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身為 Give2Asia 的臺灣區顧問,Jill 是極有經驗的國際非政府組織(INGO)工作者。臺灣有很多 NGO 在海內外從事發展計畫,NPOst 特別邀請 Jill 為我們從國際組織中帶回不一樣的視角。
本篇討論國際工作如何定位自身角色,也可見到海外援助計畫如何釐清扶助對象。當臺灣成為受援助的評估對象,我們的內部反應如何讓海外資源判斷,臺灣是否需要幫助?
超羨慕好萊塢動作片中主角老是冷靜、幹練的解決國家危機,只是我想也沒想過,在非營利組織這個聽起來離好萊塢很遠的地方,竟然也有機會讓我一窺所謂「見慣大風大浪」的一角。
Give2Asia 是國際性的非營利組織,規模不算大、也不到 20 歲。但可能因為在矽谷吸收了日月精華,現在已經靠著專業募款,將資源從美國源源不斷地帶進亞洲 25 個國家。Give2Asia不直接投入服務,而是以資源幫助那些在計畫現場做直接服務的 NGO;我的工作就是確保這些資源得到妥善應用,也幫忙連結資源給臺灣 NGO。
身為負責臺灣區業務的人,我常在一種驚訝到掉下巴的狀況下工作,因為這群人完全是「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舉例來說,臺灣比較少見的超大型天災,近幾年在亞洲其他國家經常發生,如果發生在人口稠密、基礎建設和經濟條件都不好的地區,更是雪上加霜。面對動輒死傷成千上萬、數十萬人生活受到影響、重建遙遙無期的巨災,怎麼有辦法保持冷靜?!
「如果妳天天面對,再想到這是長期抗戰,妳就可以跟我一樣了。」負責巨災的主管一臉雲淡風輕,讓中年大叔看起來有種不可言喻的帥氣。再進一步問,他分享了幾個面向──
同理心傳遞人味、冷靜腦掌握方向
臺灣只要發生任何天災(尤其是颱風季節),Give2Asia美國總部都會表示關心,我也會一通一通打電話確認 NPO 夥伴的狀況。雖然有時會被回說:「沒事啦,又不是什麼大颱風」,但這樣的 SOP 其實就是要傳遞「人味」。
除此之外,身為專業的「支持型 NGO」,我也從他們身上學到:冷靜的腦永遠是關鍵。
八仙塵爆發生時大家都嚇壞了,醫療需要專業,不是每個 NGO 都幫的上忙,因此我第一個反應就是把這件事情報到總部,看可不可以動用臨時基金。我收到的回覆是:「臺灣發生這樣的悲劇,真的非常遺憾(展現同理心)。但應變基金是針對突發的大型天災,我們要先評估狀況(說明不代表必須幫忙)。」
Give2Asia – What We Do from Give2Asia on Vimeo.
冷靜歸責、計畫分工、找到定位
展現同理心後,總部會談到歸責評估(評估責任歸屬),釐清幾個問題:
- 媒體提到活動跟 Color Party Asia 有關,是否該先由他們負責?
- 臺灣政府有什麼反應與後續行動?
- 事情才剛發生,後續還需要很多資源。這些資源是否都已陸續進入?若無,才會再討論協助辦法。
確實,臺灣政府和民間資源都投入救援了,規模還比想像中大,因此短時間內真的用不到美國資源。雖然對受助者來說,資源可能越多越好,但支持型 NGO 的資源需要用在刀口上,適切知道自己要專注於「救急」 還是「救窮」很重要。
這或許也牽涉到組織的定位:Give2Asia 的資源不及世界展望會這種跨國大型組織,相對於直接投入人力進行即刻救災,Give2Asia 選擇避開第一線大規模救災現場,透過和當地 NGO 合作,了解最迫切的需求,以此進行較靈活、小規模、長期的應變與重建。
找出關鍵,做好準備
負責巨災的大叔主管,講話慢慢的、看起來散散的、老是望著遠方,但他總是能有效掌握資訊。
去年(2015 年)8 月,重創臺灣北部的蘇迪勒颱風登陸前,他就主動來關心:「這個颱風要注意,請隨時跟我說它的動態。」然後他就事先從美國飛到印度待命、同時處理當地的事務,並請我隨時回報臺灣的狀況。
從他身上我看到:釐清自己的定位,把所有注意力和資源都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然後做好萬全準備。如同他只負責巨災,巨災就是他最重要的事;如果蘇迪勒真的釀成巨災,他就必須立刻投入、整合資源。幸好蘇迪勒後來沒有釀成巨災,他在警報解除後就直接飛回美國。
這些原則其實也適用 NGO 工作,不分主管或基層、處理公務或家務,都很萬用。展現同理心、找到定位、做好準備。巨災不一定那麼難,小事也不一定超簡單。我想,就算不在 CIA 工作也碰不到外星人入侵,但在平凡的日常工作中,我們都有機會當自己的好萊塢英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