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社工人的小敘述,換一個改變的契機/流浪社工的寫實日常

0
圖片來源/https://goo.gl/EfocA5

文/小飛

回國不到一個月,正好碰上了 4 月 2 日社工節,學弟問我,你該不會忘記這天是什麼日子吧?當然沒忘,即使心裡有許多澎湃,想說的,那些隻字片語,斷斷續續的感觸,還沒來得及串成一篇文章,那時的我又隨即被忙碌的工作推著走。

直到這陣子,難得有空閒,整理起諸多散落在書架的文本時,看到了那年我完成論文訪談工作,給予受訪實務工作者的一封信──

給親愛的實務社會工作者:

「不要以為你是大學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較重要;不要以為你是殺豬的,所以沒有人會聽你的話;不要以為你是個學生,不夠資格管社會的事⋯⋯沒有一字一句不是在偉人銅像林立的國度裡,試圖推翻的大敘述,建立小敘述(龍應台,2006)。」

夜裡,當我思索該寫什麼時,我想起手邊的這本書──《請用文明說服我》,浮現的便是上述這幾段話,進而想說的是:不要認為你是一個小小社工,所以沒有發聲權利,你們今天所道出的一字一句,之於我、之於未來、之於體制、之於家暴社工,甚至於你自己,都有其意義。還記得在訪問第一個受訪者時,可以感受到他所經歷、所描繪的,與我生命中的某個部分是有所交集的,之後的每一個談話,也如同第一次一樣,無時不觸動我、啟發我,它不單單只是對於這篇論文的貢獻,還包含了你們每個人所累積的人生歷練、實務的智慧,無論至今,你是否仍在此領域奮戰,我想歷史都不會遺忘在艱辛環境中努力付出,為創造美好世界的你。

踏入社工實務 2 年,再看,不免感慨,時至今日,社會工作的整體環境是否有所改善?社工真的快樂嗎?從小所說的助人為快樂之本,是不是不適用於社會工作者身上?否則何以聽到一個個社工出走的故事?何以一個個助人的專業天使們,臉上除了一臉疲態外,還充滿了悲傷、無力與無可奈何呢?是不是也就僅剩社工日那天,才能再重新感受到身為社工是個值得驕傲、備受尊重的一項職業啊?然而那日過後,如同灰姑娘脫下高跟鞋,回到現實世界中,繼續和體制內外的阻礙奮鬥,回歸以淚洗面,心事沒人知的世界。

圖片來源/https://goo.gl/Lc6L58

累得不如狗的社工現實

社會工作的實際面貌是如何?就我親身投入實務工作 2 年以來,發現社工的處境仍是和多年前的研究相差不遠──「高工作負荷、高壓力、高創傷」。

以親身經歷來說,在我的工作場域中,我必須負責近 60 戶家庭,90 多位的案童,然而我身邊同僚多於我個案數的例子並不少見;其次,不只是負責經濟弱勢的家庭數,每個社工還必須負責一個青少年的方案或大型活動,若再加上那零碎卻占了工作一半比例的行政事務,也就不難想像他們所身負的高工作量,無怪乎網路上有人自娛說社工累得不如狗。

與我親近的一位社工同儕也曾無奈的說,如果能控制在一個人 30 個案量以下的話,一定可以顧好品質。在一旁聆聽的我,不免安慰了同儕一番,我們都知道自己已經盡了全力,花了許多的時間去完成諸多的工作,真正需感到內疚的絕不是社工,而是整體的組織放任僅有單薄之力,卻需 hold 住全部個案的畸型工作環境,持續忽視這樣的吶喊和警訊,只能使得那些具有高度使命感,懷抱理想的社工,一個個離去。

高工作量不免帶來高度的壓力,輔以個案問題五花八門,社會工作本身就不是一個憑著愛心,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的行業,乃因個案的問題錯綜複雜,牽涉到整個家庭、社會結構等系統外,社會工作者必須運用其專業知識和技巧協助處遇工作的進行,一方面還需面臨其他外部系統的阻隔、資源缺乏,甚至組織的不支持。

圖片來源/https://goo.gl/RUahX9

集結工作者的小敘述

社工的無奈和無力感,多來自於整體工作環境的不支持或不當的扭曲,例如有些主管假以工作者應當犧牲奉獻,不求回報的領導態度,實質剝削員工,無限上綱其工作量;其二,忽視其社工專業性,受於政治、經濟等其他因素影響下,涉入社工的專業裁量權,形成一個高壓力、低自尊的工作型態,這無疑導致一個個抱有理想,秉持專業助人的社工,感到洩氣,遂成為一熱情疲憊的社工,或導致專業耗竭,成了流浪社工。

以往社工研究所提及的高創傷多源自於個案本身,但事實上,工作者的創傷已經不是來自個案而已。許多同僚表示,一般社會大眾或是個案,對於社會工作者的不了解,是可以諒解的,但令人心痛的是:作為社會工作圈內的主管們,在社工有難時,並未協助基層員工解決問題,反而加入批評,質疑社工是否有盡責?或直接干預其專業判斷,改變其處遇方針,這種來自組織內部對專業者的抵毀都使得社工感到痛心、無以為力。類似的案例族繁不及備載,我想內部環境的團結,高階主管的再教育,是一個值得深思、改善的議題

在實際場域工作中的我,只為追求達到個案美好福祉、堅持專業思維、實踐專業服務的精神,卻因上述諸多因素,使我遍體磷傷,成了一個流浪社工。再回來,我並未改變作為社工的初衷,但我希望能夠藉由更多社工人的小敘述,使得未來的社工環境能越來越好


作者

小飛

在非營利組織擔任逾 2 年社會工作者,因著在社工研究所的學術培育,抱著專業信念與理想,進入實務工作場域後,發現社工的處境如天使中的孤兒般,遂出走異國,當了半年的流浪社工,再重回社會工作領域,期盼透過文字的力量,讓社會工作的處境讓更多人看見,也讓未來的社工環境能更好。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