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老年」,而是討論長者對於「美好生活的想像」-談在地安老和多元照顧

 

文 / 瑪帛科技專案經理 廖敏君

由銀享全球定期舉辦的銀享小聚,累積了一群對銀髮議題有興趣的會員,一同聚集討論並分享許多國內外銀髮議題。此次主題為「在地安老,從心做起」,對於跟銀髮、爺爺奶奶相關的議題都很有興趣的MABOW,當然不會錯過增加新知的好機會。

正視長者的需求,「照顧」應是多元且彈性的

在少子化、高齡化的綜合作用下,人口結構將大幅轉變,未來我們該如何「照顧」長者,回應他們的日常需求,成了看似遠在天邊、實則近在眼前的重要議題。

當前一般照顧長者的形式除了家人自行照顧外,不出安養護機構、日照中心,或是自聘本國籍看護、外國籍看護,以及居家服務等五種。

而當前臺灣的居家照顧服務面臨三大困境:照顧人力不足、服務模式受限、外籍看護不保障。透過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新北服務處陳奐宇主任所分享的「走動式」服務成果,得以一窺基金會嘗試突破臺灣居家照顧困境的作為。

基金會除了調整既有的服務內容,改採「無菜單」概念,依個別家庭的需要提供照顧服務,正視每位長者因其環境或擁有資源不同伴隨而來的相異需求,而非僅照著制式、無彈性的契約條件給予服務。

「照顧」的內容本是多元的,並不侷限物質、生理層面;更甚者,心理面向才更為重要。試想,鐘點計費的家務服務,服務人員時間一到就瀟灑轉身走人,長輩想與他寒暄兩句都無法。或者,如果我們對待自己家中的長輩,僅提供三餐飽足,有屋簷遮風避雨,缺少情感交流,那麼,也能算是「照顧」嗎?

基金會陳主任在聚會中提及「長者的需求,並不會因為規範限制而不存在」,他分享,有位獨居的奶奶需要手術住院一陣子,但她老人家無論如何不肯,經照服人員深入了解才發現,原來她將家中的小狗視為自己的家人,擔心毛小孩無人照料。一般居家服務內容不會有代為照顧寵物的項目,但基金會順應長者需求,在奶奶住院期間代為餵養、打理小狗生活起居,才讓奶奶放心接受手術並且住院休養。

唯有確實了解長輩的想法及感受,以真誠的關懷陪伴左右,才能正確地回應長者需求,距離所謂真正的「照顧」更進一步。

同時基金會也積極提升照服人員的工作權益,改採月薪制以穩定薪資,讓照服人員不會因個案數量的臨時變動導致生活不夠安定,並且試圖建立起一套更為完整的職涯發展規劃,以吸引年輕族群投入居家照顧領域。

在地安老,讓每位長者都能在熟悉的環境安然度過晚年時光…

擺脫年長者生產力低落,只能被人照顧的刻板印象,來自英國的 Participle 透過因地制宜的社區型 Circle(互助圈),將生活的「權力」重新歸還給長者,凝聚參與者對在地的信任,不僅讓長者重拾歡樂的社交生活,更採用互助概念,讓長者能在自己需要時向他人提出支援請求並獲得協助,也能在他人需要的時候貢獻所長提升自我價值。

透過 Participle 行銷專案經理 Kate Bagley 現場跨海連線介紹,我們能了解,他們之所以能建立符合在地需求的 Circle,絕不是歪打正著的巧合或好運。

Participle 首先藉由大量的研究訪談,收集上百位社區長者的意見並調查需求,了解他們的文化、習性與喜好等,詢問長者對於「美好生活的想像」而不提及「老年」二字,不因年齡給予任何可能的束縛或限制。依據研究結果,Participle 規劃、調整適合在地的社會照顧模式及活動項目,集結鄰近地域有共同需求的個人,向他們推廣宣傳屬於當地的 Circle。

Circle 為會員制,50 歲以上即可申請加入,需繳交年費 30 英鎊(約新臺幣1,500元),由會員自主提供互助服務。會員們可依據專長或擁有資源相互協助扶持,不僅滿足照顧需求,也促進會員間的人際互動。例如當某會員需要油漆家裡的人手,其他會員朋友就可以自願協助。這樣的互助模式仰賴會員間建立起牢固的信任關係,促使會員與他人維繫情感,不單只是繳交年費加入互助圈購買一項服務如此簡單。

此外,Circle 會員每個月會得到當月 Circle 舉辦的活動訊息,並可經由免付費的服務專線,請 Circle 的管理團隊就個人需求提供相應的服務。目前 Circle 的服務項目主要可分為日常生活的家事服務、社交類、學習類以及健康促進類活動四大類。(延伸閱讀:產業觀察/英國 Participle 協助長者自決,互助圈 Circle 解決日常需要

互助圈的建立,使長者能在社區當地獲得需要的照顧服務及情感支持,讓長輩能在友善、親切、熟悉的環境安享晚年,不須一個人孤單寂寞的看著日出日落,辛苦地應付日常大小事,或是因晚輩無法就近照顧,而須進入陌生的機構居住,達到去機構化、在地化的目標。

我的爺爺是超人!釣魚、踢足球、打掃家裡……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銀享小聚中,由荷蘭新銳設計師 Yoni Lefevre 發起並分享的「Grey Power in Taipei(銀髮力量在台北)」,是一從孩童的視角出發,重現長者日常生活及樣貌,蘊含著對於高齡社會議題濃厚關懷的創意計畫。

設計師 Yoni 先邀請小朋友以畫筆描繪出印象中的爺爺奶奶,再將畫作中的配件,例如衣服、帽子具體重現,實際製作出可穿搭的成品。接著邀請長者換上這些衣物,擔任畫作主角,模擬畫中場景,透過專業攝影再現畫作,成為饒富趣味的嶄新作品。

在這計畫中可以發現,臺灣與荷蘭兩代之間的相處模式有相當的區別,從中也能看出文化的差異。比如說,臺灣長者仍較常有養兒防老的觀念,家庭居住模式與西方不同;荷蘭的長者相對獨立自主,並不習慣與子女同住。而臺灣的爺爺奶奶在畫作中和孫子女有較多的互動,祖孫會一同爬山,爺爺會買零食給孫子等,荷蘭長者則常單獨出現在畫作中,較少有與孫子女互動的情境。

在這項計畫中,能看見許多充滿童趣,讓人會心一笑的作品,也使人忍不住認真構思了起來,「如果是我,會如何畫下我的爺爺/奶奶呢?」

外國小朋友眼中的爺爺,就像個超人一樣,除了會釣魚、踢足球,還能一手包辦很多家務事,像是吸地板、燙衣服和整理庭院等。平凡的日常庶務,就孩子看來卻可能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

這個計畫,不僅讓我們擁有與孩童等高的視野,用最單純潔淨的心觀望長輩,也讓長輩看見兒孫眼中的自己,重新審視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也能增進代間互動,重溫親子陪伴的甜蜜時光。

在孩子清澈無暇的眼中,人們不因性別、膚色、種族甚至年紀而有所區別,總能一眼望穿對方最真實的一面。這或許也是在提醒我們,不應僅以自己「認為的」去猜測、論斷任何人,換個角度觀察,實際理解長者的生活、感受和需求,才能愈往提供長者更加美好舒適生活的目標前進一些。

 

 

 

瑪帛科技

我們致力於滿足長輩心理的需求,透過瑪帛金孫視訊關懷服務,期待能給予長輩人性化的陪伴與關心,與長輩共享一段溫馨時光。(官網:http://www.mabow.com.tw/)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