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 專欄/地球真的到極限了嗎?邁向永續發展刻不容緩
過去,我們在追求經濟成長的同時,往往忽略了永續發展的各個面向(參見世界正在翻轉!認識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其實許多環境上的挑戰都是全球規模的危機,即使單一國家盡了最大的努力,人類整體處境仍然岌岌可危。如果我們想要建立一個繁榮、永續發展的世界,那麼徒然追求經濟曲線圖上的數字是沒有意義的。
地球:忍耐是有限度的
地球資源不斷地被人類消磨殆盡,人類正在超越地球的限度。2009 年,環境科學家 Johan Rockström(TED演講:Johan Rockstrom: Let the environment guide our development)找了30位世界頂尖的環境科學家組成一個團隊,列出 9 項重要的環境指標──地球限度(Planetary boundaries),分別是:
- 氣候變遷 Climate change
- 海洋酸化 Ocean acidification
- 平流層臭氧耗竭 Stratospheric ozone depletion
- 氮循環、磷循環 Nitrogen cycle、Phosphorus cycle
- 全球淡水使用 Global freshwater use
- 土地用途變更 Land-system change
- 生物多樣性喪失 Rate of biodiversity loss
- 懸浮微粒負載 Atmospheric aerosol loading
- 化學污染 Chemical Pollution
2009 年發佈的地球限度
當年,磷循環、海洋酸化逼近地球限度,而氣候變遷、氮循環、生物多樣性等三大指標早已嚴重跨越地球限度(超越綠色內圈),意即超過地球可忍受的限度。
氣候變遷
氣候變遷是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是大氣中溫室氣體上升的結果。自 1990 年以來,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幾乎上升 50%,自 1880 年至 2012 年,全球氣溫上升了 0.85℃。溫室氣體科學家 Pieter Tans 指出,目前全球每年二氧化碳濃度每年平均增加 2 至 3 ppm;聯合國表示,在 21 世紀結束前,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最高值得不超過 450 ppm,才有可能將全球氣溫升高區間控制在攝氏 2 度以內。
氮循環、磷循環
農民大量使用化學肥料,雖然有助於農作物的收成,卻隱藏著嚴重的危險。許多的氮和磷並沒有被農作物吸收,大量流入地下水和河川,導致河口優養化。這些養分導致藻類大量繁殖,瓜分湖泊中的養分,最終再因為養分不足而死亡。當這些藻類被細菌分解後,會消耗水中的氧氣,導致魚類或其他水中生物缺氧死亡。負責氮磷循環限度的學者,麥基爾大學環境學院的 Elena Bennett 教授指出:「我們需要花更多心力和金錢來淨化水源,否則會越來越常發生無水可飲用的情況,這就是跨越地球限度的後果。」
生物多樣性喪失
46 億年來,地球創造、孕育了驚人的多樣生命,不過,發展不過十萬年的人類活動正在大規模破壞生物多樣性,例如,砍伐森林、汙染海洋等,造成物種數量、基因多樣性及生物適應力下降。亞馬遜森林,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雨林,儘管巴西政府努力加強執法並阻止非法砍伐,2015年遭受破壞的面積仍比去年多出 16%。根據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的相關統計,在 8300 個已知的動物品種中,8% 已經滅絕,22% 瀕臨滅絕。所有的物種彼此依賴生存,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後果必定會反映到人類身上。
2015 年,這些學者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再次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地球限度也更新了。生物多樣性喪失改為「生態系統健全」(Biosphere Integrity),並細分為基因多樣性(Genetic Diversity)、功能多樣性(Functional Diversity);另外,化學污染則改為「新物質的導入」(Introduction of novel entities),例如,化學上或工程上的新材質發明,舉例來說,氯氟烴(chlorofluorocarbons)就對臭氧層造成嚴重影響。
2015 年發佈之最新地球限度
比起 2009 年的資料,除了基因多樣性、氮循環仍然超過高風險區之外,磷循環這次也被納入了高風險區;土地用途變更的情況惡化,落在潛在高風險區;氣候變遷也同樣落在潛在高風險區,2015 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約為 400ppm,儘管跨越了地球限度,尚在可接受的不確定範圍內,不過,一旦高於 450ppm,就會成為高風險區。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臭氧層耗竭的情況有了大幅改善。
在地球限度內,兼顧經濟成長
地球限度是突發環境變化的臨界值,一旦超過這些臨界值,將使地球系統變得不穩定,形成當前和未來社會的風險。澳洲國家大學學者 Will Steffen 說:「若超過這些限度,人類活動將讓地球這個生態系統更不利居住,消弭貧窮的努力將徒勞無功,全球各地的生活條件惡化,包括富裕國家在內。」
但並不是從此刻開始,我們就要停止經濟成長,而是要選擇正確的方式讓我們不但能維持經濟成長,也能重視地球限度。舉例來說,我們的能源危機其實不在於過度使用能源,而是使用能源的方式太過依賴燃燒石化燃料;若能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我們就可以擴展能源使用的可能性,進而支持更多的經濟活動,同時避免排放過多的溫室氣體。
另一方面,政府也可透過不同的政策工具,來規範產生負外部性的行為,如:糾正性租稅手段(如,能源稅)、許可證制度(如,碳權)、生產或排放限額、責任確認準則、公共財源支出等。
在不侵犯地球限度的前提下,適度地追求經濟成長,這才是真正的進步、永續。
走出 GDP,邁向 SPI!
GDP(國民生產毛額)成長,是人類進步的證據之一,但並不是充分,不是必要、更不是唯一的標準。GDP 的缺點在於不計算的人類的基本需求,如:居所、食物、空氣、水、醫療衛生、社會福利等,但這些基本需求的完備程度和品質都是社會進步的重要事實。因此,近年來,國際間紛紛提出「走出 GDP」(Beyond GDP)的聲浪。
2012 年,哈佛大學商學院管理界大師 Michael Porter 領導美國非營利機構「社會進步促進會」(Social Progress Imperative)開始建構「社會進步指數」(Social Progress Index,SPI),該指標不再強調經濟發展,而是衡量國家的社會生活與環境生態發展,重新定義國家發展的優劣或成就,並有助於影響各國的施政目標與方向。
2014 年,SPI 評比了全球 132 個國家,涵蓋了全球 94% 的人口(不含臺灣),指數組成分為三大面向──基本人類需求、社會福祉、機會,共涵蓋了 52 個細項,分數從 0 到 100,SPI 值越高,就越接近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2015 年,SPI 國家排名中,挪威名列第一,接著是瑞典和瑞士。在亞洲地區,排名最高的是第 15 名的日本,中國大陸則為第 92 名。世界第一經濟強權美國,因為醫療保健不均、謀殺案和自殺率都高,排名只有第 16 名,還不如 GDP比它差的加拿大和英國。
共同建構 SPI 的學者Michael Green 於 2014 年在TED 演講上指出,以全球 132 國的現況來看,經濟成長與社會進步並不是線性成長關係。他也指出,在低所得的社會中,只要 GDP 稍微成長,就能帶動整體社會進步,但當所得達到一定程度後,經濟成長就會帶來新的社會與環境挑戰,阻礙社會進步。
舉例來說,比較 GDP 和 SPI 來看(如下圖),一些相對不富裕的國家,如哥斯大黎加或巴西,其實都有不錯的社會進步表現;反而近期經濟表現強勢的俄羅斯、中國、印度,在貧富差距、城鄉發展、政治自由、資訊透明、性別等議題的差勁表現,使得他們的社會進步指數較低。
面對 GDP 成長不再靈光的未來,我們需要的是新觀念、新視野、新方法。聯合國提出的全球永續發展目標,正是引領各國永續發展的標竿,同時,SPI 也提供了我們另一種評估工具。而世界各地的永續發展工作者,包括政府、商務人士、社會企業家、社會運動者、慈善家、科學家、教育家等,正在不約而同地連結彼此,重視地球限度、終結舊時代經濟發展神話,共同實踐全球永續發展的願景。
共同編作:林宇廷、許恆銘、黃敏柔、陳昱築、林政諺
延伸閱讀:地球的限度與台灣的成長極限(上)、地球的限度與台灣的成長極限(下)
參考資料:
- 《永續發展新紀元The Ag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effrey D. Sachs 著;周曉琪、羅耀宗合譯。台北市,遠見天下文化。2015 年06月。
- Johan Rockström et al. 2009。 A safe operating space for humanity。Nature 461:472-475。
- Will Steffen et al。2015。Planetary boundaries: Guiding human development on a changing planet。Science。
- 衡量社會進步的工具─「社會進步指數」介紹。莊麗蘭、許智閔。國土及公共治理專刊。2015年3月。
- 地球的限度面臨更嚴峻的挑戰。葉綠舒。泛科學。2015年1月。
- GDP算什麼?要比,就來比社會進步吧!天下雜誌。賀桂芬、黃維德。 2015年04月。
- Social Progress Imperative
- 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