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輔的意義:關心孩子的過去、現在、未來與夢想,最後才是功課做完了沒
前 2 天到臺東舉辦外展東區的教育訓練,這一趟臺東行很匆促,但是也在又一次的分享中,爬梳我自己對課業輔導的想法與看法。
「外展」指的是跟博幼基金會合作的課輔單位,這些單位有教會、安置機構(育幼院)、民間團體(協會)以及學校。凡是認同博幼基金會課業輔導的單位都可以跟博幼基金會聯絡,我們會派專人到機構去拜訪,洽談合作,同時會提供免費的教材使用,也會提供免費的教育訓練,也會將博幼的課輔經驗無償且不藏私的分享給願意跟我們一起幫助弱勢學童課業輔導的機構。我們的服務是到府服務,每個月專員會到外展合作機構去培訓機構的老師,並且是長期的培訓,不是 1、2 個月,也不是只有 1、2 年,而是合作多久就會培訓多久。
同時也會進行課輔檢討會議,檢討的範圍從教學到課輔的管理與經營,一直到學童、家庭、學校及社區等問題的討論與處遇,全面性的來看弱勢學童的各個層面問題,多管齊下尋找讓弱勢學童及其家庭發展更好的方法,與在地的外展合作機構(不論是教會、安置機構、民間團體,甚至學校)一起合作共同協助弱勢學童,讓他們在課後與寒暑假有一個可以固定用功讀書的地方,那裡的老師會關心這些弱勢的孩子回家有沒有吃飯?有沒有被打?有沒有熱水可以洗澡?有沒有乾淨合身又合腳的衣服鞋子可穿?在學校有沒有被同學欺負?學校作業會不會寫?最後才是功課有沒有進步。
課業輔導最重要的是對一個人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心,關心弱勢孩子的過去,理解孩子成長的脈絡與經驗,了解孩子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樣子是來自於什麼樣的經歷,以及他們多麼努力與辛苦的在過生活,以避免對孩子產生誤解;關心孩子的現在是為了了解他們目前的能力與狀況,從中發現孩子的優勢與劣勢,找到孩子的起點行為,一如課業輔導一開始要先做前測、了解孩子的程度,評估孩子現有的能力與優勢才能協助孩子適當的成長與進步。至於關心孩子的未來,則是協助孩子去發展夢想的重要關鍵,很多弱勢孩子經常呈現兩極化,不是沒有夢想,就是夢想很偉大,偉大到在臺灣幾乎沒有人可以達成,而這 2 種狀況我認為都不見得是太好的事。
沒有夢想就沒有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沒有動力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對自己的期待與價值就容易降低。如此碰到挫折時,就容易產生逃避或自暴自棄的結果,這種例子很多,我想不需要贅述。
那麼,夢想太偉大不好嗎?當然好,但是當孩子說出偉大的夢想時,他真的覺得自己做得到嗎?他知道怎麼樣才能做到嗎?他認為自己有能力做到嗎?無論碰到多大的困難與挫折,他都不會放棄嗎?如果這些答案都是肯定的,這個偉大的夢想就有機會可以實現,這樣的孩子也不太需要擔心。但就我所見到的,說出偉大夢想的孩子大部分上述答案都是否定的,這如何能叫人放心呢?
記得有一次我跟一群青少年聊他們未來想從事的工作,那是一個專收 12-18 歲青少年的安置機構,有一半的孩子是由法院裁定安置的,另外一半是縣市政府社會處(局)安置的孩子。
一開始我問每個孩子未來夢想的工作是什麼,有超過一半的孩子說他們要當太空人,我們就花了很多時間聊在臺灣現在 12-18 歲的青少年如何成為一個太空人。聊完之後,我再向大家問一次未來想從事的工作,太空人已經沒有人選了,大部分的孩子都大概找到自己覺得能力所及的工作目標。
從頭到尾我並沒有否定太空人這項職業,也沒有認為孩子做不到,我只是把成為太空人需要的條件與方法,大概與孩子分享一下,同時也跟孩子一起尋找他們的優勢能力與特質,這些優勢能力與特質適合做什麼、不適合做什麼,同時應該加強自己哪一方面的能力等。
其中有一位我印象很深的孩子,大概 14、15 歲,從我開始講話到談及他的特質之前一直在插嘴、一直在說話,幾乎沒有停過,好幾次機構的老師與同學都制止他,他停了 10 秒又繼續插嘴,其他同學已經快被惹毛了,老師也對我表示抱歉,說這個孩子就是這樣,非常喜歡講話,而且停不下來。
直到後來,我開始跟他對話,在他講完自己的未來方向之後,到課程結束至少有 30 分鐘,他終於一句話都沒說,只是靜靜的聽我跟其他孩子討論。猜猜看我跟孩子說了什麼,能讓他安靜下來?罵他嗎?不是,罵他的人多的是,我沒有比別人更會罵他;恐嚇他嗎?不是,他應該從小被恐嚇的次數比吃飯的次數更多吧!求他嗎?更不是,我這輩子最討厭的就是求別人,所以不可能!那麼究竟是說了什麼呢?
輪到他的時候,我第一句話說:「○○○,我覺得你的口才很好呢!」不僅是他,其他人都被我嚇了一大跳。他的眼睛瞪得超大,非常震驚!好像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一樣,非常有趣。我接著問大家,他說話的時候是不是很快、很溜,又不會打結,反應也超快?沒有人否認,於是我就問大家,這樣不是口才好,那什麼是口才好呢?有同學不服氣的說,他都講一些有的沒有的,很愛講話,又愛亂罵人,也會取笑別人,還會狡辯!我聽完之後說:「嗯!不僅口才好,腦袋也靈活,而且邏輯清楚,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啊!」聽完我的話,那個孩子不僅瞪大眼,連嘴巴都打開了,一副我在說的人根本不存在一般。那個畫面我永遠記得!
我接著分析了一下他的優勢能力,與將來可能從事的工作範圍與方向,最後,我加了一個但書,這個但書是成功的關鍵,那就是雖然他的口才很好,思緒調理很清楚,反應極快,有諸多優點,但是這樣還不夠。如果他可以加強自我控制的能力與增加說話的內涵,就有機會成為一位非常優秀人才。
這個孩子就很積極的問我:「那要怎麼控制自己與增加內涵呢?」我只告訴他,控制自己就從「不講不該說的話」開始,訓練自己說話說重點,盡量不說廢話;另外,想增加說話的內涵,可以多去讀自己有興趣的書(他的興趣是歷史)。我鼓勵他多去看與歷史有關的書,多了解一下歷史故事,跟別人講話的時候才能引經據典,才會有內涵。這時孩子的眼睛發亮了,他露出彷彿在茫茫大海載浮載沉時,看到一座燈塔般的眼神,直到結束前,他都沒有再說話了。
隔了幾天,安置機構的老師托外展專員告訴我,那一天傍晚所有課程結束之後,那個孩子自己一個人跑到圖書館看書。這是那孩子第一次自己去圖書館看書,老師都快哭出來了,覺得頑石終於也有機會點頭了。雖然這個孩子未來的路依舊很崎嶇,難關依舊不會減少,挑戰依舊不會容易,但是,至少孩子已經有了一個方向與目標,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裡,知道自己需要加強的是什麼,可以朝著目標大步與大膽的邁進。
這不是所有弱勢孩子都應該得到的嗎?我們難道不該協助他們找到方向與目標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