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O 數位化之前:未必需要炫技的本事,但對基本資訊需不斷辯證

圖/rawpixel.com @ Unsplash

作者按:

The Nonprofit Technology Enterprise Network(NTEN)是於  2000 年登記為美國 501(c)(3) 免稅資格的非營利組織,其宗旨在於幫助非營利組織專業工作者能上手使用各種數位工具,藉由科技加速提高其服務 NGO/NPO 任務目標的達成。

NTEN 成立 10 多年來, 已有 5000 位多名會員,除了定期/不定期辦理相關教育訓練活動,透過會員們關注的課題(各種「數位工具、技巧」使用訓練)為核心維繫社群的運作,發展各式相關支援組織宗旨的專案計畫(例如 NPO IT 部門的問卷調查報告),每年的非營利組織科技大會(Non-profit Technology Conference,NTC)則是 NTEN 另一個年度重頭大戲。

2018 的 NTC 甫於上月於美國紐澳良舉行,3 天會議入場票券一個人收費 1200 美元(約臺幣 3.5 萬元),算是美國 NPO 的「業內良心的實惠行情」。雖然無錢無緣實地親臨會議的熱絡情況,主辦者釋出的會議記錄資訊,還是可以讓對相關主題有興趣的窮人家小孩從中淘沙,一窺牆內廟堂裡那些大人們是在玩什麼花樣。

 

記得 3、4 年前看 NTEN NTC 的會議記錄,印象中大約就是一份很雜亂的 Google 協作文件,收錄不同場次的記錄彙整與各場次超連結網址。顯然這樣的傳統被好好的保存了下來,主辦者依然透過 Google 協作文件提供了場次記錄模版,請該場次的主講、報告人與一般參加者,透過此份線上協作文件來放置投影片連結、參加者對於該場次整體的評鑑回饋、重點筆記整理、相關資源連結羅列,再利用 WordPress 架設的網站把 3 天完整的節目議程與其中各個場次簡介、活動記錄網址連結更清楚的呈現。讀者可以再針對其中關心的主題時段點擊查看參與者和報告者協力整理的活動報告記錄。

NTEN NTC 節目議程安排反應美國 NPO 科技運用上關注探討的大約是:募款(26)、資訊科技(25)、領導力(25)、行銷/傳播(27)、專案項目(25)、網絡連結(9)等 6 大主題軸線來貫穿上百場的工作坊研討或專題報告。括號中的數字代表該主題在今年會議上的場次,若作長期記錄每年 NTC 的議程資訊,或可從此數據了解 NPO 科技使用主題課題的變化與反應時代演化之挑戰。

圖/@ Freepik

強化個人網絡、提升數位工具能力

為了寫這篇文章,強迫自己從頭到尾「打開、快速瀏覧」每一個場次的會議記錄,粗估大約 80% 的場次記錄提交附投影片資料,餘者則協作筆記的模版完全沒動,大概是講者很混、臨時取消或不知名的原因吧。自己又利用 Google 文件作了一份整理與私人點評清單,姑且用「*」星號來作評斷,其依據大約是依照:題目和內容的切合度、內容的札實度、記錄簡報呈現親和、與臺灣社團的相關度、自己個人主觀的偏好興趣。

初步總體的個人感想是: NTC 的目標對象與參與者多是 NPO 從業者,利用此實體聚會的交流場合,一方面強化人際網絡,一方面提升數位工具能力。

圖/ pressfoto @ Freepik

關於這些技術竅門(know-how),臺灣許多 NGO/NPO 部門大部分成員們的適應運用能力與視野廣度,都還可再好好精進一番。例如這場「遠離電子郵件的牢籠並避免交付性死期的陷阱」(Stay Out of Email Jail and Avoid Deliverability Death Traps)談的是電子郵件與募款行銷的技術層次,報告者分享了不少有趣的操作細節;或是這場如何擅用臉書提供的免費募款工具, 光從簡單的會議文字記錄就可以猜想出是一場精采的交流。(是說,臉書賺了不少臺灣網民的上網時間和廣告費,但居然尚未「恩准」臺灣的 NGO/NPO 使用它的募款活動工具,臺灣人也就這麼默默隱忍了下來)

圖/@ Freepik

掌握基本資訊、持續驗證

NTEN NTC 大會除了著重工具技術層次的交流外,也從報告中強烈的感受到由簡入繁之前,基本功蹲馬步的重要。

這個意思是說,讀者觀眾會一再的於大部分的簡報中看到,在跳入某個問題的應對解方或某件數位工具的採用之前,報告者都會提示要先回到問題的根源,想清楚這個動作的目的是什麼,理清它在組織整體策略上扮演的角色任務,有哪些利害關係者,整體的目標設定是什麼,資源在哪,阻礙為何等,這反應了美國 「專業的」NPO 工作者倒不是有什麼炫技的本事,而是能夠對基本資訊的掌握不斷進行質問與驗證。

我認為我自己這部份的敏銳度還不夠,常常剃頭擔子一頭熱,卻不諳情勢與風向,錯置精力和資源,落得吃力不討好的下場。別人家如此虎虎生風的進行對照與測試,留意著各式數據表現的日誌記錄,背後的根底是一套已內化的策略思維培養出的理性邏輯。

圖/ onlyyouqj @ Freepik

若讀者有興趣進一步點開某場次的資料,建議除了從募款、資訊科技、領導力、行銷/傳播、專案項目、網絡連結 6 大主題或是從議程中挑出個人最有感的題目,也許可以參照我個人快速瀏覧過後所產出的不客觀「米其林評鑑」來做為入手的起步。

我尤其推薦本地 NGO/NPO 主管級的執行長、祕書長應該至少挑 2-3 組 2 份不同主題的簡報資料來看看;若是負責組織募款業務的 NGO/NPO 工作同仁,則可集中精力來閱讀募款部分,或可刺激想想如何從他人經驗案例中找到自己的破口;至於 IT 資訊科技這一區塊的資料雖然也很棒,如果臺灣的 NGO/NPO年度整體預算沒有個 8000 萬、1 億元臺幣的,這一段目前的實用性則不高,不如從其它主題入手再切入想想人家如何看待科技工具。


延伸閱讀:

「NPO 網絡化」是什麼?網絡平臺牽動真實社會脈動、激發創新/網絡社會學專欄

不想在轉型洪流中被甩在腦後?NPO/NGO 領導階層帶頭實踐「數位化」才是關鍵

「設計得再美,也只是公佈欄」你家的官網也跟不上時代嗎?/網絡社會學專欄

 

作者介紹

NGO 推進器

介紹並分享盡責安全的網路資訊,協助找尋全方位的非政府/非營利組織數位科技與社會運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