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一個視障人士眼中的香港:弱弱相殘的功利主義社會

0

 

編按:

本篇投書作者馮天樂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自幼便罹患視網膜色素病變,從小便飽嘗嘲笑與欺凌。2011 年考上臺灣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班,成為政大創校以來第一個患有嚴重眼疾的博士生,也實現其作為歷史研究者的理想。目前視力程度幾近失明,回想過去成長的社會環境與作為一個視障人士所承受的沉重壓力,深有所感。

 

文/馮天樂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

視障人士無論在求學還是求職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重重困難和挫折,受到歧視和誤解。除了因為保障視障人士權益的法規不健全,更重要的是社會風氣敗壞,缺乏倫理規範。誠然,法律是保障人們權利的準繩和武器。當人們的權益受到侵害時,法律確實是有效的保障機制。但是,法律也是冷冰冰的條文,它需要人來執行,而且法律是消極的防衛手段,它只能懲治違法者,不能鼓勵人們主動幫助別人,不能引導人們見義勇為。如果人們只以不犯法為原則,那麼,視障人士的處境還是十分不利的,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也不會有多大進步。

試想,視障者在街上走路,不小心碰到別人往往遭到辱駡;讀中小學時往往因趕不上學習進度而被老師責駡,因身體缺陷而被同學欺淩;求職時往往因雇主對其缺乏信心或不願承擔風險而屢試屢敗,連香港政府近十年來都沒有錄用一位盲人當行政主任或政務官,其他雇主的態度也就可想而知。這一切問題都不是僅靠制訂法律就能解決。我們要做的,是加強道德教育,培養公民意識,以人道主義為核心價值和指導思想,建設公平正義的倫理社會。

lwix8oxglzc-steven-wei

追求財富的社會,將以冷漠面對弱勢

一個美好的社會,人們會以愛心和互助為風尚;一個醜惡的社會,人們會以冷漠和攘奪為生活。當視障人士過馬路時,熱心的公民會扶他過馬路;當他坐公車時,善良的乘客會讓坐給他。此外,當整個社會形成一種公平正義的倫理風尚時,人們就會堅持真善美,反對假惡醜,只要人人都有愛心,公車上的每一個座位都是博愛座。那些欺壓身心障礙者的人就有所顧忌,不敢恣意妄為,因為他們會受到批判和制裁。只有弘揚正氣,方能剎住歪風。

為什麼香港的學校,從小學到大學都沒有資源教室?為什麼身心障礙者沒有減免學費?為什麼香港只有一位盲人中學教師,而且只是兼職?為什麼沒有類似臺灣的健保制度?香港是一個富裕社會,政府有數千億儲備,絕對有能力建立一個健全的社會保障機制,改善視障者和其他殘疾人士的處境。為什麼沒有這樣做呢?因為它的指導思想是以積累財富、發展經濟為最高原則,以致社會風氣變得日趨功利而缺乏人情味。誠然,我們的社會確實有一些好人好事,甚至有見義勇為的市民、捨命救人的消防員。但是,他們都無法改變客觀存在的現實環境。

人不能成為物的奴隸,是人支配物,而不是物支配人。只有明白這一點,整個社會生產積累的財富才能用在真正有需要的人身上,從而使人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值得注意的是,冷漠是一種罪惡,它對受難者缺乏同情,對弱勢群體缺乏關懷。

wqw4mli5qsq-redd-angelo

弱弱相殘,二度傷害

一些媒體和組織片面宣傳視障人士中傑出人物的奮鬥故事,強調視障者具有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誠然,視障者中確實有一些傑出人物,他們的奮鬥故事令人感動,他們的奮鬥精神值得學習。但是,這些成功者究屬少數,我們不能只強調他們的光輝業績,而忽視廣大視障者在求學、就業、生活中屢受挫折,承受疾病和貧窮的煎熬,他們即使找到工作,往往也大都從事按摩師、電話接線生等工作,他們理應得到社會多一點同情與幫助。

可怕的是,少數視障者成功後,不但因為自己在奮鬥過程中受盡痛苦而對同類的痛苦無動於衷,還會說失明並不痛苦,只需要社會給予公平機會,不需要同情。試想,一個人喪失了視力,眼前所見盡是黑暗一片,成為終生殘疾之人,怎麼可能不覺得痛苦呢?他們不知道,如果只強調視障者自強自立,不強調社會關愛,人們就很容易以為視障者可以不必關注,可以自然解決生存問題。誠然,自強不息的精神是寶貴的,人們要生存就要奮鬥。但是,自強不息的人也需要別人的關懷和協助,殘疾人士都需要配套設施才能一展所長。否則,自強自立就會變成自生自滅。

9ffjw5tu_qk-rikki-chan

更有甚者,由於他們自己取得了勝利,便認為其他視障者和他們一樣可以達到同樣的目標。如其不能,只是因其沒有努力、不能吃苦或水準太低。在他們看來,我取得成功的過程中也吃過不少苦,受到的挫折比你多,我能,你為什麼不能?然而,每個人的才智能力、家庭背景、經濟狀況、教育程度都不一樣,又怎麼可能以最優秀的成功者作為衡量一切人能力的標準呢?

試想,視障者群體自身都不能互相關懷,相濡以沫,又怎能期望健視人士對視障者的痛苦感同身受?因此,要建設倫理社會,充分發揮視障者的才能,首先要從視障者團結友愛,艱苦奮鬥做起。只有建設倫理社會,視障者的處境才會得到改善和保障,在公平的條件下,和其他社會成員共同努力,服務社會。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