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島 2 個世界:有人離開,有人冒死前來/金熊獎最佳影片《海上焰火》影評

編按:

一個被世人遺忘的小島,有人要離開,有人卻冒死前來。

蘭佩杜薩島(Lampedusa)是義大利南端地中海上的一座小小離島,這裡是 12 歲男孩 Samuele 的家,大人離開小島謀生,只剩老人與小孩留下來繼續生活。應該要繼承傳統成為一名專業漁夫的 Samuele 卻容易暈船,總在每個無所事事的下午虛擲光陰,然而,這個島的另外一端卻有著他所不知道的一面。

咫尺之遠,每週就有數百名非洲及中東難民渡過地中海,登上這座小島,這裡是他們追求自由的唯一希望,只不過,逃離死亡的路途前方,等待的仍是死亡。

《一條大路通羅馬》(Sacro GRA)導演吉安弗蘭科.羅西(Gianfranco Rosi)所導演/編劇的紀錄片《海上焰火》(Fire at Sea),於臺灣時間 2017 年 5 月 12 日上映(前景娛樂公司發行)。

《海上焰火》在第 66 屆柏林影展一舉拿下最高榮譽金熊獎最佳影片、基督教評審團獎、國際特赦組織獎與柏林晨報獎等 4 大獎。評審團主席金獎影后梅莉史翠普如此盛讚本片:「深具想像力,是這個世界最需要的作品,現在就去看。」《海上焰火》描述義大利小島上難民逃竄的沉痛故事,藉此提醒觀眾,這整個世界正在發生的、長久的問題。

 

文/波波 電影部落客

依據《聯合國難民地位公約》(Convention relating to the Status of Refugees)第 1 條第 2 項第 1 款,「難民」的定義為「具有正當理由畏懼自身因種族、宗教、國籍、特定社會團體的成員身分或政治見解而受到的迫害,因而居留在其本國之外,並且不能或,由於其畏懼,不願接受其本國保護的任何人」。

《出埃及記》中,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遠避埃及的逼迫,即使並非難民電影的濫觴,也算是最常翻拍的難民題材之一。早年此議題還在《北非諜影》雋永愛情故事裡暗渡陳倉,近年卻一舉將疆域拉大至外太空如《第九禁區》,或將時間延伸到末世如《人類之子》的科幻類型,或以輕喜劇包裝的《航站奇緣》。

然而,晚近難民議題關注的焦點,開始轉移至 2010 年阿拉伯之春以降的歐洲難民危機。這條由中東、非洲、亞洲地區借道巴爾幹半島、地中海進入歐盟的路徑,抽動著歐陸的政治、經濟、社會的敏感神經,Jacques Audiard 的《流浪者之歌》與 Gianfranco Rosi 的《海上焰火》為箇中翹楚,也因此分獲坎城與柏林影展首獎肯定,備受矚目。

《海上焰火》宥勝配音正式中文預告

[youtube_embed src=”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PamHRBACUw&feature=youtu.be”/]

當逃難成為生活

「Mare Nostrum Operation」意指「我們的海行動」,這是因應 2013 年造成超過 360 人命喪地中海的偷渡船沉沒事故後,義大利政府展開的大規模海上搜救行動。以事發地點蘭佩杜薩島為背景的紀錄片《海上焰火》,最初就是稱為《Mare Nostrum》,後來是在導演拍攝期間接觸了將 1943 年的「Fuocoammare」(Fire at Sea),才沿用其曲調輕快卻詞意憂傷的矛盾特質,作為紀錄片的基調。

二戰時,漁船避免夜裡出海,被英軍擊中的船隻,將如海上焰火。這是蘭佩杜薩島島民謹記在心的。地處義大利領土的最南端,卻距離突尼西亞海岸較西西里島近了快一半,人類疆界擋不住地理位置的命定,歷史讓這座島嶼沒什麼選擇,過往是不斷易主的戰爭前線,如今是海上漂流難民的第一塊救命浮木。

難民與搜救船/《海上焰火》劇照

導演 Gianfranco Rosi 在《一條大路通羅馬》贏得威尼斯影展首獎後,回歸未知的狀態去蹲點於蘭佩杜薩島,耗盡一年半的時間,等待一座島嶼回應難民的出現。

「宛如平行時空」,或許才是這座島嶼的真實現況。Gianfranco Rosi 蒐集了島嶼日常的素材,從男孩白日開始悠晃至夜半深處的求救信號、從先民的海上焰火至難民的絕望漂流、從海的生息至海的無情。2 者恍如同一個空間、不同次元的存在,卻又共用相似的元素。

鮮少地毯式審視素材的導演,完全憑藉拍攝時殘存的情感印象,從裡頭找到可運用的情感交會點,如釦鈕輕附打通島嶼的氣脈、影片的敘事。因此《海上焰火》氣質上有種流暢感,縱使鏡頭間未必存在明顯的因果,卻總覺得有釦到了某個點然後望前翻動,那份於情合理不能用理性去解構。就像片尾最後一次搜救行動,最底夾層所捕捉的景象,與男孩幾聲對空模擬機槍射擊後的沉默並置,對於目睹前一顆鏡頭的觀眾來說,男孩的沉默在情感上是流通的,觀眾此刻也需要停下來喘息一會兒,因此男孩的沉默被當作情感接續的替代,而拍攝當下的真實為何就不是重點了。

男主角 Samuele 獨自徘徊碼頭/《海上焰火》劇照

男主角 Samuele 檢查身體/《海上焰火》劇照

倖存的難民/《海上焰火》劇照

跳脫以往對紀錄片的既定印象,答案不是《海上焰火》的終點,所以沒有荷索式的旁白去左右觀眾的思考,甚至連難民議題總會牽連的政治、社會因素也都被去除,留白處讓生活的樣貌浮現。當這樣的殘忍沒有了激情卻成為生活,那才可怕,或許如此,那位家庭醫師才會說,驗再多的屍體,他還是無法去習慣這一切

難民電影的出現能引發多少社會效應,或許難以客觀量化,但已知的是《海上焰火》放映後,原先形同孤軍的島上家庭醫師添了 2 名助手。

當歐洲社會開始就難民對社會、經濟、政治面的影響展開激辯時,臺灣社會似乎仍抱著事不關己的態度;當香港慈善難民電影節今年堂堂邁入第 10 屆之際,當中國紀錄片導演王兵持續以《和鳳鳴》、《德昂》紀實中國境內難民的心理與生理足跡時,臺灣似乎缺了對這領域的關注。但,許多事情只是發生在眼皮下


關於導演

導演羅西/《海上焰火》劇照

吉安弗蘭科.羅西(Gianfranc Rosi)生於 1963 年厄利垂亞首都阿斯馬拉,被譽為當代最有影響力的紀錄片導演之一。畢業於紐約大學後,他試圖以幾個早期的作品打入電影圈的鎂光燈下,例如 Afterwords(2011)及 Below Sea Level(2008),但一直到他 2013 年的作品《一條大路通羅馬》才在國際影壇展露頭角,為義大利贏得 15 年來第一座金獅獎。

《一條大路通羅馬》描繪在義大利環狀公路周遭居民的生活點滴,羅西表示其靈感來自伊塔羅・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羅西拍電影一向以長時間在當地深耕聞名,深具公信力的電影雜誌《Sight & Sound》認為,羅西的作品雖然各自以不同地方為背景,卻都強烈傳達了對於「空間」的思考。拍攝《海上焰火》時,是他第一次面對死亡,他告訴助理:「我沒有任何力氣再進行拍攝了。」始終都拒絕在紀錄片裡使用正式訪談的他,以最真實的生活經驗將影像呈現在螢幕上。他表示,自己想將蘭佩杜薩島上未曾交集的兩個世界原原本本的呈現出來,「因為現實中就是如此。」


《海上焰火》電影預售票熱賣中


延伸閱讀:

【編輯手記】22 歲的敘利亞大學生:「除了笑,你沒辦法做任何事。」

全球 6350 萬難民破新高,支持難民從現在開始!

NGO 集體譴責:川普的旅行禁令讓美國人道努力「大開倒車」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