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士瑩專欄【阿北私會所】非營利組織如何評估自己的影響力?

0

 

編按

NPOst 邀請資深國際 NGO 工作者褚士瑩阿北,每週六晚上隔空問診(大誤),回答關於非營利工作領域的問題。無論你是志工、NPO/NGO 工作者、捐款人、有志投身公益者,都可以來填表單問問題喔!褚阿北每週將抽出 1-3 個不等的問題來回答,現在就來舉手發問吧!

NGO 工作者:

阿北你好,我在與國內外 NGO 接觸的過程中,發現國外 NGO 十分注重實證性方法並有相關結果分析;臺灣的相關組織似乎比較少看到這樣的報告,請問是為什麼呢?

凡事都要斤斤計較的褚阿北:

影響力是可以量化的,你有評量過組織的影響力嗎?

阿北主頁

我在 NPO 領域聽過最反感的一句話,就是「我們做的事情很有價值,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真的是這樣嗎?每次聽到這種話,我心裡就 OS :搞不好你根本不知道該怎麼量化?

在國際發展領域,即使是目標非常抽象的 NGO,也必須要非常具體量化影響力,如果量化能夠讓一個組織了解自己是否真的有影響力,那有什麼不好?

我說的量化,不是單純的幫助了幾個孩子就學、捐了幾本書、幾臺電腦、每天有幾個人來參觀,這樣的量化很有問題,因為這種量化跟影響力往往沒有直接關係,只是讓你方便募款、方便跟捐款人交代的數字而已。

我比較認同的量化,特別指的是如何將「影響力」量化。

即使量化影響力,學術界也有各種不同派系的評量工具,既然這是阿北的專欄,當然就不管別人怎麼想,只說我自己常用、覺得好用的工具。

我個人喜歡的影響力評量工具,是母校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老師 Robert Behn 在 2003 年提出的,針對特定管理目的的 8 種指標分別是:評估(evaluate)、控制 (control)、預算(budget)、激勵(motivate)、提升(promote)、慶祝(celebrate)、學習(learn)、改進(improve)。

500px Photo ID: 28795857 - The seats of the Olympic Stadion in Munich.

這樣說還太籠統,太簡單的字面可能會讓人自己望文生義,所以分別用我自己的方式解釋一下:

評估(evaluate)

「評估」是否有影響力,必須要確定這個組織在做的事,是不是可以用菜市場賣菜的阿嬤也能完全理解的語言來說明,而且這個阿嬤還可以用一句她自己的話說出組織的願景,像是:「喔!哇哉哇哉,你們就是在教外勞做生意的老師嘛!」賣弄專有名詞,或是留太多想像空間的組織,讓人一句話說不清楚,是不可能有影響力的。

控制 (control)

「控制」自己的影響力,意思是不能讓這個組織的主軸超過 3 個。如果「土地信託」是一個組織的主軸,這個組織就不能「也」有在做老人日托、獨居老人送餐,「也」推廣有機農業,「也」接受政府委託經營育幼院。因為主軸多於 2 個,組織同時要做好不同方向的計畫、並且發揮影響力的機率,就會變得很低。

photo-1434626881859-194d67b2b86f

預算(budget)

「預算」要在計畫開始前就清楚訂立,並且確實遵守,不應該因為計畫執行過程中,只因為「我們後來發現這個也很重要,應該要做」所以投入過多資源,造成預算超支。簡單的例子是,如果在學校營養午餐的計畫進行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童之所以沒有午餐吃,是因為家裡長期沒有大人,便支用原本營養午餐的預算去做陪讀和課後輔導計畫,以至於營養午餐計畫預算短缺,必須在學期中提前腰斬,這麼做對於組織的影響力,就絕對不是加分,而是扣分。

激勵(motivate)

計畫是否對於組織內部員工產生「激勵」作用,是影響力的評估重點之一。如果組織內部工作者覺得這個計畫的執行讓他們疲憊,甚至覺得沒有意義,即使紙面上成績斐然,在我的標準下,依究算是缺乏影響力的計畫──連自己人都感動不了,怎麼可能感動別人?

另一種「激勵」的對象是社區。如果一個計畫一直只有內部人有感,但是社區成員毫不在乎,比如有一個防止沙漠化的造林計畫,當地社區成員只願意用日薪方式接受組織聘僱來植樹,沒有任何當地社區成員想要以志工身份參與。表面上,雖然多年來種了幾十萬棵樹,但沒有感動任何一個在地人,我對這個計畫的影響力,還是會抱持相當的存疑。

photo-1466046690866-98181611563d

提升(promote)

組織進行的計畫,是否夠「提升」組織本身跟組織內成員的力量,是我判斷影響力的重要指標。人事部門一年只做一次員工表現評估,作用微乎其微,這麼重要的事一年做一次,根本太遲。組織參與計畫的成員能力,是否有隨著計畫進行不斷提升,其實是很容易量化、卻時常被忽略的。應該隨時關注每一個階段的訓練,是否達到組織計畫需要的培力效果。

慶祝(celebrate)

「慶祝」里程碑是知道組織計畫進度非常重要的指標,一個組織的計畫,不能只有一個最終目標(比如募款達到一億元),而是在這期間設立許多的里程碑,比如說募集這個 1000 萬元的速度,是否比上一個 1000 萬元更快?這個募款速度的增加,是否反映了組織的影響力上升?如果這個 1000 萬的募款速度變慢,是否代表影響力下降?分成許多值得慶祝的里程碑,能幫助一個組織了解影響力的變化。

photo-1441311956160-78a471e0638d

學習(learn)

組織是否有在「學習」,是判斷組織影響力的重要指標。比如組織是否面臨狀況的改變,時時刻刻做細微的策略修正,當細微的修正已經不夠時,是否能夠回頭審制組織的使命和願景,是否需要重新調整,這樣的組織是一個有學習力的組織,沒有學習力的組織只能「執行」,然而有影響力的組織,會像孩童成長那樣,會學習、會進化。

改進(improve)

一個有影響力的組織會持續「改進」,不會有停滯的狀態。當一個問題得到解決之後,組織立刻會找到另外一個需要改善的層面,去進行另外一個週期的改善。這樣的持續改進不應該有停止的時候。

photo-1431605695381-f4a9c3cdd150

將影響力量化一定好嗎?這個答案不一定,比如我個人就非常反對將第一線計畫經理的薪水,用服務人數綁在一起。服務人數越多,薪水越高,這種表面上量化的影響力評估方式,往往是 NGO 從內腐化、動搖根本的開始。

不過,雖然用「數字化」來評估影響力容易有弊端,但是「具體化」卻一定是好的。

原本阿北答應編輯這週的專欄要「認真又有趣」,結果卻因為太認真變得這麼嚴肅。那就把有趣的放到下週吧!歡迎大家問有趣的問題!

 

作者介紹

褚士瑩

褚士瑩,資深 NGO 工作者阿北,年近沒有半百,打交道的公益組織超過百餘,喜歡胡搞,語不驚人死不休,從來不怕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