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替你記住就好。」屏東三地門學童用創意和陪伴,破除失智的藩籬、消除畏懼

地磨兒民族實驗小學 3 年級的學童,從入學以來,已經在三地門社區日照中心與在地長輩互動 3 年,從觀察中學習怎麼照顧老人家所需。圖/屏東基督教醫院提供

 

超人奶奶大戰 ET 怪人,與忘東忘西搏鬥;遺失了 4 個家族寶藏,長輩的記憶又岌岌可危,要怎麼樣才能找到我們共同的家傳寶物?屏東縣三地門鄉地磨兒民族實驗小學 3 年級的 23 個孩子,今年將集體創作以原鄉生活為背景、失智症為主題的繪本故事。現代人聞之色變的失智症,在孩童的創意理解與真心相陪交織下,破除了無知,便不用過多畏懼。

失智識能,偏鄉尤其重要

「一開始會帶孩子進入日照中心,是因為師母剛好在那裡服務,詢問我們可不可以推行讓孩子進入中心陪伴 VUVU(排灣族語「長輩」的意思)」,我們就從那一年入學的孩子起步。」繪本計畫的啟動人之一,是地磨兒民族實驗小學 3 年級的導師羅宜婷。

地磨兒每個年級只有一班,羅宜婷現在帶的這一班,已經在不到 300 公尺遠的三地門鄉社區日照中心跟長輩互動 3 年;而她所說的師母,正是屏東基督教醫院派駐在三地門,推行友善失智社區的莊玉美。莊玉美身兼牧師娘、護理專業人員、排灣族人三重身分,對於偏鄉的醫療照顧尤其在意。

「過去我們每一家都互相認識長輩與孩子,只要一家有事,全村都會幫忙。」莊玉美談及她的部落童年,已經和深受現代化影響的今日大大不同,「生活模式變化,現在的孩子跟長輩較疏遠,所以從小養成觀察、辨別能力,跟習慣與長輩親近很重要。」

羅宜婷不單單只是帶著學生進入日照中心與長輩互動,回到學校後還會帶著學生進行失智症相關繪本閱讀。圖/屏東基督教醫院提供

社區早已友善,但對失智症認識不多

莊玉美故作憂心的說,推廣友善失智社區在三地門有點「困難」,「因為部落本來就很友善了」。

部落中緊密的人際網絡,讓即使路上有迷路的長輩,都會很快被牽回家。然而,她也不諱言,「部落對這件事(失智)不夠瞭解的時候,很多個案可能不容易發現。」

屏東基督教醫院的失智症個案管理師吳靖雯進一步說明:「山上的長輩不習慣下山就醫,或覺得忘東忘西只是正常老化,這些都會延遲確診的時間。」

圖/Kelly Sikkema @ Unsplash

初期的失智症難以透過儀器測量確診,而在原鄉,因為人際網絡的相熟,一時的「忘記」不太會被當作明顯的徵兆。長此以往,到了不得不就醫詢問的時候,「往往是病情已經發展到家人真的感覺困擾的階段了,也錯過了延緩病程的黃金時段。」

透過日常細微的老幼互動,發展在地關懷

尤其,失智症不只是忘東忘西,還有認知、感受的改變

比如合乎天氣的穿衣方式、交通號誌所代表的道路規則等,這些都可能因為病情的發展,而產生障礙。「但除非真正生活在一起的人,才能夠觀察到那麼細微的變化,並且要正確的認識失智症,才會有病識感。」吳靖雯補充,她在衛教時,都比喻失智症就像「腦海中的橡皮擦」,忘東忘西只是其中一種表現方式,而隨著病情的發展,生命中的彩色軌跡,都會慢慢被淡化、洗刷,忘記行事準則當然也是病徵。

「我們一開始進來日照中心時,孩子看到失能、失智的長輩,的確不知道該怎麼辦。」羅宜婷說,三地鄉社區日照中心提供多元長照服務,每位長輩的狀況都不太一樣。學童的父母與長輩多半健康,而學童在少子化的今日都被照顧得「很好」,嬌養的學童與表達或是行動困難的 VUVU 在第一次親密接觸時,2 方都有點「害怕」,羅宜婷忍俊不住。

圖/Park Troopers @ Unsplash

羅宜婷帶著這 23 個學童,3 年來規律的進入有失能也有失智長輩的日照中心,讓學生分組,與固定的長輩互動,培養熟悉感與默契,在相處中學會怎麼細心觀察、模仿照服員,並練習提供協助。「比如我們會協助吹頭髮,你可以看到連抹布都不太會用的小孩,對拿捏吹風機的距離跟幫長輩撥頭髮的力道都很生疏的手勢,但卻慢慢會注意長輩的眼色,只要被看一眼,就會追問『我弄痛你了嗎』、『那換這樣可以嗎』?」而對待失智的長輩,學童也從一起勞作中,幫忙記住工序跟耐心提醒,「這個步驟已經做過了喔,我們現在要進入下一步了。」羅宜婷不無驕傲的以學生為榮。

從繪本紮根,永續照顧責任

而在地服務日久的屏東基督教醫院為了讓在地社區建立起更正確「與失智症互動」的方式,除了定期進入社區衛教,在今年更與地磨兒的學童合作,共同創造富有在地原民元素、以生病長輩為主角的繪本。

超人奶奶大戰 ET 與消失的家族寶藏都是學童創造出來的故事題幹,透過長期與長輩相處的稚子之眼,看見彼此之間的愛與聯繫,可以跨過失智所築起的記憶鴻溝,「故事中出現了打擊失智症的超人奶奶這種女英雄,還有排灣的家族口傳故事,怎麼傳承下去的好點子。」羅宜婷還是忍不住吐槽自己親手帶了 3 年的孩子們:「只是有的故事環節小孩還是會帶過太快。」

今年屏基與地磨兒民族實驗小學合作的一項計畫,就是透過孩子的眼睛,畫出有在地元素的失智症主題繪本。只要我們彼此關懷,就不會害怕。圖/屏東基督教醫院提供

這個繪本計畫將是屏基與 7-11 在今年第一季「把愛找回來──及早救智」其中一項小額零錢捐專案。(參考:「及早救智」、「把愛找回來」:培養原鄉照護人才、提升社區支持網,讓失智長輩在地安老

莊玉美語重心長的道出屏基醫護人員把「失智識能」的重要性延伸到學童,並希望透過學童創作來發揮更大影響力的初心:「未來的部落,是這些小朋友的。青年要承擔起部落的照顧責任,友善的社區才會永續。我們在做預防,就要做到最小的一代。」

「如果有一天我忘記吃飯吃了幾次、忘記最愛的人、不記得回家的路,那是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孩子們常在日記中,分享從日照中心回來後的心得,詢問導師羅宜婷。羅宜婷笑得燦爛:「喔,但我也有可能忘記,跟你一樣唷。」在地磨兒民族實驗小學,失智症不是禁忌的話題,從走入社區陪伴長輩開始,只要彼此關懷照顧,年老、生病、失能、失智,未來長大會面對的一切都不可怕,這裡長大的孩子知道,「我愛的你會忘記沒關係,我替你記住就好」。


原「『我替你記住就好』三地門學童融化失智爺奶的心」刊載於太報,NPOst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過去忘不掉,現在記不住,未來看不清」/屏基衛教、診療、照護一條龍服務,打擊失智症

最便利的行善、最在地的支持,7-ELEVEN 攜手公益團體主動出擊

拋棄包袱、盡情歡笑,老人版「小丑志工」翻轉退休生活

百萬高薪的背後,機師不間斷的自律人生

作者介紹

白宜君

曾任《四方報》、日報記者,關懷異鄉人、非營利組織與地方情感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