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 NGO Worker 專欄:全球最大人道救援體系,日漸邁向失能?
編按:
英國《衛報》每週二刊出 NGOs 援助工作者的甘苦談,NPOst 每週精選一篇編譯。
伊斯坦堡人道高峰會上週落幕,討論全球重要的衝突與當代危機。今年也是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DGs)實施的第一年,再加上祕書長更替在即,聯合國這個組織的效能不斷被提出來討論。
臺灣雖然因為複雜的政治因素而使傑出人才無法進入聯合國體系任職,但海外援助團體不乏碰見聯合國體系出身的同事與思維。了解這個龐大的全球組織如何緩步前行,是培養國際視角的一片重要拼圖。
翻譯/徐藝瑋
人道救援的世界即將改變,至少他們是這麼宣稱的。明年一月,在無數個訪問、閉門商議、協議後,新的聯合國祕書長他(或她,希望啦)即將上臺,但這對世界各地那些對聯合國和人道救援系統賦與重望的人們來說,又代表著什麼呢?
任職於聯合國大規模緊急救援單位,我張大眼睛看著今年伊斯坦堡人道高峰會的進行。這次峰會有許多值得關注的焦點:聯合國與私人企業、公民社會的合作、援助工作的財政、會員國的責任義務等。但被刻意迴避、視若無睹的問題仍矗立於中心,那便是整個人道救援系統的領導核心。
確保緊急援助順利進行是我的工作,但我發現自己花了超出預期的時間在跟組織內的重要人士諮詢。而這些確實握有組織驅動力的人物,往往無法如預期推動援助行動,反而痛心氣餒,看著頂層決策不斷拖累組織而萬分無力。
從 2010 年的海地地震、巴基斯坦水災,我看著主導人道救援的核心人物在這些接連不斷的危機、挑戰中失能。這些被時間、年歲、驕傲所侵蝕的領導群,已經不再處於他們最好的狀態。
這麼說並不代表不尊重他們過去所立下的貢獻與成就。他們是迎戰衣索比亞飢荒,巴勒斯坦人權問題,以及剛果、蘇丹、科索沃及波士尼亞衝突區困境的一代。他們值得因這些貢獻而受敬佩。但不可諱言,由志願工作和低入行門檻為背景起家的這一代領袖人物,已難以跟上講求專業專精,善用大眾媒體、新興科技,並謹慎善用資源的新一代。
從蘇丹到敘利亞,從日內瓦到紐約,過時的模式正在拖垮組織成長的力量。我們最迫切需要的是去中心化的組織,需要清空總部辦公室並讓區域性的、國家級辦公室能有更多人力。
如同我一位同事所說:「如果人道救援的領導群是一隻足球隊,它將會是一支球員每天在家玩球、為球爭執、渴求輝煌,卻遺忘要踏入球場奔往球門的球隊。」
我們過時的領導群在如今人道救援逐漸被世界所觀注、檢視的時代,在印度大海嘯中無法有效與受災社群溝通,在伊波拉疫情中高度失能。當大量 NGOs 被驅離蘇丹並爆發政治醜聞時,他們的回應更是膽怯至極。
我們需要新一代的領導讓擁護本位主義的掌聲畫下休止符,讓新一代的領導為錯誤決策喊停--尤其是那些罔顧實際需求,僅在乎權力運作的資源分配決策。我們需要的不是為了授權和規章爭吵不休的人,而是願意踏進敘利亞難民議題,以及其他相關援助規畫的領袖。
當今檯面上的領導人過於仰賴短期解方,選擇用低薪來削弱援助工作者,而不是裁撤人員、用一樣的經費餵飽較少的人。當一部分人驚訝於自己竟十足幸運地保有工作,其他才華洋溢的援助工作者卻在僵化的系統中掙扎,並且因低薪而覺得不受尊重。
我期許人道高峰會能賦權給年輕一代的領導者及繼任者,但它似乎只是益加陷於自我防衛中,強勢壓制那些挑戰他們的人。
在全球 9000 千萬人需要援助且人道危機漸成常態的當世,我們需要的是振奮人心的楷模。懇請聯合國祕書長能讓檯面上的人道援助領導人放下手中權力,將權杖遞給下一代。聯合國體制需要改變,而其中的我們也需要。這該是新一任祕書長上臺後最重要的事。
原文出處:It is time to pass the UN leadership baton to a new gen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