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助社工的薪貧困境:捐款分配和流向不夠透明化,社工薪資從哪來?

文/每天簡單學社工

2017 年 7 月 29 日,每天簡單學社工粉絲專頁發起了為期 2 週的問卷,主要調查的主題為「社會大眾的捐款意願」,想透過問卷來了解現今大眾對於將捐款使用於社會工作者的薪資與加班費有何想法。2 週以來收到 131 份問卷回覆,扣除重覆填答者尚有 105 份問卷;另一份「社會工作者加班型態與補充方法」問卷,則針對目前一例一休法案上路對各領域之社工的影響,共計有 83 份有效問卷,利用這些問卷做了些許分析。

捐款使用說明不足,社工薪資水平難以提升

調查中發現,「不同意將捐款用於社工薪資」的主要原因,多是「不熟悉非營利組織運作之型態」。非營利組織多數倚靠社會大眾的捐款維持生計,其餘則依賴政府方案的補助來維持。

雖然問卷中,大部分填答者都同意可將捐款使用於社工執行業務的薪資和加班費,也認同薪資為提供服務的必要行政成本,但有些人對於其使用比例、如何使用有其不了解處,也希望比例能夠更加清楚,例如:「捐款流向需透明」、「我不知道我的捐款是否可以直轉給社工或增加社工福利,以為只能捐給福利機構而已」等。

在不同意的原因中也提及:「在還不知道捐款帳目和薪資支付的比例前,我不太贊成將捐款項目用到員工薪水」、「雇主需擔負大部分責任」、「如此一來,和捐助人起初的用意不同」、「捐款是希望幫助需要的人,工作人員薪水是公司負責人理應支出的」等。

會有這些現象,應當可歸咎於非營利組織對於捐款使用的宣導與教育有其不足,否定的大眾多數都認為薪資應歸屬於「雇主」身上而非捐款,也擔心倚靠捐款會讓工作人員的薪資不穩定。在贊成的人中,也有邁擔心不知道比例與流程,害怕捐款會遭人事侵占而無法輸送到需要的人手中。

現今的非營利組織多數打著愛心名號,用服務對象的需求與故事作為募款,雖在「公益勸募條例」中有明文規定,各募款所得可用於必要支出的限制,但在現場與民眾對話中,鮮少提及善款部分將使用於薪資與其他必要開銷上,往往也造就多數大眾直接認為善款應直接給予服務使用者,而忽略中間的服務輸送者之各項必要需求。身為不從事經濟生產的非營利組織,這些觀念該如何翻轉?也許唯有倚靠不斷的推廣與教育方能有所改善。

各項分析狀況,並加註有無捐款習慣者對議題的分析。圖表/作者提供

「不同意薪資與加班費由捐款支出」的意見:「不太知道社福團體如何運作,所以不知道員工薪水的來源是從哪部分支出。希望捐款的錢能完整送到需要幫助的人手中,因為募款時即是以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之名義募款。除非募款時有說明部分錢會成為社工的薪水」、「認為其為必要之惡,即便行善,也需要必要資本,若無,也只是將風險轉嫁給基層人員,為了推行服務造成另一批弱勢族群,也太諷刺」。

「假日加班以調班或補休處理。」休不完?犧牲奉獻吧!

在另一份問卷調查中,顯示目前社工人員多以固定休假為主、排休為輔,使用排休方式的單位皆為安置機構,其他如一般社福單位、保護性社工工作,皆是在假日時辦活動需要多上班,其他時候則是固定休假日。為了因應一例一休,多數機構採行補休和調整班別等方式處理。所謂調整班別是將「例假與休假調整」。假設週日因辦活動需要上班,則挑選該週某一個平日為例假,週日則成為上班日;補休則是當天加班,後續於一定時間內挑選工作天休息。補休在社福界已是施行多年的補充法則,現階段多數一般機構仍然採行此機制。

但因為法規修改,勞工有權針對補休時數要求支付加班費,故現也有些社福團體轉趨於保守,以「表面 0 加班」的方式處理延伸的工時,這些帳面上的數字看起來很漂亮,但實際上真是如此嗎?社工難道因為一例一休,以後就都不需要辦活動、也不用加班了嗎?

其實不然。多數社工平時的工作本就無法完成,各式招待活動、募款、個案行政業務,往往不容易於上班時間內完全做完,目前因應調整班別,社工多數會於休假日出現在公司,或是將工作帶回家裡處理,這樣的休假日真的有休息到嗎?還是增加社工的工作壓力與權益剝削?而這些做不完的工作,不會因為社工的擺爛而結束,反而是惡性循環不斷增加!最後只能倚靠犧牲奉獻的方式,把那些補不完的時數、休假中的時數,都奉獻給工作。

圖/StartupStockPhotos @ Pixabay, CC0 Creative Commons

再者,社工於休假日為了處理工作的事情到公司上班,期間若出意外,勞保又能夠保障我們嗎?

這些問題於保護性社工工作中更是層出不窮。例如休假時個案出狀況,揚言自殺或傷害孩子,基於社工的職責所在,必須無以推辭的處理,但在忙碌完後,往往接收到的只是一句:「辛苦你奉獻一天了!」對於後續的加班和銷假隻字不提,難道社工只能靠犧牲自己才能照亮他人嗎?

對於社工自身權益的伸張,往往只得到雇主一句:「你可以選擇不出現」,然而,如果社工不出現,發生了讓人遺憾的社會案件,機構能挺身而出保護社工嗎?還是最終回過頭來檢討社工的專業與敏感度不足,以及拿出長久以來的「社工人力不足」問題炒冷飯?這些問題每炒一次都是對社工的一次打擊,當社工用心盡力提供個案服務、不斷與個案倡導權益的重要性,最後卻淪為只能將自身權益拋諸腦後的弱勢,相當諷刺!

本次接受調查的社工,多數為兒童青少年領域社工。圖表/作者提供

面對加班,僅 14% 的人可以依法請領加班費和選擇其他方式。圖表/作者提供

一例一休,照妖鏡還是護身符?

一例一休法案的施行,對於社福界而言,究竟是不是能保障社工職家平衡的護身符?還是只是映照社福長期對員工不夠照顧的照妖鏡?環環相逼之下,最終受害的又是誰?

其實不難發現,今日的狀態乃肇因於長期的環境問題,非營利組織對於工作員的權益倡導不足,再加上對於勞動法規的應變彈性不足,長期推行「社工應犧牲奉獻才是美德」,無法給予社會工作者勞工應有的權益和保障,再再剝削了服務提供者的權益,每況愈下的狀態,最終也莫怪只能留下犧牲奉獻與無力跳槽到其他領域的 2 種人。

圖/fancycrave1 @ Pixabay, CC0 Creative Commons

經本次調查分析也發現,只要捐款流向和名目足夠透明,對於自己的捐款被使用在工作人員薪水上,多數受訪者都表示是「可以被理解的必要開銷」,當非營利組織一再以募款不易等理由搪塞工作人員,卻不斷將累積而來的捐款用來蓋大樓,不斷增加放在銀行的存底,而不願多撥一些經費用於工作人員身上,這些善款到底如何使用?又該如何向社會大眾責信?

許多人說「不能接受這樣的勞動條件,就不要做這份工作」,但實際上勞動條件應該是要被爭取的權益,而不是一再與資方妥協和讓步的委屈。或許社工今日的勞動條件與你無關,但明天輪到你的勞動條件有爭議時,也沒有人能幫你說話了。勞動議題是全民都該關心的事,千萬不要置身事外,讓別人幫你決定,唯有如此,才能共創更好的工作環境。


作者

每天簡單學社工

社會工作是一門與人的專業,在社會多元發展之下社會工作更是蓬勃發展,本專頁希望藉由介紹社工相關理論概念與思維,使大眾更加認識社會工作的內涵,也希望能透過分享讓這個社會更加美好。


延伸閱讀:

願你的死成為燎原火,喚醒這腐敗的環境/紀念一位社工夥伴的倒下

NPOst 特輯/社會工作一言難盡

NPOst 專欄/捐款人想什麼?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