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志工服務成為教育的一環-「保德信青少年志工菁英獎」的30個青少年服務志工故事
第 15 屆「保德信青少年志工菁英獎」在 3 月 22 日於台北喜來登大飯店舉行頒獎典禮,30 位「傑出志工獎」得主自全國 5378 位青少年中脫穎而出,與另外 3 隊影響力社團及 24 所服務教育楷模學校共同接受表揚並齊聚交流而最受矚目的「親善大使獎」則由三義高中高興及左營高中黃繻嫺榮獲,他們將於 5 月份代表臺灣前往美國首府華盛頓,與全球青少年志工經驗交流。
NPOst公益交流站現場採訪了其中四位傑出志工獎得主,請他們分享參與服務後改變自己視野最多的故事。
林彥銘:「如果能讓孩子們早一點學到這些科學知識就好了!」
就讀彰化縣二林工商三年級的林彥銘,在和其他九位商經科及電機科的同學們跨領域組隊參加科學競賽後,在創造發明中發掘了科學的趣味也替自己找到了成就感。為此,他們決定成立二林偏鄉教育志工團,透過科學營隊為孩子們設計步驟簡單、圖像化的小學生物理科學和節能課程,包括可以自由組裝的積木液壓動輪車、還有以連動裝置設計的科學機關王。
「偏鄉的孩子們其實並不『可憐』,如何不把『施捨』的態度套到他們身上、學習考慮他們的需求和想法,是從事服務活動之後我開始學習的事情。」林彥銘說,未來希望能學習更多行銷方面的知識,在持續參加服務團的同時協助以會展的方式讓孩子們的創意被更多人看見。
龔柏仁:「擔任臨床服務志工,使我能用不同角度更理解病患與家屬的心情。」
從小立志投入醫療服務的龔柏仁,在花蓮就讀慈濟技術學院一年級時,就在課餘時間投入臨床志工服務,陪伴整形外科中的重症病人和家屬。寒暑假則到臺北榮總護理部服務,更藉著擔任服務性社團的機會,將自己的護理知識投入原鄉衛教推廣、菲律賓海燕災區醫療救助等服務場域。
龔柏仁:「有些病患和家屬可能因為擔憂病情,而對醫院的護理人員較有防衛心。但擔任臨床志工的經驗中,只要一次次的耐心嘗試,最終病患和家屬都會敞開心防和我分享他們擔憂或其他心情。作為一個護理科系的學生,這份專業協助我投入臨床志工的服務;而擔任臨床志工的經驗,也反過來協助我成為一個更好的護理專業人員。從醫療人員和志工的角度都更了解怎麼和病患與他們的家人相處。」
羅光廷:「為了舉辦公益攝影展,和許多人接觸就是一種學習的過程。」
羅光廷過去曾是父母眼中令人頭痛的過動孩子,直到他找到了「攝影」作為他的人生志趣,不但成為他自我認同的價值,也成為了他服務公益團體的專業。羅光廷起初在視障者家長協會陪著眼盲小山友爬山,並開始以相機記錄視障畫家專注作畫的神情,後來更舉辦攝影展為視障者家長協會募得課輔經費近五萬元。
「拍攝前和當事人溝通並取得同意是最基本的,而舉辦攝影展必須獨立和更多學校以外各式各樣的人接觸,或許在這過程中我被視為付出者的角色,但實際上我往往才是那個學習到最多的人。」羅光廷希望在滿 20 歲後到新北市消防局擔任鳳凰救護志工,並持續到偏鄉擔任影像教育助教,讓更多公益團體的故事可以透過攝影被更多人看見。
黃繻嫺:「在為柬埔寨服務之前,一定要先認識當地人的想法和需求。」
就讀左營高中三年級的黃繻嫺在 2012 年參與以立國際的「柬單生活計畫」,實地考察後發現當地家庭嚴重缺乏照明設備的問題,而煤油燈價格貴、亮度低、又容易造成燒傷,回台後發現太陽能 LED 燈十分適合柬埔寨當地日光充足的環境,於是發起 Light Love 小太陽計畫,募集太陽能 LED 燈和其他物資給當地 50 戶貧困家庭,希望從照明問題開始改善當地人的生活。
黃繻嫺:「有很多事情是從事服務前我沒有想過的,例如我們募集衣物送給當地人穿,卻發現他們後來又把衣服脫了下來,原來對他們而言那太熱了。還有一次我們騎腳踏車去家訪,唯一的道路非常崎嶇不平,抵達的時候我已經覺得快累死了,卻發現那裡的家庭完全不覺得那條唯一可通往市區的路有什麼問題,對那裡的孩子來說,那是一條通往學校的希望之路,一點也不累。我當下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很多事我們不能只從自己的角度思考。」
黃繻嫺認為海外援助不能只靠候鳥式的志工服務,更需要和了解當地狀況的社區或機構合作。「例如哪些家庭的需求較為迫切?就需要請教比較了解的以立或是當地校長協助判斷。」未來除了照明設備之外,黃繻嫺還想改善乾淨飲用水的問題,讓當地人不只獲得物資,更能從基礎建設開始改善生活品質。
「保德信青少年志工菁英獎」(The Prudential Spirit of Community Awards,簡稱SOC)於1995年創立於美國,其目的是為了表揚在志願服務方面表現優異的國中、高中學生。這是一項屬於青少年志工的特殊榮譽。台灣保德信人壽為美國保德信金融集團所屬的子公司,自2000年起也加入該活動推行之行列,2006年成立「財團法人保德信青少年基金會」,結合多方資源,讓青少年志願服務的風氣更有效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