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社福力大進擊,教你評估組織影響力
翻譯/洪健庭
2014 年底,英國 NEF 基金會與倫敦志願服務協會(LVSC)共同展開了 London for All 能力建構計畫。
這項計畫與倫敦多家社福機構合作,致力於提升志願部門的各項服務能量。
在 London for All 能力建構計畫中,夥伴們進行了為期 2 天的工作坊,討論何謂社會影響力、如何測量,然後設定目標來進行評量;3 個月過後,夥伴們齊聚一堂,討論彼此達成目標程度,分享成功與失敗的經驗談。
這個計畫不只看團體如何衡量成敗,更要小心的是方案達標後,原先介入案主的服務,也可能產生新的社會問題與挑戰。
社會影響力的衡量絕非易事,需要長期努力,但改善社會問題的初衷未曾改變。倫敦經驗顯示,想要評估好的社會影響力,必須思考以下 7 件事情:
1. 定義「為何要衡量社會影響力」
首先,衡量社會影響力的主要目標究竟為何?是為了展現組織本身的存在價值?還是改善工作方式?對小組織而言,我們通常聚焦在方案本身的成功程度,以利向捐款人(或投資人)說明;但這樣一來,有時候會失去服務的初心,以及忽視服務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額外問題。換言之,重新確認衡量影響力的宗旨,將會改變組織成員看待事情的角度。
2. 審慎選擇衡量範圍
如果範圍過大,往往無從評量,先從一個方案評估著手吧!
在實務操作上,組織執行人員往往無法跟上評估進度,而且在個別項目的評比上,也會從具體項目逐漸勾勒出整體社會價值的改變;社會影響力的評量,主要在更全面納入多元利害關係人的想法。整個評估系統的有效建立,需要花時間去理解,也需要各種技能與耐心。是故,剛開始先以一個方案為主即可,不用包山包海進行,否則評量的力道會不夠深入。
3. 對未知情形有心理準備
社會福利工作者必須認知到,不是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帶來正面影響,也不是每一件方案都真的帶來影響。
整個過程會起始於工作者本身對於影響力的界定,接著執行上會產生新的問題,再反饋挑戰自己最初的設定。對於未知變革或失敗之處,均能坦然以對。
在人與人實際互動的場域中,尤其在社區中,組織結構或人事前景不明時,工作者本身面對不確定性的覺察能力很重要。
4. 衡量成效不可能完美無缺,重點在於取得更多證據
衡量影響力的過程不要追求完美主義,而應專注在當下所能收集的各種資訊。
從倫敦社區的工作經驗顯示,參與者一開始會有些基本假定,這沒問題;如果來不及收集到社區中所有資訊,也別太自責。重點在於先採取行動,有了行動才有開始,才能找到適合每一個組織的獨特工作方法。有時候衡量社會影響力的方法與工具,並非因為很完美才使用,而是實務上最具可行性。
社會影響力的評量工作,意在發展出一個評估架構收集適當資料進行分析,並且有標準作業流程可供參考,讓這些收集來的素材,可以轉換成好的故事。
5. 找到對的人
評量社會影響力,一定要找到對的人。
評估一項方案是否為社區帶來影響力,資深工作者的參與非常重要,否則投入的過程會異常辛苦。社會影響力評估最忌把每一個人的意見都納入評估,容易淪為人云亦云、人多嘴雜。
如果要呈現方案成效的社會影響力,記得要見樹也見林,採取組織整體的觀察途徑:從方案設計、執行、評估來整體進行。
6. 有吸引力的呈現衡量成果
影響力不是只有「做」而已,更要學習完整說一個好故事。
試著說出可能帶來的潛在成效,這件事跟實際發生的成效一樣重要。而且訴說的對象也很關鍵,擁有好的聽眾才能發揮功效。面對不同的聽眾,表達的內容也要適度調整。
某些參與的社福團體發現,即使執行方案本身並無多大改變,只是改變呈現的語言與內容,捐款人反而更有正向回饋。
7. 要有耐心
人們已逐漸理解到,社會的改變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衡量社會影響力更需要時間發展。訣竅在於如何調整舊有思維,來因應福利工作上的各項新興挑戰,並善用新工具輔佐。
更重要的是,在衡量影響力的過程中如何持續學習,並在每一個階段建構所需能力,真正改善自家的社會影響力。
資料來源:What to consider when planning to measure your social imp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