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貿易並不是品牌,而是一種看見產品價值的消費選擇/繭裹子的公平貿易故事
2011 年,繭裹子在經過半年籌備後,一腳踏進公平貿易市場,創辦人楊士翔、蔡宜穎在 30 歲那一檻,從建築業毅然決然走入跨國貿易,開啟一連串與貿易商、公平貿易組織及工藝品創作者之間的特別連結。2 位創辦人的建築背景,更讓他們能夠跳脫既有的商業框架,從產品設計、消費市場的面向切入,思考公平貿易在臺灣市場價值所在。
繭裹子是臺灣第一個加入世界公平貿易組織(World Fair Trade Organization,WFTO)的會員,希望透過設計、買賣工藝品,和生產者共同創造、賦予每個產品故事,再讓消費者看見產品價值的同時,改善生產者的經濟條件及生活狀況。
產地旅遊:將故事帶給消費者
2011 年初訪印度的經驗,就是 2 位創辦人堅持創辦繭裹子的源頭。
當時 2 人人生地不熟,冒險衝到產品最前線,興沖沖的想將標榜「尊重、友善」等價值的工藝品搬回臺灣,然而,實地探訪後,卻顛覆 2 人的理想認知。在產地,公平貿易強調的 10 個原則中(註),真正獲得落實的寥寥可數,2 人因此下定決心,將公平貿易的價值以及故事帶到顧客面前,並從源頭開始把關。
商品的價值和故事從哪裡來?答案是:每年的產地旅遊。創辦人楊士翔表示,透過每一年去拜訪公平貿易的生產者,可以依據每個地區的現有材料去開發產品,放下相機、放下手機,用眼睛看、用手觸摸,也可以跳脫設計的思維模式,真正認識材料的特性。開發新產品時,繭裹子也不希望是由自己指定精確的色號或樣式等,而是保留給生產者最大的空間,創造出有當地想法、有故事性的產品,形塑產品價值。
在不同的國家,國情和溝通方式都不一樣,合作的方式也不同,印度人習慣在商言商,能出多少資金就談多少事。在孟買,第一次造訪與繭裹子合作製造最多衣服的組織時,繭裹子費了千辛萬苦到了位於貧民窟內的組織,卻因為當時規模不夠完整、資金不夠充裕,短短 10 分鐘內便被趕走了。反之,尼泊爾人非常友善,即便少量的產品也願意生產,但這樣的友善卻可能造成存貨太多,銷售不完,或是材料、時間成本過高的窘境。
而現場工作亦有其困難之處,繭裹子能在村落待的時間十分有限,當地的組織卻可能拿出非常多的產品。在這些產品當中,真正符合臺灣市場需求的卻仍是少數,夥伴們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根據現場線索,挑選出適合臺灣市場的產品。
公平貿易:也是一般貿易,只是更透明
楊士翔說:「公平貿易其實就是一般的貿易形式,只不過更透明一些,一般消費者進行消費時,可能不會知道這個產品的產地與材料,我們希望繭裹子能透過產品告訴消費者更多的訊息。公平貿易的價值,正是人以及當地的環境。」
繭裹子在販售商品的過程中,不只是和生產者有產品製作上的合作,更有著文化交流。
繭裹子的產品大多以手工製作,以尼泊爾的毛衣為例,當地的羊毛線是是手捻線,從羊毛捻成線、染色到編織都是純手工完成,雖然沒有機器能進行精細工作,婦女們透過靈巧雙手以及傳承已久的古老編織技術,僅僅用眼睛觀察,就能以巧手將織品完整呈現。
手工製作除了價格較高之外,也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溝通成本,繭裹子發現,很多時候,是因為自己與生產者的思考方式並不相同,比如有一次設計了一件有 7、8 個釦子的衣服,後來進度不如預期,經過了解,才知道原來以手工開釦洞,一個小時只能完成 2 個,這才發現,這樣的設計並不符合效益,經過溝通磨合,他們也才慢慢找到最適合彼此的工作方式、激發新的想法。
多一種消費選擇:公平貿易是交易方式,而非品牌
「公平貿易」這個名詞,在消費者眼中既陌生又熟悉。公平貿易大約 2006、2007 年在臺灣開始發跡,以咖啡豆、食品類為大宗。當時,消費者對這種交易方式第一個想法就是:「貴」,而大眾對於公平貿易的概念不夠清楚,也是繭裹子一路走來最大的困擾。楊士翔在分享中提到:「常常有人進到店裡,第一句話就問我們是不是日本的公平貿易公司,或說我們是公平貿易『品牌』,那時我們必須很努力的解釋,公平貿易並不是一間公司,也不是一個品牌,而是一種經過認證的交易方式。對於消費者來說公平貿易的概念還是模糊的,總是以為只有一個公司在做這件事情、能做這件事情。」
繭裹子想對消費者說的是,公平貿易是一場運動,任何人都可以做。比如一個設計師,可以在設計產品之前考慮使用公平貿易的原料或與生產者合作。
對於對臺灣公平貿易產品市場較小的現況,繭裹子表示:「以現階段來說,也不能說是市場小,市場小端看你想不想做大。」過去在臺灣的侷限是,人人都覺得市場小、利潤低而不做,但如果公平貿易這個概念能夠普及,甚至連到便利商店都可以買得到公平貿易產品,越多人覺得這是有「商機」的事情,就會有越多人願意開發投入公平貿易,整個體系便會越壯大、越健全,消費者也會有更多的選擇。
生產宗旨:減少消費,不製造浪費
繭裹子還說,他們習慣讓消費者等待。繭裹子獨特的商業模式,是以「讓消費者減少消費」為宗旨,寧可少賣一件,也不要讓消費者購買一件不需要的物品,甚至還發生在店裡詢問消費者是否真的需要、限制客人購買的情況。
也因此,秉持減少消費的宗旨,繭裹子不會製作超量的產品,每一個產品的款式雖多,量卻不多,也不會因為哪個產品比較好賣,就不停的生產,這樣做的目的是不讓製造過程造成材料浪費,也不讓手工的產品大量生產,造成存貨堆積的狀況。此外,在生產面,繭裹子於實踐公平貿易的道路上,仍有許多需要突破的困難,比如產品質量不夠穩定等等。
繭裹子更希望消費者能夠理解的是產品的客觀條件,包括它從哪裡來、用的是什麼樣的原料等。隨著臺灣社會的消費意識轉變,其實消費者已經擁有充足的資訊,繭裹子認為不太需要去教育消費者有關公平貿易的觀念,如果大家有興趣,自然會在購買過程中,從認識每一個產品的故事開始,對公平貿易的價值有更深入的理解。
註解:
公平貿易 10 項原則包括:
- 為貧窮及弱勢生產者提供改善生計的機會(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Producers)
- 透明度和問責性(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
- 持久的貿易關係(Fair Trading Practices)
- 給予生產者合理價格(Fair Payment)
- 禁止使用童工或強迫勞工(Ensuring no Child Labour and Forced Labour)
- 承諾反對歧視、促進性別平等、婦女經濟自主及結社自由(Commitment to Non Discrimination, Gender Equity and Women’s Economic Empowerment, and Freedom of Association)
- 良好的工作環境(Ensuring Good Working Conditions)
- 提升生產者能力(Providing Capacity Building)
- 推廣公平貿易運動(Promoting Fair Trade)
- 尊重環境(Respect for the Environmen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