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a 專欄【索瑪花開】災後現場,真的需要你衝第一線嗎?

0

 

作者按:

一個香港女生,NPO i-Action 創辦人,一個與世隔絕的漢生病康復村。每隔週四,希望你們都會喜歡涼山的故事和照片,一切都是他們最真實的生活、是我和他們最真實的走近。

索瑪花開03

我曾經在國際人道機構從事災害管理工作,也因此每當有大型天災發生,總會收到一些朋友問我該如何為災區提供幫助。

我很能理解大家的心情,災難當前,都會想以自身的力量為當地做一點事。然而,冷靜下來,細想一下,你可以做什麼呢?真的就沒有你不行嗎?救災,真的是合眾人之力就能事成?還是說,其實會越幫越忙?

地震發生後,災區的電力、電訊、網絡大多都會中斷,信息會很混亂,前線工作人員需要在這種請況下收集各方資訊:災區和災民分佈、傷亡數字、交通路況、次生災害等。掌握了初步訊息後,就要立刻進行災情考察、了解物資需求、製定分配計畫和安排物資運送分發等工作。同時,為使資源能公平分佈,還需要了解其他機構的物資分配計畫,避免重覆。在壓力強度如此大的環境下工作,原本要處理的事已經很多,如果還要照顧獨自前來的志願者,更是額外的工作量。

64619_10151762057336011_1055546053_n

2013 年,四川雅安縣發生地震,我也在現場負責救災。就如我所說,救災現場就如「戰場」,一分一秒都得好好把握。我還記得,當時偶爾會有些背著小背包的年輕人走過來,說是志願者,想幫忙,問我們是否可以安排他們的工作。但由於我們的工作用不著志願者,就讓他們去找其他機構。當時,看著他們的小背包,我就知道他們是只有滿腔熱血,卻準備不足。老實說,很可能在災區連自己照顧不好,還需要其他機構幫忙。

果不其然,後來我在大街上,剛好碰到有志願者在問物資站有沒有水和泡麵。還好當時由於災情沒有想像中嚴重,我們的物資還算充裕,但試想,假如物資緊缺,那到底是爭奪了誰的資源呢?這些準備不充足的志願者,最後反倒要向前線人員求助,成了災區負擔。

8T00CCAA00AN0001

圖片來源:http://goo.gl/8oZ9Lo

c12_0RTXYWEF

圖片來源:http://goo.gl/8oZ9Lo

許多人相信眾志就事成,但在災區,尤其是救災的「黄金 72 小時」裡,每分每秒都是命懸一線,災區需要的是及時、有序、高效、理性和專業的救災。在過去的很多大型災害中,就曾因為過多自發組織前往災區,造成道路堵塞,讓救災物資和救援人員車輛無法順利前往。

當然,我們不是要阻止所有志願者,而是,要來,就請有備而來!我也碰過不少專業的志願者,的確幫上很大的忙。例如一個搜救隊的大哥,他是自發前來,但他過去也曾從事搜救工作,這次也自己準備好糧食、帳篷等需要的東西,盡量不增加災區的負擔。還有來自青海的救災組織,他們帶上自己的人員和物資,獨自跑到大山裡,找尋有需要的災民。他們的會長說,當他們送物資給其中一戶時,老奶奶哭著跪了下來,感謝他們。因為她住得太偏僻,以為一家人都沒人管了。而這些民間救難組織的出現,正為前線填補了後端的疏漏。

每個人都希望出一分力,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到前線幫忙。救災和救援是一種專業,需要接受專業的培訓。再著急,也要相信前線救援人員及團隊的專業判斷,他們會盡自己的所能為當地帶來最適當和及時的援助,也會經常向後方反饋信息和需求。

943640_10151762158076011_2097121165_n

守望,其實也是一種關愛和力量。大家可以幫忙轉發有關災區的訊息和有用的連結,讓更多人時刻掌握災區的情況和需要。轉發時,也必須先努力核實,以避免誤傳造成混亂。同時,也可以發起募捐或後援活動。比如說,可能很多人都聯繫不到災區的親友,就曾有人立刻建立尋人網站,讓大家把不同的訊息聯繫在一起,最後真的幫助了不少人。

同時,關注不應該只在災害發生之初,因為從災害發生到讓災民恢復正常生活,重建這條路遙遠而漫長。每當緊急階段過後,隨著媒體報導銳減,人們對災區的關注也漸漸退卻,無論是人力、物力或捐款都會逐漸減少。到這時候,才是挑戰真正開始之時,也需要更多人持續投入幫忙。所以,如果真的很想為當地盡一分力,不如就留待緊急階段過後,再以不同的形式為災民提供需要的援助吧!

作者介紹

Sonya

80 後,香港人。從記者、公關,輾轉跳進了 NGO,負責災害管理工作。曾赴前線災區,亦曾派駐四川工作 2 年,專責汶川地震重建項目。後因心繫涼山,辭職成立自己的 NPO「i-Action」,從此與涼山和「痲瘋村」建立深厚感情,更把自己視為半個涼山人。需要養家,唯邊經營 NPO,邊打工賺錢。曾「兼職」空姐,甫又轉為自由攝影師。喜歡文字,喜歡攝影,喜歡以不同身分看世界,用照片說故事。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