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上週末籠罩在 6 度低溫的嚴寒中,芒草心、人生百味等街友扶助團體聯合發起「123 無家者人權尾牙音樂會」。與此同時,美國東岸的費城也面臨嚴酷的暴風雪。相較於臺灣攝氏 12 度以下即啟動避寒機制,費城則在體感溫度到達零度時啟動藍色警戒。來看看當地的公益組織如何為街友在嚴冬時節,打造一個溫暖的避寒處。
翻譯:翁士奇/編整:葉靜倫
費城市政府於上週末實施藍色警戒, 這代表當溫度到了攝氏零度以下,任何人只要看到遊民還在外面遊蕩,都應該聯絡警方, 將這些人帶到庇護所。而在市政中心下的地鐵車站,正有一個僅 850 平方英呎、如天堂般的空間, 不但提供庇護給街友,還提供相關服務來幫助他們。
在這個不時面臨嚴寒冬季的城市,無家者經常往地下移動, 聚集到地鐵車站避寒。「我們試著打破隔閡以幫助這些無家者。」 Hub of Hope 的協調員 Karen Orrick 說。 Hub of Hope 是一個公益組織, 專門幫助城市中的無家者度過一月到四月初的嚴寒。他們的服務地點從星期一開放到星期五,裡面布置著繽紛的窗簾和裝飾,打造出一個舒適、像家一樣的空間。
「開始在街頭生活,過著頭上沒有屋頂的日子是種艱苦的考驗。這種天氣很顯然會加劇人們被凍死的危險。」1 月 4 日甫上任的費城市長 Jim Kenney 說:「有些人很排斥接受幫助,但我們有責任用任何可行的方法去幫助他們。」
「除了提供熱飲,無家者也可以在這裡跟社工師、醫師、護士或精神科專家談談。」Orrick 說:「在惡劣的天氣之下, 無家者通常會下到地鐵車站尋求遮避, 這裡因此成為最適合的計畫中心。這個計畫也由 Project HOME 所監督。」
Sister Mary Scullion 是街友扶助組織 Project HOME 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executive directive),市府的官員會向這類的街友權益倡議者請益。Project HOME 的「Home」代表「家」(Housing)、「就業機會」(Opportunities for Employment)、「醫療照護」(Medical Care)與「教育」(Education)。
Scullion 稱讚計畫工作人員與志工的努力,他們經常全天候不停工作。「這是一個能改變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力量,我經常深受感動。」Orrick 則說:「我非常喜歡這種模式, 因為跟街友接觸的重點就在於建立關係。」她同時詳細介紹那些從 2011 年起就對計畫多所貢獻的人,同時,跨部會合作也提供了復健專家,醫療及行為健康照護。
「我們試著聚焦於長時間無家可歸的人,雖然我們其實想提供服務給每個需要的人。」Orrick 說:「主要的目標是幫助這些人擁有長久的住處, 同時試著讓他們得到基本的健康照護。」這個計畫同時也和市政府的當地運輸局 SEPTA 合作,以取得需要幫助的族群資訊,因為 SEPTA 的工作人員經常在這些區域看到街友出沒。
Kat Delancey 曾經是個遊民,現在在地鐵中心當志工。「人們對這些街友的刻板印象經常導致街友們產生羞愧感,進而讓他們不敢尋求幫助。」Delancey 說:「不是每個無家者都有吸毒,你不能在他們身上貼不好的標籤。」41 歲的 Earl Louden 也附和 Delancey 的話。Louden 是在服務中心接受服務的街友,他在費城街上已經住了 18 個月,住過一間又一間的庇護所。
一位土生土長的亞特蘭大居民則說:「刻板印象進一步撕裂了彼此,這可不是讓我們變得更好的動力。當暴風雪襲擊費城時,我知道還有些人在外面, 有些人還住在橋下, 有時候人們做的這些事總讓他們有生命危險。」
Delancey 說,有些遊民在一般的庇護體制下有過不好的經驗, 也害怕被攻擊或被搶劫。此外,有一部分的跨性別族群很不容易向外尋求幫助, 或不容易找到可以理解他們的人。服務中心因此成為一個重要的相助資源,他們平常每天大約會見到 150 到 200 人。
「很多人無法為街友挺身而出, 對我來說卻沒什麼好猶豫的。我願意站出來支持這些無法為自己發聲的人。」Delancey 說。
.
延伸閱讀:寒流來襲,到北車幫街友爭取更多溫暖!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