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台灣最多同志的心聲 — 不只是諮詢的台灣同志諮詢熱線(上)

0

編按:NPOst 編輯部於 5 月中造訪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在與理事長維尼與社工主任鄭智偉的談話中,了解熱線發展過程與現在經營狀況,對國內外同志運動也有多一層認識。5 月 28 日,NPOst 也請到熱線政策推廣部主任杜思誠分享所見所聞,帶我們看見房間裡的愛滋大象

1998 年因一則青少年同志自殺新聞,幾位同志運動參與者決定成立一個支持、供同志諮詢的管道,2000 年正式向政府立案後,「台灣同志諮詢熱線」(下簡稱「熱線」)成為台灣第一個全國性同志組織。現在,熱線有七到八位正職員工,以及三百多位義工。

聽見同志社群需求    諮詢服務延伸各個小組

「熱線一開始其實只有諮詢服務。」同志諮詢熱線理事長維尼說,現在除了諮詢服務以外的教育、家庭等服務小組,是後來在諮詢的過程中看見社群需求,了解同志社群現在與未來會面臨到的問題,才開始分劃出來。電話諮詢是熱線最珍惜的服務,「台灣應該沒有人聽到量比我們多的同志心聲。」熱線社工主任鄭智偉補充,去年同志諮詢熱線接到約一千八百多通電話,打電話來的大多是同志與同志親屬,而「我是不是同志」是最多人問的前三名問題之一。

「感覺跟認知起衝突時,很多人會開始否定自己的感覺。」鄭智偉舉例:當男生因為看到男生而開心時,他的認知會告訴他,愛上男生是不對的事;鄭智偉認為這與教育環境很有關係,不少學術大老發表歧視同志卻看似學術中立的言論,將性少數設立嚴苛標準、複製汙名連結。而熱線所做的不只支持同志情緒,也回到社會面,探討社會如何對待同志、為什麼同志會有這種反應,1998 年同志諮詢熱線就於清大舉辦「是誰殺了同性戀」記者會,列出十幾位性別專家、學者,檢視他們書中傷害同志的言論。

1176181_10151698300004263_138244400_n

〈圖片來源:台灣同志諮詢熱線 臉書粉絲專頁

最近同志父母來電的比例增加,「父母比同志孩子更沒有資源。」鄭智偉說,成年後同志認識朋友的機會就會變多,但同志父母則不然,他們很難找到對象談自己的同志孩子,在台灣鼓勵傳宗接代的氛圍下,大部分的同志父母都不好受。「絕大多數同志的壓力都來自父母,怎麼讓同志不要有壓力,就是你也得幫助到父母。」鄭智偉說,於是熱線 2003 年成立家庭小組,專門提供同志父母的支持服務,目前也有十幾二十個同志父母在熱線當志工,幫助剛知道自己孩子是同志的父母。

接線義工訓練嚴格    最大困難是無力感

「接線義工培訓是我們所有小組裡面花最多心思的。」鄭智偉說,成為同志諮詢熱線的接線義工前需要先寄書面資料,再上 3 個多月的課、通過兩階段考核;第一階段的同志基本文化課程包含男女同性戀、老年同志、同志與性、愛滋等領域,第二階段開始專業諮商課程,訓練義工同理心與諮商技巧,完成兩階段訓練後再上線實習。「我們不會說熱線的義工都是諮商的專家」,鄭智偉謙虛地說,但熱線能保證義工不會造成對來電者的傷害;並掌握其他社會資源(例如適當的 NPO 或政府可以提供的服務)予以轉介給來電者。

為了提供有品質的服務,熱線建立督導制度,接線時間結束後資深義工會引導討論,每個月也都會有大團體督導,由心理師或諮商系所的老師帶領,精進義工能力。

聊到做諮詢時遇到的困難時,鄭智偉坦言「諮詢最大的困難是:你發現你還是幫不了他。」雖然一年講了近七百場校園演講,台灣還是有年輕生命被大環境傷害;另一點是,有些人除了同志身分外,還有其他弱勢身分,「我覺得同志並不是真空活在這個世界上」台灣的平權議題、城鄉資源差距的議題,放在同志族群身上會更顯著。雖然關心,但熱線無法解決同志遇到的所有問題,只能透過諮詢專線陪伴;然而,透過活動或個案討論,熱線能與理念相近的 NGO 如行無礙協會、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障礙者權益促進會單位等建立合作默契,希望熱線個案回到其他 NGO 時,不會因其同志身分被歧視。

〈熱線協會的門口放有木條,這是為了方便輪椅使用者進出〉

〈熱線協會的門口放有木條,這是為了方便輪椅使用者進出〉

同志面對的問題不盡然相同

不同條件的同志需要面對不同問題,熟年同志進入職場後發展友誼就變得困難,熱線曾舉辦中年男同志與女同志的支持團體,在聚會中了解中年同志的故事與壓力,特別是未出櫃的女同志,逼婚的壓力來得比男同志更早、在社交資源上也相對缺乏。

為什麼台灣女同志的社交資源會比男同志少?「即使不是在女同志的世界,台灣社會上女性能夠獲得的資源本來就比男性少,不管是在經濟能力、或是交友自由上皆然。你一個女生晚上十二點還沒有回家、跟你兄弟晚上十二點還沒有回家,你爸媽會打電話給誰?台北開了 20 幾間 gay bar,女同志酒吧卻只有 1 間。」鄭智偉說。熱線現在每個月舉辦一次「女同志聊天會」,還有參加者特地從竹東來台北。

10295231_10152176249609263_6265826525059453798_o

〈圖片來源:台灣同志諮詢熱線 臉書粉絲專頁

18 歲以下的青少年同志同樣在獲取同志社交資源上有所困難。「國、高中生不像大學的環境有豐富的同志社團或性別課程,在 gay bar 的聚會場合未成年也無法進入,青少年同志面對對性別的各種疑難雜症的時候,是很難認識到其他同志的。」所以熱線舉辦「芭樂小雞塊雙聚會」,希望幫助青少年面對自己的情感、身體、親密行為及與父母的關係。

(接下篇)


下        篇

聽到台灣最多同志的心聲 — 不只是諮詢的台灣同志諮詢熱線(下)

延伸閱讀

NPOst 公益交流站:讓兩位男人自在牽手,我們一起努力!

作者介紹

吳 易珊

傳播菜鳥實習生,身高接近150公分的僞小學生,入學前就開始煩惱就業。想做很多事,想天天去動物園,想過了很多年之後,還能記得當初的為了什麼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