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我們到底需要一個什麼樣的「社企平台」?
社會企業的觀念在台灣逐漸蔚為主流,越來越多青年願意投入社會企業的創業行列,當政府也想來幫忙打造一個社企平台,要怎樣避免他們又不小心幫了倒忙?這件事情可以從網路使用者的角度談起。因為社會企業創業者最不需要的,就是另一個以社企為名的網路蚊子館。
我們不只需要資訊的採集,我們還需要資訊的循環。
政府過去習慣的一站式的主題平台,習慣以由上而下的方式,試圖網羅所有相關資料集於一身,但這樣的作法其實隱藏兩大問題:一是資訊的即時性,二是網站的永續性。政府站在社企創業圈之外經營網站內容,自然只能守在社企創業家的身後,承接他們早已消化完畢的資訊,這些資訊又如何能引領社企創業家?而一旦網站的單一管理員「後繼無人」,若無法導入外界社群的協助(或著根本沒有人在閱讀這個網站…),網站的永續經營便成危機,朝網路蚊子館再邁進一步。
無論是農業、銀髮、偏鄉、教育、文創、無障礙、婦女、原民、新住民……現在在台灣不勝枚舉的社會創新領域,彼此之間在募資、生產、經營、銷售的實務知識,都可以創造合縱連橫的資訊循環。我們不只需要社企知識大百科,我們需要各行各業各種不同專業的人提供不同的解讀觀點,而非接受一個獨佔話語權的網站,由上而下地灌輸我們相關知識。
社企創業家們除了參與實體聚會或創業培訓之外,在網路上應當有一個更即時、更具互動性的聚落,當這個聚落能夠發展成如同背包客棧或是Mobile01的規模,各種社企資源,包括資金或人才,自然會湧進,讓網站平台從「資訊採集者」進化為「資訊匯聚處」。
這樣的平台要如何打造,社企創業家們應當投入更多的想像,而非假手政府或其他快捷管道。從議題的分類、討論者的屬性、資訊的來源或求證……都需要身在社企議題中的人才能提供最切身的洞見。而建造網站除了需要程式工程師的投入,也需要了解使用者體驗的UX/UI設計師幫助,讓爬梳出來的社企議題能夠有更親民的呈現方式。
3月28日~29日的「Co社企-社企聚落網路黑客松」,回應了這樣的可能。這場活動將邀請對社企議題、使用者體驗、以及程式設計各擁專長的社群參加,可以現場或預先組隊以馬拉松方式在一天一夜內協力實作出可行易用的網站雛形,讓台灣的社企意識能夠成為最具體的政策倡議。如果你也對社會企業的網路聚落有份想像,上網報名這場活動,加入各路好手的行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