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莊耕臺 銀享全球
國際貨幣基金(IMF)與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皆在近期的報告指出──亞太國家可能在還沒變富有前就變老了。面對這樣的區域趨勢,我們是否有充足的本錢迎接高齡社會?本文整理世界銀行報告資訊,擷取 3 大趨勢原因──勞動力流失、退休金議題、低價值的健康體系,並分別進行描述。
勞動力流失:人口結構劇變只能導向經濟衰退危機?
連東南亞都老化到無法輸出年輕勞動力的那天,我們該怎麼想像社會運作?
全世界都因為人口老化而受到勞動力流失的影響,而亞太地區正是速度最快的區域,高齡人口(65 歲以上))從 7% 到 14% 的時間普遍落於 15–25 年,較美國(69年)及英國(45年)明顯快速很多。過去曾享有豐厚人口紅利的亞太區,亞洲的人口成長率預測將在 2050 年前降至零。2010 到 2040 間,南韓預期會因為老化而流失超過 15% 的勞動人力,中國、日本與泰國則會流失超過 10%。以臺灣而言,在經歷「進入工作年齡人口」大於「退休人口」最後一年,2015 年,之後,臺灣正式開始進入勞動力流失的難兄難弟群。其他還有日本(1995 年)、中國(2011 年)、香港(2015 年)等,即便是現階段仍有人口紅利的開發中國家,轉為逆紅利的速度也令人感到堪憂。
因此,如何維持充足的勞動力將成為各國發展的關鍵。新加坡在 2016 年的勞動人口仍呈現成長,除了強勢的外籍人力延攬,維持高齡者繼續工作並且創造良好的高齡職場環境也是一大重點。延後退休年齡的界定只是在玩弄數字,如何誘發高齡者在實質退休後仍然能夠以勞動人口的姿態貢獻於社會,需要翻轉與設計。
退休金不足:持續與貧窮生活對抗,高齡就業並不代表價值再造
我們要怎麼叫必須靠著資源回收果腹 3 餐的高齡者思考財務規劃?
亞太國家鄉村地區的高齡者普遍存在「退休金準備不足」的現象,因此鄉村高齡者持續工作的比率高於都市高齡者。因為設法脫離貧窮線而被迫於晚年持續勞動,既無法維持年輕時的工作產能,又提高過勞的風險,這樣的高齡者就業環境並不理想。另外,高齡者女性就業的部分,都市與鄉村的差距比例較小,就業率也低於男性,這或許與亞太區域的傳統家庭文化有關──男主外女主內。
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又女性較男性長壽的趨勢下,如何在良好的生活型態下保有勞動力,提供給社會適當的貢獻,是個值得深究的議題。此外,亞太區民眾態度趨向依賴政府,期待政府在生命晚年提供妥善的退休金支持,如何以永續財務經營為前提,回應人民的需求,也是各國的挑戰。
亞太健康體系價值偏低,維持健康與取得服務的能力不足
即便財務無虞了,你想過現在的醫院醫療在面對長照需求上,可能造成無謂的浪費嗎?
亞太地區的健康服務體系被評為低價值的,而造成此評價的原因有 3 個──服務輸送設計、供需互動以及組織設定。
服務輸送設計過往以急性醫療為主,建立起以「救命」為核心的醫院系統,但隨著壽命的延長與醫療的精緻化,醫療支出恐怕會成為無底洞。因此,「慢性病」的生活管理設計以及更前端的初級預防醫療,會是降低醫療支出的可能出口。另外,以醫療支出為例,亞太國家普遍花費 40% 以上在醫院,中國及泰國更是超過 60%,如此高比例的支出無形中也壓縮了初級預防醫療的資源;
供需互動則顯示出,現有分散的醫療系統,在面對高齡者多重、複雜性的健康問題上,並沒有良好的整合服務,而這造成使用者出現過度密集使用或偶爾使用的兩極反應,並且容易產生不必要的重複或無效醫療,從而衍伸出醫療資源的浪費;組織性設置則呈現出亞太區民眾對於健康服務取得能力的落差──即便服務打中照護需求,但價格卻使民眾卻步。此外,民眾對於健康自我管理概念的薄弱,也間接促成照護支出的成長。
把錢花在刀口上在照護上,在需求膨脹且資源限縮的時代顯得重要。同樣的,民眾依然期待政府替自己的健康負責,不僅止於經濟層面。
除了世界銀行,讓 Aging 2.0 與南澳經濟發展局帶給你更多的亞太需求趨勢!
整體而言,亞太國家需要趕在快速人口結構變遷之前,成功轉化高齡者為新一波的勞動人口紅利,不能再以年齡界定勞動力,並替高齡者營造出適合發揮價值的新職場環境;而面對長壽人生的健康及財務規劃,亦需要依賴政府快速為人民做出適合的系統性整合以及概念傳達。
亞太即是如此,老化速度之最的臺灣更是如此!
因應這樣的改變趨勢,銀享全球於2017 年銀浪新創力國際週辦理首次亞太高峰會,號召來自矽谷,快速凝結全球銀髮創新力量的 Aging2.0 共同創辦人 Stephen Johnston,以及南澳經濟發展局執行主任 Julianne Parkinson,一次帶給你亞太需求趨勢的區域觀察和銀髮創新的趨勢重點!
作者
莊耕臺
聚焦在高齡與故事的青年,目前就讀北醫長照碩士學程,並奮鬥於畢業論文及創新設計之間。喜歡聆聽故事,也喜歡筆耕,更喜歡 2 者交織之下,彼此醉心的剎那。
【銀浪新創力國際週 亞太高峰會】
— 瘋長壽:銀領產業大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