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那些不斷到泰北服務的臺灣志工們

1

 

文/許巽絜

正值臺灣暑假期間,許多大學生志工團來到泰北服務,裡面不乏有重覆來過 2、3 次的同學,問過他們的理由,不外乎是感動孩子們的天真,或是無法忘懷村民感謝的眼神。這種體會我明白,當我 10 年前暑期投身至部落課輔服務時,我和他們有過相同的觸動。

對於待泰北工作 2 年的我,其實不算太長的時間,之前已有許多臺灣的前輩投入服務,並花更多心血與時間耕耘泰北園地,有人落地生根、有人建造學校與育幼院等。但現在多的是來去數天走馬看花,或是待幾星期課輔就離開的志工團。

如果你問我,臺灣到泰北服務的優勢是什麼?我只能說「語言相通」,因為可以使用中文對話,但也僅方便與孤軍二代溝通,也就是現在大學生稱呼叔叔、阿姨的那些校長、主任等村中主要幹部,他們多數華文程度佳,年少時曾在臺灣讀書,後來返鄉發展。年輕一輩則融入泰國社會為多。

那學齡期的學生呢?別忘記服務計畫書上的目的主要是「增進華文學校學生的中文程度」。換言之,他們的中文不好。泰北村落有許多不同族群聚集,當然多數是講「雲南話」,但也有苗族、阿卡族、傜族……甚至從緬甸來就學的都有。

兒童節--泰文學校活動

其實我們的文化背景相去甚遠,有時對泰北的了解仍停留在孤軍印象,部分臺灣志工團安排的課程,根本無法銜接華文學校的課程,一廂情願安排團體活動或才藝課(如歌唱、跳舞、手工藝教學……)。泰國的國定假日很多,泰文學校也常有慶典與休閒活動,中文學校跟著泰文學校放假,或是學生因泰文課業請假的也有,可想而之學生的中文基礎難以穩固。

聽過有學校一個暑假來了 2、3 個志工團,上課時間還搶學生,且多數大學生畢竟年輕,與初中、高中的同學年紀相仿,也有份際越矩不知拿捏的。或者有些來訪的團體,帶領者對泰北這一塊不熟悉,任憑大學生像渡假般玩耍,未盡督導之責也不重視學習成效。基本上,泰北很歡迎臺灣的大學生來訪,但實中志工團的服務目的與需求,竟多為滿足自己跨海教學的成就與收獲,而非重視當地所需。

10 年前在部落從事志願服務的我,尚未了解為什麼機構社工如此嚴謹,每晚討論教學進度與學生情形,督導更是常不客氣的對我們這群大學生嚴格開罵;我曾考慮畢業後就留在部落,但督導要求有工作經驗後才能上山。

10 年後我明白了。因為我們要服務的是孩子,不是自己。在泰北生活並非易事,我將自己定位為身兼養育、教育責任的老師,常自嘲是「集 10 年之大成」在工作,互動上也盡量使用相近的詞彙,把白話文解釋再「白話」。看著孩子的天真,更要思考如何為他們的未來舖路,這裡不需要玩伴,而是需要點燈之人。
Sidabriniai auskarai, dėžutės, pakabukai, sidabrinės apyrankės ir grandinėlės internetu – silvera.lt


文/許巽絜

臺北大學社工系畢業,從大學時期擔任各團體的志工已累計 10 年,臺灣的社工工作近 6 年,皆以助人工作為主。現於泰北清萊府汶景縣帕黨村任職中文學校教師與育幼院老師。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