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幼院轉型,人才培力路迢迢

 

編按:

新春時節,NPOst 好奇育幼院大家庭裡的孩子都怎麼過年,因此規畫了這個特輯。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愛心資源爆增,接下來本系列所有文章都不會公布育幼院名字與確實地點,並且隱去孩子姓名、慎選照片。因為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引起氾濫的同情,或將討論侷限於物資匱乏與否,而是希望趁此機會,讓社會正視如今大環境與社福機制如何共同支持無法享有核心家庭照顧的孩子。

 

農曆年前,全臺陰雨綿綿,惡劣的天氣並未減去新年前的歡欣氣氛。新北市一間育幼院為了迎接新年到來,在歲末年終的最後一天,特地安排院內早療部院童前往院區,向育幼院各家中的大哥哥、大姊姊拜年,增添些許年節歡樂氣氛。

時間將近中午,平日院童用餐的地下室,在這天也擺起美味日式佳餚,邀請院童及幾位離院在外獨立生活的院友,一同圍爐團圓。現場一片熱鬧的年節氣氛,幾位特地穿上高中制服、負責說學逗唱炒熱氣氛的工作人員,正是育幼院負責照護院童的第一線生輔員與志工。

12695646_10209104669998793_1940633687_o 12695394_10209104672598858_1201676784_o

育幼院裡共安置有 36 位院童,並設有 6 位社工及8 位生輔員(按照護院童年齡區分,照顧 12 歲以上兒童稱為生輔員,12 歲以下稱為保育員),以及 1 位社工督導。院長黃劍峯說,依據院童年齡與性別,目前每 8 至 12 位院童被設置為「一家」,每「一家」由 2 位生輔員與一位社工負責。

育幼院目前設置的社工人數情況雖然不少,但隨著院童入院因素複雜化,第一線的生輔員與社工所面臨的挑戰已越形複雜。

院長黃劍峯說,早年育幼院院童多半是因為失親、家中經濟無法負荷等因素而入院。那時的院童背景相形簡單,第一線的生輔員與社工僅需滿足生活起居,「簡單說,就是讓他們吃得飽、睡得暖就好。」

近年來院童入院情形相對複雜,有些孩子曾受到身心虐待、家暴、遺棄,社工所具備的專業與責任也越形沉重。

不光因應院童背景的複雜化,隨著資深生輔員逐漸退休,接替年輕的生輔、社工人員相繼加入,與院童互動方式的世代差異也逐漸浮現。早年院區的生輔員幾乎將自己的時間都貢獻在院區,有如母親一般;然而新徵募的生輔員、社工人員多半出自社福、幼保、心理等相關背景,雖然專業性增強,然而受限於勞基法工時限定,與院童互動的方式也不再如過往。

生輔員雖無法真正取代原生家庭的父母角色,但在育幼安置體系中往往扮演親職角色,常成為院童情感依附的對象。但根據《勞基法》工時規定,第一線照護院童的生輔員不再能全天候工作,現行的兩班制,多少影響了本身就敏感、信任感脆弱的院童。

黃劍峯領導下的育幼院,由生輔員、社工與社工督導如同心圓般相互合作。以院童為核心,第一圈是與院童共處一室、照料他們每日生活起居的生輔員;社工則是第二環,對比於生輔員對內照顧院童日常一切所需,社工員則肩負對外溝通的工作,負責與院童就讀學校保持聯繫,掌握學生在校情形。而最外環的社工督導除了掌握生輔員與社工工作,也負責為院童設計相關課程。

育幼院社工督導詹淑芳投入社工領域已有 26 年,兩年前她應黃劍峰之邀,由早療部轉戰育幼安置領域,擔任社工督導一職。詹淑芳說,兒童安置是社福領域公認最具挑戰的困難之一,特別是對每天與院童共處的生輔員來說,更是艱鉅。

「關於教養,是天天都在發生的問題。」她說。目前生輔員分為兩班制,白天由早上 8 點至下午 5 點;晚班由下午 5 點到凌晨 12 點,以及隔日院童上課前的早上 6 點到 8 點。長時間的共處,使得生輔員必須第一線照應院童生活的大小事,加上院童多半處於青春期以及過往受創經歷,一有細故,便使得衝突加劇,情緒反應也相形激烈。

衝突發生的當下,多半透過生輔員就能進行協調,為了讓院童表達意見,育幼院也會透過每月固定的家庭會議,由院童自行訂定規定。唯有在院童與生輔員間發生衝突無法調解時,才由社工員介入調停。

12699003_10209104674878915_1085165568_o

然而,部分出自於院童過去經歷所埋下的創傷無法由生輔、社工師單獨解決,育幼院也由社工督導設計出諸如「心創復原」、「才藝培育」等課程,甚至為準備離院的院童設計了「自力更生」方案,期望透過一系列的課程活動協助院童。

負責照護院童的生輔員雖有後援得以支應,卻是一項耗心耗力的工作。尤其不少生輔、社工人員都是大學畢業即進入安置照顧機構工作,自身經歷都不足以應對現場狀況,如果自己不懂得抒發調解,就會面臨龐大的壓力。育幼院定期提供在職訓練、心理諮商、外聘督導等機制,協助第一線工作人員,以免照護人員因無法抒發而導致身心失衡。

兒童安置除了目前的「家庭式」照護模式,也有部分育幼院開始採行實驗計畫,由二位一組的生輔員搭配一位院童,到鄰近社區找尋處所試行照護安置。詹淑芬說,此種方式適合有特殊需求的院童,由於人數相對少,院童所得到的照料品質也相形較好,但整體的人力需求、成本也會提升。目前的院區生輔與照護人數無法相比,但生輔、社工與院區,三者形成的後勤機制,一旦發生突發狀況,就能即時奧援與輔助。

劉嫈楓

報社、雜誌記者,期待以身為度如是我做。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