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士瑩專欄【阿北私會所】Uber 翻轉了乘車體驗,為什麼卻做不出新型態的慈善?

 

編按

NPOst 邀請資深國際 NGO 工作者褚士瑩阿北,每週六晚上隔空問診(大誤),回答關於非營利工作領域的問題。無論你是志工、NPO/NGO 工作者、捐款人、有志投身公益者,都可以來填表單問問題喔!褚阿北每週將抽出 1-3 個不等的問題來回答,現在就來舉手發問吧!

關注公益的捐款人:

最近我接到 Uber Hong Kong 的訊息,說他們在幫香港失明人協進會(Hong Kong Blind Union)籌款,在為時一週的募款期間,搭乘的車資會有 1% 捐給協進會。雖然這樣是不錯啦,但是我更期待看見 Airbnb 或 Uber 這種新型企業在涉足公益慈善領域的時候,也能像他們自己在搞創業般有創見,而不只是讓傳統慈善多了一個傳統形式的募款管道而已,請問我這樣的想法是否太嚴苛了?

鬼點子很多的褚阿北:

你的想法不是「嚴苛」。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的行為,簡單來說,叫做「不負責任」。

阿北主頁

亞馬遜帶來線上購物的革命,Uber 翻轉了計乘車業在大城市的生態,Bitcoin 跨越傳統貨幣的交易概念,Airbnb 也顛覆了住宿旅館行業,這些創新型態的企業都大大改變了世界。

然而,在進行慈善活動的時候,這些企業卻異常守舊。Uber 捐車資的 1% 給慈善機構,亞馬遜則是代捐 0.5% 購買金額給透過 AmazonSmile 頁面購買的消費者,Bitcoin 也只是讓一些非營利組織可以接受以 Bitcoin 貨幣捐款,Airbnb 在 2016 年支持難民的計畫中,則是捐 80 萬美元現金給美國政府指定捐助的聯合國難民署(UNHCR),以及 20 萬美金的旅費額度(交通、住宿等)給如國際救援隊(IRC)或美慈組織(MercyCorps)這樣的救災組織工作者,幾乎沒有任何稱得上新意的做法。

Uber 與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於 9 月 7 日舉行記者會/圖片來源:協進會官網

Uber 與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於 9 月 7 日舉行記者會/圖片來源:協進會官網

美國創業家跟慈善家 Dan Pallotta 認為,這種現象可能是大眾對慈善事業「歧視」的其中一種結果,因為民眾認為企業創新承受風險是理所當然,例如很少投資人會質疑 Google 或是 facebook 作為新型態行業的創業前 10 年,為什麼不賺錢,但如果是非營利組織所提出的募資方案或慈善行動,卻會以「禁止失敗」為前提,只要沒有達到立竿見影的目標,就會馬上遭到質疑。Dan Pallotta 認為非營利組織或是慈善活動因此不敢創新。既然無法創新,自然不會有能力去面對、解決社會所面臨的新型態問題。

Dan Pallotta:我們對慈善的想法完全錯誤

然而,雖然這些新型態企業的慈善方式很老套,但確實做了努力,並非一無是處,不該被貶抑。

換個角度想,這些企業雖然不敢(或不願)創新慈善的方式,但確實引發了使用者用意想不到的方式去宣揚一些議題。

比如 Airbnb,雖然沒有為難民做什麼除了捐款給政府及國際組織以外的幫助,但一群在希臘的敘利亞難民營裡住超過 3 個月的難民,在無法喚起國際注意的絕望情形下,卻突發奇想利用了 Airbnb 的平臺,張貼了位於希臘首都雅典北方 80 公里外的 Ritsona 難民營床位,在住宿特色這一欄裡,還標榜這是一個「來希臘的獨特體驗行程」、「歡迎親自感受當一個敘利亞難民的難得機會」、「當歐盟的政客們打嘴炮說難民問題時,你可以有貨真價實的難民經驗,親自生火煮飯,體驗攝氏 41 度的高溫、恐怖的衛生條件、友善的蠍子、被政治人物出賣,甚至脫水」,不但可以「免費停車」,還可以跟其他 600 名難民一樣使用活動式廁所。

裡面甚至諷刺的說,「如果你幸運的話,搞不好可以洗一、兩次熱水澡」、「原本該有廁所的地方是寬敞的空地,可以讓小朋友在此盡情玩耍,歡迎一起來玩」、「長住還可以打折」,「教育跟醫療都『偶爾』有提供」……雖然 Airbnb 很快因為「不符合本網站的服務契約」為名,強制刪除了這則用英文寫的廣告,但這個難民營的狀況,卻因此在國際媒體間一舉成名。

Airbnb 之所以開始為難民募款,承諾捐助 100 萬美金,其實也是拜這則高能見度的假廣告帶來的壓力之賜。

圖片來源:Airbnb 官網

圖片來源:Airbnb 官網

認為創新企業,就必須在每一個面向都能做劃時代的創新,就連做慈善也不例外,毋寧是一個不切實際的要求,但作為一個 NGO 工作者或試圖伸張正義的社會運動者,卻可以發揮創新精神,主動利用這樣的創新平臺作為倡議工具,讓議題在原本不會被注意到的檯面上浮現,因此達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退一步想,用雙重標準來要求創新企業要比一般傳統企業有更高的標準,並不見得符合正義,邏輯上也不通。與其聽起來像是一個吵著要糖吃的小孩,還不如要求自己有創新的想法,使用這些創新企業打造的新平臺,做更有創意、新型態的倡議,如此至少更像個負責任的大人。

褚士瑩

褚士瑩,資深 NGO 工作者阿北,年近沒有半百,打交道的公益組織超過百餘,喜歡胡搞,語不驚人死不休,從來不怕吵架。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