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家庭的幸福,整個社會都有責任

0

 

文/吳媛媛 本文摘自圓神出版《幸福是我們的義務:瑞典人的日常思考教我的事》

俄國小說家托爾斯泰曾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說到「家門不幸」,我們可以列舉好多,獨身、離婚、單親、無子女等,而追求幸福的指南,就是盡全力避免以上這些狀況。這些字眼被視為不幸的歷史非常久遠,我們在避之唯恐不及的同時,也無暇去思考為什麼這些人際和家庭狀態會如此緊密的和不幸產生連結。

在臺灣的教育和社會化過程中,傳統的理想家庭模式不斷被反復加強,而非理想模式則幾乎是一種禁忌,談起的時候要壓低聲音,不能張揚。國語課本裡面說媽媽勤打掃、爸爸看書報,音樂課合唱「我的家庭真可愛」。小時候當我唱著這些如出一轍的歌詞,總是納悶班上到底有多少家庭能符合歌詞裡描繪的理想圖?隨著我上臺大、出國念書,發現身邊臺灣同學的家庭組成也越來越均值化、理想化,公立小學班上那些來自各式各樣家庭的孩子,不知道都消失到哪裡去了。

那時我才瞭解,理想家庭模式的形象之所以會如此深植人心,是因為他們占據了社會上教育程度、社經地位較高的族群,話語權相當高,他們對於其他家庭模式也常感到陌生或帶有誤解。記得我有個來自美滿家庭的大學同學說,現在的父母在家庭義務以外,更看重個人自由,因此離婚率才會這麼高,真令人憂心。然而重視個人自由而選擇離婚的,是典型中上階層的離婚因素。俗話說貧窮夫妻百事哀,如果看看廣大社會底層的破碎家庭,離婚則多和經濟、家暴等因子離不開關係。對這個階層的人們來說,離婚與其說是一種選擇,不如說是因為社會接受度提高造成離婚門檻降低而已。

photo-1467808358044-cc88316e53cc

一個人撫養孩子長大的辛苦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形容,然而自古至今,父母其中一位遭遇變故或缺席的情況也難以避免。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統計數據,世界各國的單親家庭和低收入戶重疊性很高,單親家庭中的孩子的學業表現一般比雙親家庭的孩子差,這些孩子長大後涉入犯罪的幾率也更高。這個現象也讓人們對單親家庭的孩子抱有很深的成見。

在許多國家,父母離異通常也代表著監護權歸屬於一方,然而在瑞典,孩子有和父母雙方都維持情感的權利,父母也有提供孩子這項需求的義務。最常見的安排就是在離異後仍住在同一個學區,好讓孩子可以輕易的輪流到爸媽家裡生活。瑞典父母就算兩人緣分已盡,仍深信孩子擁有和對方相處的權益,這一點讓我感到非常的訝異和欽佩。當一生摯愛的人傷你最深,要如何抑制想要保護、占有孩子的自然反應?

我的公公婆婆離婚以後,兩人無法在同一個屋簷下待超過半天,但是他們在孩子面前卻從來沒有說過對方的壞話。他們也許不再認同彼此夫妻的身分,但從不懷疑對方身為父母的能力。我先生說,對於父母的婚姻他唯一感到陰影的期間,是爸媽試圖延續夫妻身分而不斷爭吵的那段日子,反而是在離異以後,他爸媽都個別和孩子們奠定更穩定正面的情感基礎。

photo-1466837431058-102ee1e32ba3

我有個日本朋友在日本外務省專門處理日本人和歐洲人國際離婚的撫養權糾紛。日本社會一般在離婚以後,有由媽媽和娘家養育孩子的傳統。基於這種觀念,在海外結婚的日本媽媽常在離婚後,認為丈夫的的父親身分也在同一時間終止,於是強行帶著兒女回日本娘家,這讓許多歐洲爸爸感到十分詫異不解,也導致了無數持續多年的跨國親權官司。

每個國家對離婚後的親權安排都有不同的傾向,到底怎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安排,在離婚率越來越高的現代社會,是我們無法不去深思的課題。

當然,不是所有瑞典的離異父母都有條件或意願去滿足孩子的權利和需求,許多家庭的破碎涉及其中一方忽視家庭義務,甚至家暴、酗酒、犯罪等情況。如果雙親其中一方提出另一方不適合持續照顧孩子或和孩子生活,那麼該方也脫不了經濟上的義務,必須每個月給付撫養費,直接從其收入中扣繳。如果因為沒有收入而一時無法給付,則由政府代替支付。總而言之,雙親的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在感情或經濟上完全從孩子的生命中缺席,而在最壞的情況下,政府則會插手確保經濟上的支援。

photo-1455815323463-b27bb4f82953

幾年前我在瑞典語的班上認識了一個活潑開朗的英國朋友維多利亞,她和我年齡相仿,那時都是年近 30,所以可想而知當我知道她有個 12 歲的女兒時,心中是挺驚訝的。維多利亞來自一個很典型的英國藍領家庭,根據她的說法,未成年女性懷孕生子在這個階層並不少見。而這些家庭較缺乏教育和經濟資源,常常也造成許多支離破碎的關係和社會問題。她和孩子的爸爸後來怎麼樣我沒多問,但她提過幾次孩子的爸爸被法律禁止出現在她和女兒的方圓多少公尺之內,由此大概可以想像這段婚姻的結局。

她帶著女兒在娘家生活,勉強把高中讀完,在高中主修音樂的她,為了生計從來沒想過要繼續升學。後來她在朋友的派對上認識了一個來自瑞典北部的音樂家,兩人陷入熱戀,她帶著女兒從英國飛到瑞典,搬到了瑞典北部森林的一棟小房子裡,和男友過著崇尚自然藝術,帶著嬉皮風格的生活。

她的瑞典前男友自由奔放,起衝突的時候也像一陣風暴,在同居了 2 年多之後,有一天她和女兒一覺醒來,發現前男友已經離開。她們倆在房子裡等了幾天,食物漸漸沒了,身上也沒剩下多少錢,她最後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打電話給瑞典社會局。隔天,鄰近城鎮的社會局派了社工來瞭解她們的狀況,接著沒幾天,她們就被安置在鎮上的臨時住宅裡,生活津貼也匯進了她的賬戶。

photo-1444681179373-730055ddc7b6

她後來在網路上查詢瑞典各地的音樂學校,看中了瑞典南部的馬爾默,就毅然決然租了一輛小箱型車,花了 3 天和女兒從瑞典北方開到南端,開始了在瑞典的單親生活。在能夠進入音樂學校之前必須先通過高等瑞典語考試,所以她註冊了全日制瑞典語課程,和女兒住在 7 坪多的學生宿舍裡,我就是在這個時候認識了她們。後來我們完成瑞典語課程,她一邊在音樂學校進修古典吉他和聲樂課程,也一邊在幾間中小學當音樂代課老師。

他們每個月拿到的生活津貼,是經過社會局評估的最低生活開銷,生活過得非常簡單,但是很少為經濟煩惱。有天她打開賬戶發現津貼比以往多了一些,打聽之後才知道社會局在馬爾默市議會提出,現在如果家裡沒有網路,會讓孩子處於莫大的弱勢,因此爭取在每月基本生活開銷裡加入一筆網路費。她笑著說這些瑞典社工為了讓我女兒放學以後可以在臉書、instagram 上發一些自拍照,和同學互相按讚,在市議會上爭得面紅耳赤,她一想到就覺得不可思議。

單親家庭是混合了個別家庭和社會階層的複雜問題,從瑞典內部的統計數字來看,會發現單親家庭對下一代的負面影響還是存在的。不過在 OECD 的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到瑞典單親家庭的孩子在學業成績上遭受的衝擊,明顯比其他成員國還要低。我認為瑞典真正的成功之處,並不是在於解決單親家庭帶來的所有問題,而是在社會上營造一種更正面寬容的心態,使來自不同背景的父母、孩子,都看得到隧道另一端的光明。

photo-1437943085269-6da5dd4295bf

後來維多利亞和一個高大安靜的芬蘭音樂家開始交往,為了工作他們搬到一個遙遠的城市。在歡送派對上,她突然說起 2 年多前開著車帶著女兒從從瑞典北方開到南方的漫長旅程。那時正值隆冬,她在漆黑的路上開過一片又一片北歐寂靜的樹林,女兒在後座沉沉睡著。她永遠記得那時內心極度不安,又對新生活充滿期待的心情。

一年多後,她和芬蘭男友為世界製造了一對美麗的雙胞胎,在臉書上看著他們一家五口的照片,讓我想起她曾經開玩笑的說,她這輩子經歷過各式各樣的男人,但是改變她人生最多的男人,卻是那個從社會局趕去森林小屋,探訪她和女兒的社工。

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但我在瑞典卻看到了各式各樣、帶著各種「殘缺」的幸福。達到這樣的幸福,比期待人們能一帆風順構築理想家庭來的重要太多。如果我們能去認識、接納那些我們避之唯恐不及、不願張揚、不想多談的部分,也許就能更從容的去思考從這些「非理想」的情況中,如何孕育出更多幸福的可能。

 

04400199_v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