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周抱樸
監製:李怡潔
出品:見素影像有限公司
製作:見素影像有限公司
行銷發行:牽猴子整合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映期:2016 年 11 月 11 日
級數:普遍級
片長:82 分鐘
活在世上,我們每天都在面對「我是誰?」、「從何而來?」、「該往哪裡去?」這些難解的問題。如今這個答案,讓一群在育幼院長大的孩子說給你聽。11 月 11 日上映的電影《單車天使》,記錄著一群從未受過專業訓練的孩子,在短短一個暑假中,成功挑戰 1200 公里單車環島的故事。
啟程:認輸就等於放棄
位於臺灣雲林西螺鎮的信義育幼院,從 2007 年起,在前院長吳文輝的籌畫帶領下,每年都利用暑假帶領院童完成單車環島。
「孩子來到育幼院的第一天,就知道自己總有一天要回家。」吳文輝認為,育幼院扮演的角色是階段性的,未來不論升學或踏入職場,這些孩子終究要離開這裡,面對人生的下一階段,找回自己的家。
踏上環島這條路,看似熱血,其實得靠強大的意志力才能完成。對沒受過專業體能訓練的孩童來說,挑戰 1200 公里的單車環島,談何容易。
「每年舉辦單車環島,不只是為了運動,更是鍛煉孩子意志力的最佳考驗。」固定舉行環島活動,就像是育幼院為孩子準備的禮物,終其一生受用。騎單車,也就此成為承載生命教育意義的革命。
回憶第一次提議帶育幼院孩童騎車環島時,吳文輝說,院裡的員工考量路途遙遠、路程顛簸,加上山區氣象難以預測,擔心沒受訓過的小孩會有危險,全部極力反對,沒有人願意配合。但吳文輝不放棄,持續說服,所幸最終仍達成協議,這群大人決定擔起重任,帶領這些最小才 8 歲的孩子們啟程。
讓吳文輝一直堅持的原因,莫過於相信「越艱難的任務,越能磨練心智」,以及被自己作為育幼院長的使命感所驅動。
「育幼院的孩子正值成長階段,卻沒有家人在身邊陪伴、管教,藉由騎單車環島,不僅能鍛鍊孩子的耐受力,更有助提升未來適應社會的能力。」吳文輝肯定地說。
與任何偉大的計劃一樣,除了練習,沒有捷徑。單車環島拍板定案後,日復一日的練習,就成為每個員工和孩子的暑假作業。一路至今,已經邁入第 9 個年頭的單車環島計畫,漸漸成為信義育幼院的指標文化。去年這群孩子甚至還到中國完成 3000 公里的 壯舉。
環島路途遙長又艱辛,院長出於關懷與使命感而堅持,但孩子們呢?
這些孩子放暑假卻不得閒,小小身軀每天練習學習騎車、鍛鍊體能,路途上遭遇意外受傷是家常便飯,即使面臨突如其來的大雨、滑跤、感冒等突發狀況,始終沒有人中途放棄,往往在包紮、吃藥或哭泣後,仍堅持騎上單車、跟上隊伍,繼續前行。
「這些孩子不願認輸,認輸就等於放棄。」吳文輝說。
這些孩子來自四面八方,卻都有個想回家的共同夢想。對孩子而言,完成環島就像是一趟尋找自我的旅程,從過程中慢慢找到自我認同,也找到未來該往哪裡去。對孩子們來說,就算辛苦,但沒有退路,只能向前,因為他們的夢想不只是抵達終點,更是通往回家的路。
「這不只是一個單車環島的故事。抵達終點的那一刻,或許你也能找到繼續向前的力量。」吳文輝期望藉環島帶給孩子們力量,也將正向能量回饋給社會。
過程:正向能量持續滾動
這樣的執著在因緣際會下,吸引了媒體的報導與關注,也讓《單車天使》的導演周抱樸萌生將這些故事拍成短片的念頭。孰料原本的「紀錄」隨著時間轉變,成了「投入」,最終成為周抱樸的第一部長片作品。
「起初只是想試試看,就算沒達標,也還是會將這部電影拍完。」當時,剛創業的周抱樸為了籌備資金,在網路平臺上發起群眾募資,希望能發行特映券讓更多有類似困境的人看到這部片,最後卻意外以目標 3 倍多的金額順利完成募資,讓周抱樸和劇組獲得莫大的鼓舞。
接著,周抱樸與團隊開始為拍攝進行田野調查,貼身隨隊紀錄孩童騎車環島的細節,過程包含前置會議、檢討會議、體能鍛鍊、員工與志工專訪等,考察功夫做得十分周全。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曾提到:「只要你真心想完成一件事,整個宇宙都回聯合起來幫你。」信義育幼院的故事就像被施了魔法,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幫助下,耗時 5 年,共同完成了《單車天使》的拍攝工作。
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多虧劇組功課做得扎實,在《單車天使》中,觀眾可以看到許多孩子們平實的日常景象。除了騎車環島的過程,還有孩子自己洗衣、刷鞋、整理房間、打掃庭院,從中學著和毫無血源關係的同伴朝夕相處,練習如何面對人際課題等。
看完首映後的吳文輝說:「很高興看見這些故事被拍成電影,透過這些小朋友的堅持、勇氣和精神,希望能讓更多人關心這些孩子的處境,同時也讓這些正向能量散播給社會。」
終點:與孩子共同成長
對一般家庭的兒童來說,成長過程仰賴的是父母的鼓勵、陪伴、關心與教導,但是對家庭失能的育幼院孩童們來說,這些原本應由家庭扮演的功能,該上哪學習?
「多數育幼院礙於規模、資源、資金等限制,只能提供安置服務,但這些孩子們正值成長階段,更重要的是輔導、關懷和陪伴。」吳文輝認為,最好的教育應該從生活細節中實踐,讓孩子從日常學習中超越困境、建立自信。
隨著時代變遷,現今育幼院的孩子不再只是父母雙亡的孤兒,事實上,絕大多數孩子的父母依然健在,只因為特殊因素而無法發揮照顧孩子的功能,必須委託育幼院照料。
「這些孩子因為缺乏家庭的陪伴,通常較缺乏自信,與一般孩子相較,對人生也多半沒有明確的目標。成長時期的記憶,就這樣被膽怯與對未來的茫然占滿。」吳文輝強調,既然時代在變,育幼院的角色也該思變。
為了讓孩童在人生的黃金成長期,找到夢想並朝對的方向努力,吳文輝堅持,育幼院除了提供院童吃穿與住宿,另一項重大任務就是以自身為榜樣,帶著這群孩子探索世界,挑戰體能的極限,重新接觸人群與社會,建立人際間的信任,從中找到自我價值與認同。
「一路上受到許多幫助與鼓勵,也是讓孩子學習感恩的一堂重要課程。」觀眾能在電影中看到,沿途許多民眾對孩子們投以欽佩的眼神,更不時上前為他們加油打氣,或提供幫忙與協助,甚至會有餐廳先打探好車隊的路徑,讓孩子一到餐廳就能準時開動吃飯。
一如吳文輝所言,這趟 1200 公里的旅程,最重要的意義不在於旅行或運動,而是讓孩子向大自然、人群學習堅毅與努力,證明自己和別人沒有不同,只要願意努力就能完成夢想,從而找到屬於自己回家的路,哪怕路迢迢。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