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 NGO WORKER 專欄:公益組織抗拒工會,是施行正義的雙重標準
編按:
英國《衛報》每週二刊出 NGOs 援助工作者的甘苦談,NPOst 不定期精選編譯。
翻譯/劉晏汝
想像有一間孟加拉血汗工廠,那裡的員工想要組工會卻頻頻受阻。尚未提出申請前,公司執行長便告知大家,公司認為沒必要組工會;準備開會討論組工會的好處時,主管堅持審閱主辦者要對員工說的所有內容;會後,員工屢遭主管威脅恐嚇,直到組工會的計畫胎死腹中。
若你是非營利組織的員工,你應該會驚訝萬分,或甚至採取行動。但若這個情況不是出現在孟加拉的血汗工廠,而是在國際非營利組織的倫敦分部,你會怎麼做?如果你是員工,你會默許這一切;如果你是主管,你會和執行長站在同一陣線。
可悲的是,這不是假想的情況,這是部分國際非營利組織英國分部的現況。那些員工想在組織引介這些想法,卻碰到和發展中國家勞工一樣的對待。
這些組織的宗旨是改善世界各地的社會正義,卻在國內採雙重標準,抗拒工會,而非接受工會,很明顯說一套、做一套。
為什麼有些組織的人資部對工會這麼有敵意?他們不是該捍衛組織的精神嗎?實則不然。我聽說有個同業曾向他們的人資部理論:「捍衛人類權益的發展組織應該要有工會」,但他們人資部長回應:「我們不是人權組織,而是公益組織。」
看來公益組織不值得擁有和其他人同等的權利。
在我的組織裡,薪資與工作條件沒有討論的空間,和組織「商議」的責任被分派給一群沒有任何這類協商經歷的人。他們人雖好,卻不是大家推選出來的,不具代表性,另依我的淺見,他們沒能力代表所有員工和公司協商,且過程有失正當性,這和良好工會所說的民主參與天差地遠。
主流媒體對工會常見的迷思也無益於現況,例如「工會是資方的敵人」、「他們說罷工就罷工」、「工會爭取的權益已經受到法律保障」,或是「工會已經過時,不再那麼必要。」雖然身為英國的勞工,我們幾乎不會碰到血汗工廠的薪資條件,也很幸運能有不錯的勞工法,但這並不代表工會就是多餘的。
大多國際發展組織稱不上是模範資方,有時候,公司給的福利相當差,例如組織給員工的支持不夠縝密,特別是對在前線的人道救援員工作者。此外,主管級員工和其他員工的薪資差距愈來愈大,燒肝傷神是常態,壓榨和性別歧視屢見不鮮。
除了法律保障勞工的基本權利,資方還有許多理由應該接受工會。如果運作得好,工會能協助改善上述問題,幫助我們檢視自身行為,讓我們在國外工作時有更高的道德權威。就算成效有限,他們也能改善員工和管理階層的溝通,提振員工士氣和向心力,這也是我們這些組織最需要的。
我們無法組工會實在令人惋惜,且看起來短期內情況難以改善,高層卯足全力阻擋內部組織工會的勢力,我們不可能取得半數員工同意、要求組成工會。儘管我們組織的員工和管理階層相安無事,但真正受威脅的是我們的原則。我們應該以身作則,捍衛我們堅信的精神,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
Secret aid worker:Surely NGOs should embrace trade unions, not block th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