要提醒自己,避免濫用酒精或是藥物來處理混亂的情緒,因為酒精與藥物會導致身體、睡眠、健康等更大的傷害,而加劇身心症狀。

在穩定生活作息的同時,也暫緩近期可能的生活變動。例如:突然辭職、休學等等,回歸比較結構性、穩定性的日常生活慣例,有助於消融因為抗爭而帶來的失衡。

5. 借助專業人員或藥物協助

創傷後壓力的治療是一種漫長而需要耐心的過程。最重要的就是給予支持,我們可以鼓勵自己去和專業人員(社工、心理、諮商、醫師等)討論當時的情境,讓痛苦發洩出來,不要積在心底,並且透過專業資源的協助教導重新建立自我、學習怎樣適應新的生活。

當症狀太過明顯,最好以藥物立即協助,以免症狀繼續惡化。至今已經被證實有效的藥物包括:三環抗鬱劑、特異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單胺氧化脢抑制劑等。此外,一些抗癲癇藥物、乙型腎上腺素拮抗劑對於焦慮也頗為有效,但這些都得由醫師來處方。通常,藥物對於憂鬱、焦慮、失眠的療效較好,對於其他的症狀,如:退縮、畏懼、感覺麻木等則比較沒效。

不管怎樣,藥物並不能完全解決傷痛經驗。在急性症狀緩解下來後,支持是最重要的治療方式,千萬不要刻意忘掉痛苦的記憶,反而要鼓勵自己把痛苦經驗講出來,然後透過外界資源提供支持。講得越多,心底的痛苦就清的越乾淨。

如果在學校,可與老師溝通協調,一起幫助自己渡過難關。

 

延伸閱讀>>>

1. 【時事想想】學生來問我關於悲傷與憤怒的事…(李維倫,2014/3/24)
2.  《災難與創傷心理資訊網》

相關資源>>>

1. 張老師專線1980
2. 生命線專線1995
3. 全台各縣市所設置的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4. 全台各醫療機構、教學醫院之身心科、精神科門診
5. 亦可向你所就學的校內輔導與諮商單位洽詢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