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哲生專欄【社創火炬】/社會問題激發的創業行動

0

 

前面多篇文章內容,一再談到社會中存在著許多未滿足的生活需求,許多經濟活動未服務的「非市場」,許多實際存在卻無法納入社會救濟的弱勢族群,所以呼籲應該在既有經濟體制之外,建構「社會經濟」觀念及應該被認知的服務活動價值,改變目前只承認純粹獲利的經濟行為,積極鼓勵企業或社會組織面對社會被忽略的服務需求,將其當作企業經營的目標,也就是催生「社會創業」或「社會企業」等創新觀念。

社會中被忽略的需求是現有社會體制的盲點,或主流社會發展的代價,它們常常是被默認或認命似的長期問題,有其發生的歷史脈絡與情境條件,即有社會看待它們的觀念已經習以為常,必須轉換心態以被害人的立場,或採用不同既往的觀念,用全新的視角分析老問題,才能跳脫社會框架,分析並解決老問題。

因此,任何人或組織在解決問題之前,必須先試著了解社會問題的源頭,與問題發生的歷史軌跡,才能清楚確認問題因果,尋找有效解決問題的下手點,設計行動計畫。當然,如果要持續這樣的行動,下一步就需要設法以企業的技能尋求自利,也就是「社會創業」創造社會經濟的開始點。

ecorner_education2

本週開始,我將展開以社會創業為焦點的論述,這一系列的短文,我將其稱為「社創火炬」。

在進行創業行動之前,先試著分辨以下 3 種社會問題源頭,與其所激發之社會創業的本質。

「身心障礙者融入社會」所激發的社會創業

人天生有異,但是部分人的身體與心理的差異過巨,讓他在主流社會中的生活、工作與社交方面,遭遇很大的融入障礙,包括:生活空間設置、自理生活、人際溝通、工作技能表現等方面的不方便性。這時,我們會期待法令,規範公共空間的友善設計、為他們提供技能教育、醫療照顧、工作保障等措施,幫助他們更能適應以主流社會需求所設計的環境。例如:無障礙空間、導盲磚、身障技能培育與保障就業。

但是,一些民間機構(企業)也可以以他們為服務對象,開發弱勢族群所需要的生活與工作輔具,提供為他們訂做的服務,例如「多扶接送」;或幫他們開發可以善加利用僅有之生理機能的工作技能,如「黑暗中對話」以盲人當黑暗體驗的導師,「勝利潛能發展中心」以身障組合方式承包便利商店,「喜憨兒烘培屋」教導憨兒製作與銷售麵包。

這些機構以創業的精神,用新觀點認清障礙來自不友善的環境設計,並看到其中的商業機會,才會以實際行動為身心障礙者開發生活潛能。

7273e9ca23f52a63b4afb171b324ab0e-1000x600

「多扶接送」幫助行動不便的身障朋友

「社會體制失能與盲點」激發的社會創業

社會學者將現有社會組織區分為:政府體系「公部門」;企業、合作社、微型商號的「私部門」;以及慈善、宗教、非營利組織「社會部門」。這三類組織各有其公認的社會服務功能與運作規範,但不容諱言,也有其運作時的盲點,甚至未被揭露的社會傷害或成本。

政府必須經由制定政策與編列預算,才能推動特定社會服務,反之,未進入政策或預算不足就不服務,而且政府沒有服務基層的機制與能力,必須購買(發包)NPO、社區組織進行間接執行,因此對民眾反應遲鈍僵硬。

慈善組織與 NPO 雖然貼近基層需求,可以提供立即且有效的良質服務,但是,囿於本身無自主財務,仰賴政府補助、委託契約或民間捐助,財務不穩定就會影響服務持續性。

企業基於財務自主壓力,即使可以敏銳感應社會需求,但必須堅守可以獲利的價格機制,因此,只能服務有採購力的消費者,無法顧及無購買力的貧窮者。

77979722-87e3-430f-b0a1-29933dfa2782

此時,社會問題來自:政府政策侷限性或不適時性、工商經濟偏重財務獲利而忽略低消費群甚至傷害環境,以及社會演進趨勢下必然性的社會現象。關心這些社會問題的人與組織,必須像社會學者,深入問題或人群內部觀查,以當事人的立場體會問題的本質與嚴重性,也才能務實的掌握問題激發構想。如「喜願共合國」、「社企一起幫」、「愛一家親」等社會企業。

這類企業的創業行動則需要相當強烈的社會意識,才願意承擔社會責任,將社會問題當作經營事業。也因為以企業的角度投入關懷,常常會帶來過去沒有的新見解與創新方法,創造令人驚艷的社會貢獻。

「都市擠壓鄉村」所激發的社會創業

都市的形成,與經濟發展有同步關係(參考:重建鄉村「生活經濟」的社區創業),但是鄉村所面對的問題,主要仍肇因於人口外移造成的農村市場萎縮、傳統工藝斷裂、農地他用或老農耕種、族群文化消失等現象。這些老屋、老手藝、農地、環境,反而成為被低估的有價值資源,容易受到具有人文創意背景的企業家青睞,成為創業的題材與資本。這時,比較容易看到的是「社區企業」創立所創造的社區經濟。

所有社會問題中,這種資源集中的地理性社區,相對的比較容易以其被封藏的資源激發創業構想,只要創業者願意與村民共享商業成果,願意有次序的經濟開發,能夠以社區生態自我控制企業的規模與開發速度,即使未必能迅速賺取豐厚利潤,也都可以維持適度的社區經濟力量。如「大王菜鋪子」、「台灣農夫」、「土溝農村美術館」等社區企業。

0315-tile

用實際行動燃起「社會創業」火炬

社會是複雜的人群組成,是群體生活演進下的歷史結果,它們有需求與情感,也有無法自制的欲望與私利,如果沒有利他的社會關懷,對私利的追求便可能凌駕於社會的公平與均衡發展。過去的社會結構與行為法則,已經為既有的人群關係、環境、資財、文化、產業技藝,帶來了危機。我們需要新一代的企業,將既有的社會問題或未被服務的需求當作事業機會,以解決問題創造社會價值改變社會。

不要只訴說社會的不好,拿出創業家的務實態度、創新思維與具體行動,以自己的力量推動社會正向改變,社會就會變得更好。

作者介紹

胡哲生/輔大教授

截至目前都是企管系老師,專攻經營策略、企業行銷與產業網路。2000 年以後,看到臺灣內部的財富不均,開始有更多的疑問;2008 年金融海嘯,從根本體悟到金融投機的貪婪與不負責任,腦中原已鬆動的企業思維徹底重新檢討。原來我們該要的是:責任企業,而非只顧賺錢的企業;服務行為,而非銷售行為;社會共榮,而非投資者獨榮;永續經營,而非掠奪經營。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