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所謂關係,本就是個協商的過程」,將性別教育融入 NPO 服務

0

名稱:106 年第 2 屆桃園市 NPO 知識學院

日期:2017 年 5 月 10 日(星期三)

時間:8:30 – 16:30

地點:桃園市南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桃園市平鎮區延平路 1 段 168 號)

主辦:桃園市政府社會局(桃園市非營利組織發展中心)

承辦:社團法人台灣數位文化協會

主講:賴文珍(勵馨基金會桃園分事務所/主任)

此次 NPO 知識學院課程,很榮幸邀請到勵馨基金會桃園分事務所的賴文珍主任,前來分享十分貼近我們生活、卻常被忽視與誤解的性別課題。究竟「性別」議題的範圍為何?在家庭、社區、校園、職場中有哪些相關的主要切入點與重要環節?而 NPO 又可以如何於自家服務中開展這個部分?

短短 90 分鐘的課程中,過去曾任醫務社工、教師,本身也是社工及性別研究者的賴主任,深入淺出的介紹多部聚焦於不同性別課題的電影、紀錄片、繪本,也帶學員們思考性別友善社會的可能。21 世紀的臺灣,在生活水平上雖早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然而,「在性別領域上,仍屬開發中國家。」賴主任接著一一道來,每個人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難以被改變的性別刻板印象與歧視,又有哪些難解又值得各界集思廣益的性別議題。

勵馨基金會桃園分事務所的賴文珍主任演講現場。

3 個性別議題,反思性別公益趨勢

1. 在臺灣,不同形式的重男輕女

蔡靜茹執導的《女生正步走──牽手催生女主祭》(2009)是首部臺灣女主祭紀錄片,講的是東華教育系副教授蕭昭君老師身體力行、爭取擔任女主祭的個人生命故事。這一切起於蕭老師年輕時,曾有女學生向她哭訴,自己在學校遭受性侵害,但身為教授的她,卻不知道自己可以如何幫助這位受害者。因此蕭老師便決意投入性別平權運動。

《女生正步走──牽手催生女主祭》。圖/摘自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

「有太多校園性別案件,沒有得到學校的公正處理。《性別平等教育法》除了強調以「性別教育」的介入,消除性別歧視、促進性別地位的實質平等,也要求在校園中設立『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以處理源源不絕的性別事件。」

「對社工來說,事件發生後,專注於 2、3 級的個案服務固然重要,但我們不能只埋頭苦幹的在做後端的服務,而是要做到 1 級服務:『完全預防』(Prevention),也就是花力氣在性別教育,甚至是性教育上。最重要的是,『性別平權教育』真的不是在教大家變成同志。」

事實上,蕭老師的這部紀錄片所挑戰的,不僅是華人社會的傳統父權思想,更是要透過以身作則來告訴所有的女性:「不沉默,就有機會。」

位於臺灣彰化的蕭家是個百年大家族,雖然表面上對主祭擔任者的規定只有「蕭家子孫只要有好的表現,就可以當主祭。」沒有載明性別限制,然而,百年來卻不曾有女性擔任家祭主祭。在蕭老師爭取主祭的過程中,反對的聲音不外乎:「蕭家又不是沒男人了」、「不可能我們家族裡沒有男人可用。」等說法。但當她在 2007 年春天於彰化社頭斗山祠擔任主祭的那天,除了家族成員,更有許多關心的朋友們蒞臨觀禮、見證這個性別運動史上的重要時刻。

《女生正步走》精華短片

在性侵害事件的處理上,賴主任重申「不沉默,就有機會」,並以近期沸沸揚揚的社會新聞事件為例:「《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本書上市,後來演變成社會事件。之後的這 2、3 週以來,我們接到不少電話。很多女性打電話來說,她們在 7 年前、10 年前曾遭受過性侵害⋯⋯事實上,記憶不只存在於腦海裡,也會存在於我們的身體裡。因此,當孩子遭受這些事後,請別再告訴他們,『忘了吧,事情過了就算了。』因為,事情不會就這樣過去,而當你這麼說時,等於狠狠給了受害者一刀,陷他們於更大的痛苦之中。

在蘇芊玲等人所著的《大年初一回娘家──習俗文化與性別教育》一書中,則藉由許多年節習俗展開性別議題的討論,帶出一些翻轉的可能:「以前人家都說,大年初一不能回娘家,會給娘家帶來晦氣;生理期不能拿香拜拜也是類似的道理。想請問在場的大家,有人因為生理期拿香拜拜而有壞了運氣嗎?沒有。可見這些事情其實是有機會改變的⋯⋯」

《大年初一回娘家──習俗文化與性別教育》。圖/摘自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書中討論的『初二回娘家』,或許讓許多已婚女性都心有戚戚焉。在此,我們應著重的其實是溝通。認清楚雙方彼此的調整,並不因為『我是男的,所以我說了算。』而是關係本身其實就是一個協商的過程。」賴主任也藉此指出婚姻關係中,女性常陷於沒有發言權與決定權的弱勢處境。

此外,校園中的服裝儀容課題也在性別議題範疇之內。臺中的一所女校,就曾因校方不允許女同學穿著短褲進出校門而引發抗議。最後,在同學們極力爭取後,事情有了轉機(參考:「中女中 可以穿短褲進出校門了」)。可見臺灣女性在家庭、校園或職場上,的確經常面臨不合理的要求,此時只有勇於發聲與行動,才能贏回應有的尊重與平等。

圖/https://goo.gl/ghspkq

2. 性別刻板印象:有小雞雞的人比較優秀男生只能強壯且主動

由法國作家提利所寫、戴爾飛繪圖的繪本《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中,從孩子的角度犀利切入性別刻板印象的主題。故事中的男孩馬克思原先有個簡單的二元世界觀,認為世界上分為有小雞雞、沒有小雞雞 2 種人,前者比較強壯、優秀,不像後者「天生少了一些東西」,只會玩娃娃和畫些可愛的小花。

但薩琪的出現打破了他以往的認知,因為她不僅會畫長毛象、爬樹、踢足球,每次打架還都打贏他。在一連串的探索後,馬克思改變想法,因為他發現:「這個世界分成有小雞雞的人和有小妞妞的人⋯⋯女生其實什麼都不缺。」

《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

另外,前陣子在通訊軟體上瘋傳的灰王子影片,其實改編自巴貝柯爾(Babatte Cole)的同名繪本。這個故事欲翻轉的,正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灰姑娘》、《白雪公主》、《睡美人》中女性美麗、柔弱、被動,總是身陷危險,等待王子救援的性別刻板形象。在《灰王子》中,我們了解到,男生不一定是高大強壯的,也可能瘦弱膽小或常被欺負;甚至,在感情上,女生也可以當主動者,並運用智慧、勇氣來拯救他人、化解危機。

其實無論東、西方社會,均常賦予男孩、女孩一些刻板僵化的性別期待,以至於限縮了孩子們的發展空間。然而,事實卻是:「無論你是男或女,其實都有可能是等待別人救援,或救援別人的那個人。」賴主任說。

圖/https://goo.gl/rdkXYc

到了近期的電影《我和我的冠軍女兒》(Dangal)(2009),導演則透過改編印度一位父親與女兒們的故事,凸顯性別平權在印度落實的困難度。我們從電影中,看到身為摔角金牌得主的父親因生不出兒子繼承衣缽而絕望,卻意外發現女兒的摔角天賦,於是力排眾議、認真訓練她們成為冠軍摔角選手的過程,並在其中看見女性無限的潛能,以及她們在印度發光發熱、活出自我的困難。雖然電影俏皮巧妙的處理了父親剪掉女兒頭髮、讓她們穿上運動服而非傳統服飾紗麗以致遭到嘲笑的橋段,但可想見的是,這位鬥士般的父親及他的女兒,在現實生活中的挑戰有多麼嚴峻。

當女兒們上場搏鬥並贏得獎牌時,那是為自己博得掌聲,更為印度女性們博得希望,讓她們明瞭,只要堅持下去,自己也有獲得力量、改變命運的機會。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Dangal)劇照。圖/https://goo.gl/lmmLM3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Dangal)劇照。圖/https://goo.gl/76qQ0W

3. 性別公益的趨勢:共創了解、尊重並善待多元性別的社會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創立逾 30 年來,致力於家暴、性侵、未成年懷孕等不幸少女的服務,從早期不幸少女的收容、90年代的反雛妓運動、《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的催生,到受暴少女的保護、少女與婦女培力,以致近期「終止性/性別暴力,共創性別公義社會」的開展,都讓我們了解其無悔付出及臺灣社會的漸次轉變。

圖/勵馨桃園分事務所提供

其中,推動「性別主流化」,是在促使政府資源的配置,確保不同性別皆享有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及資源的機會,讓臺灣盡可能成為善待女性、性別友善的社會。此外,近幾年如火如荼的「婚姻平權」運動,更開闢了一個新的對話契機,促使我們更加細膩、同理的思考性別課題。

我們處在多元性別的社會。圖/https://goo.gl/vEBdwl

我們所處的社會的確是多元性別的社會。但由於社會還沒有完全接受同志,使他們在遭受暴力時很少主動求助,因為求助前必須先『come out』(出櫃)。但出櫃後,真的有人能懂他們嗎?還是又會面臨『你本來就不正常』的非議或誤解?」

「許多人面對同志的家庭暴力時,會不假思索的脫口問出:『是妳先生打妳嗎?』但比較有概念的社工人員面對這類情況,會換個說法:『這個暴力是誰造成的?』而不會一開始就有性別的刻板印象。這樣也才有進一步溝通、對話的可能。」賴文珍指出同志求助的常見困境。

當我們終究願意了解這些陌生的概念,「或許還要去了解那些我們不懂的性別,並尊重他們。因為所有的性別都應被尊重,而我們自己,也有可能因為不瞭解而去汙名化別人。也希望大家在回到自己的崗位後,能把今日所學,化為一種生活實踐的態度。


延伸閱讀:

沒有抵抗的性行為就是「合意」?婦女新知:只談如何自保,形同要求守貞

【活動現場】勵馨基金會賴文珍:「性別的概念是個光譜」

SDGs 專欄/臺灣,性別平等了嗎?從重視兩性受害者開始

李尚專欄/身障者與原住民都有專法保障權益,同志婚姻也需要嗎?

【性別平權】議題專欄

 

作者介紹

施靜沂

NPOst 特約記者。大學念會計,剛取臺灣文學碩士學位。喜愛離島、偏鄉、擁抱多元文化、研究原住民議題,希望能藉由一隻健筆,為臺灣這塊土地做些什麼。認為公益本非一種激情,而是永續長存於當代的議題。尤其在這個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今天,每天都有人類、動植物生存權被漠視、也有許多為翻轉弱勢而努力工作的人們。在理性與感性的天秤兩端,期許自己能客觀報導,莫忘初衷,讓身邊的人及地球更加美好。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