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北望遠鏡】歐巴馬破除不投票的 7 個藉口:政治並不是「不在乎」就能置身事外的東西

編按:

由專業國際 NGO 工作者褚士瑩坐鎮回答各種 NPO/NGO 相關提問的專欄【阿北私會所】轉眼就 2 歲了!今年開始,褚阿北與 NPOst 決定轉身探頭,向外觀察,從阿北在國際非營利組織擔任顧問工作的日常中,帶回國際間在社會服務領域裡,各種好玩、有趣的潮流與做法。這個從 2018 年開始的新專欄【阿北望遠鏡】要分享的,可能是一個小小的設計,也可能是一個巨大的野心,甚至是一個失敗的計畫或爭議的概念,但無論如何,都希望成為臺灣 NPO/NGO 工作者一種新鮮的思考。

ps. 雖然如此,【阿北私會所】精神不死,如果你還是有 NPO/NGO 相關的問題,還是歡迎舉手發問 喔!阿北心腸軟又愛罵人,一定不會棄之不顧的!

 

「我懶得去投票,因為每個候選人都一樣爛,實在投不下去。」

「我不喜歡管政治那些有的沒有的,我覺得把自己的日子過好比較重要。」

我在選舉前夕,陸續聽到有身邊的人這麼說。乍聽之下,好像有道理,但是我並不贊同。

圖/Parker Johnson @ unsplash

即使都不認同,也要去投廢票告訴他們你不認同

我們來試想一個極端的狀況:如果一個有 60 萬張選票的縣,縣長只得了 5 萬而低票當選,這代表什麼?

那要看這個選區,是選民的投票率低,還是候選人的得票率低,這 2 種情形背後代表的意義是非常不同的。

如果是選民對政治冷感、投票率低,代表的其實是這個地方的人民民主素質低落,選民們認為不用參與社會,卻能夠「把自己的日子過好」,是一種對自己不尊重、也不負責任的心態;反之,如果這個縣市投票率高,但所有候選人的得票率都很低(廢票也是一種民主社會的重要表態),則表示當選的候選人素質低落,不符合選民期待,選民表達「候選人都不夠好」的重要訊息,無論對勝選或落選的參選者,都會是一記棒喝。

投票,是人民賦權予政府、政府保障人民權利的象徵,同時也是身為公民的義務與責任,但為什麼大家不願意站出來投票呢?

圖/ame0399 @ flickr, CC BY-ND 2.0

2018 年的美國期中選舉,前任美國總統歐巴馬拍了一個 4 分半鐘的短片,呼籲大家去投票,也剖析人們為什麼不去投票、行使自己公民權利的 7 大藉口──

1. 我不在乎政治

多數人認為自己不去投票最合理的原因是「我不在乎政治」,但是歐巴馬說:「我也不在乎寶可夢(Pokémon),但這不代表寶可夢不會一直出現在我的生活中煩我。」因為政治並不是那種只要你不在乎,自己就可以置身事外的事情,每個人的生活,當然都會受政治影響。

候選人在跟民眾下賭注,老人在跟年輕人下賭注,候選人在賭反對他的民眾不會去投票,老人在賭不滿現狀的年輕人不會去投票。但如果我們想改變,想要有更好的生活,就必須去投票,投給那個你認為比較好的候選人,不然沒有人能幫你發聲,你就等於失去了發言權,當然也就不可能「把自己的日子過好」。

【影片】歐巴馬分析「不去參與投票」的 7 大藉口

2. 我不了解候選人

不了解候選人,那就去了解啊!就算你沒有透過電視、網路媒體關心選情,每一個選民都會收到選舉公告,上面也有一些基本資料,包括候選人的政見。比如某位嘉義縣長候選人提出「反對同性戀結婚,因為會得病、會絕種」、「25 歲未婚,由政府配婚,落實工作權、生命權、婚姻權」,難道還不夠作為要不要投給這位候選人的判斷依據嗎?

歐巴馬也說,美國的政治開始變得不一樣,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參與政治,也有更多支持 LBGTQ 權益的候選人也加入,開票結果也證明歐巴馬的預測是對的,有出櫃男同志當選州長,也有原住民女性和穆斯林女性成國會議員,這都是史無前例的改變。

此外,歐巴馬也舉例,之前臉書創辦人祖克伯(Mark Zuckerberg )在聽證會中接受質詢時,發現有些國會議員提出的問題,很明顯就是他們根本不懂網路。 如果年輕人真的想要政府的領導人更了解選民,那就靠年輕人的力量,去選出那些與時代同步,並且關心年輕人權益的人。

立法院。圖/@ Wikimedia Commons

3. 我有沒有投票並不造成影響

歐巴馬提到,上一屆讓川普勝選的美國總統大選,有 3 個州的投票數不到 10 萬票,但是去參加音樂節的人數卻不只此數;波士頓紅襪隊獲得 2018 年世界棒球冠軍時,當天到波士頓市參加慶祝遊行一睹球員風采的民眾就有 300 萬人,但是重要的投票人數如果比這個數字還少,難道不覺得奇怪嗎?

「你會想讓你的祖父母來決定你的音樂歌單嗎?」歐巴馬甚至說:「如果不會的話,那你為什麼要讓別人幫你選出一位候選人,來決定你的未來?

4. 期中選舉很無聊

多數人認為選聯邦眾議院 435 席,還有聯邦參院 35 席與 36 州州長改選的「期中選舉」很無聊,但其實期中選舉可能比總統選舉更重要,因為期中選舉能讓政府知道,人民這段日子是否對政府滿意。

其實臺灣 2018年 的年底大選,也跟美國的期中選舉有很多類似的地方,可以說是一場對於現行政府的「期中考」,也關係著 2 年後的總統大選,怎麼會無聊呢?

5. 我不了解選舉的現況

當你不了解現在選舉的情況也沒關係,「就把票投給和你擁有相同價值觀的人,不要理會那些和你觀念不同的人,這樣就好了。」歐巴馬說。

如果不知道哪些候選人說的話是真的還是假的,隨便去請教一下 Google 大神,立刻就會現形,其實並沒有那麼費事。(參考:當公民開始 Fact Check 了,政治人物還能講幹話嗎?

6. 我不知道去哪裡投票

「只要你知道你家的地址,就能透過選舉委員會的網站找到你該去投票的地方,這樣應該很簡單吧!」

臺灣的選舉,又比美國更加簡單,因為選舉公告會親自送到每一個選民的戶籍地址,通知單上面就會清清楚楚寫著投票所的地點,這要不知道也很難吧?來,不知道的話這裡去,記得帶身分證喔!

臺灣選民可以透過選舉公報了解候選人提出的政見。圖/@ William Tai @ Flickr, CC BY-NC-ND 2.0

7. 我沒有時間去投票

「我沒有時間」往往是人民缺席投票的主因,因為並非每個人在投票當天都有假期或被與許請假,對此歐巴馬說:「別把投票當成一場投票,把它想像成是去聽 Jay-Z 和 Beyoncé 的私人演唱會,只是那裡(投票所)沒有 Jay-Z 和 Beyoncé,但你能和相同興趣的朋友一起去,這樣你是不是就有時間去投票,而且覺得投票更加有趣了呢?」

雖然臺灣並沒有辦法讓居住在外地的選民,像美國那樣進行「不在籍投票」,或是讓常住在外國的選民用郵寄方法進行「境外投票」,甚至有些州在選舉日之前的幾週,就有特定投票所每天開放,允許選民隨時去「提早投票」。

我期待未來,臺灣的選舉能夠有類似的機制,讓選民更方便,也更樂意投票。但值得安慰的是,臺灣這次的選舉至少是在週末舉行,所以大多數人都不應該有必須上班所以不能投票的藉口。

圖/Arnaud Jaegers @ unsplash

我是「個人即政治」這個理念的信徒,所以即使大多數時間在國外工作,選舉日我也會回到臺灣,投票後的晚上才飛往歐洲工作。而我的身邊,像我這樣從旅居的世界各地,回到故鄉投票的選民,也不在少數。我並不是政治狂熱份子,我只是相信──不投票的人,真的能夠不受投票結果影響,把自己的日子過好。


延伸閱讀:

【阿北望遠鏡】選舉季求生指南──長輩圖之外,如何與意見不同的親友對話?

【阿北望遠鏡】從美國的族群歧視到臺灣的同婚衝突,我們如何面對撕裂社會的議題?

別讓口水戰淹沒政策討論,6 都市長候選人長照、托育與性平政策比一比

我是社工,我反核反空汙:拒絕「弱弱相殘」,公投 16 案請投「不同意」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