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志願服務,社會參與的最直接方式
名稱:公益爆米花#43|認識世界,看見自己──青年志工的跨文化旅行
日期:7 月 28 日(四)
時間:18:30 – 21:30
地點:社企大樓 3F 社企小棧
主辦:NPOst 公益交流站
贊助單位:
新竹物流
2001 年,臺灣通過志願服務法後,志願服務風起雲湧,以志願服務為主的非營利組織也越來越多,但同時,服務汙染的例子也層出不窮。究竟怎麼樣才能賓主盡歡的完成志願服務?被服務方又有哪些感受和期待?本月,NPOst公益爆米花請來帶領志工前往發展中地區服務的願景青年行動網協會執行長丁元亨,以及接待華文教育志工十多年的泰北建華高中校長黃通鎰,分享提供服務與接受服務兩方的感受與反思。
長期舉辦志工活動的丁元亨認為,「志願服務是社會參與最直接的方式」,相較於東方的志願服務以「服務他人」為出發點,西方對志願服務的觀念則以志工本身的成長和體驗為主,強調透過志願服務訓練志工的能力,增加社會參與的機會。
丁元亨說,透過志願服務,志工們能將眼光從自身移開,關注他者,與服務地區產生關聯。文化、語言、風土民情的差異,也能讓志工增加國際視野,去除刻板印象與陌生帶來的恐懼,學會以多元角度觀看事物。
最需要被解救的是自己
而跨國志願服務會遇到的環境差異究竟多大?丁元亨說,差異大到「在解救他人前,第一個需要被解救的,就是你自己。」2008 年,願景青年協會到菲律賓進行志願服務,志工一落地,首先要學的就是生活自理。在服務地區,想洗澡必須挑井水、想吃飯必須自己生火,更難調適的是生理時鐘,有位志工甚至無法適應當地沒有馬桶蓋的馬桶,大夥每天都要叮嚀她「今天上廁所了嗎?」,擔心她再不解放,就要生出病來。
丁元亨表示,大部分跨國志工需要花 2-3 天習慣全然不同的生活環境。比方到蒙古,就必須習慣 2、3 個禮拜才能洗一次澡的生活;去尼泊爾,就得接受三餐都吃咖哩;而到了終年高溫的柬埔寨,丁元亨說「40 度才是王道」,志工也必須自行調適。黃通鎰也以接待替代役志工多年的經驗補充,泰北招募志工的學校,有的位處山上,不僅沒有廁所,連茅坑都沒有,大小便都必須在野地自行解決。
成功在異地「存活」下來後,接下來要面對的就是文化差異。
黃通鎰說,泰國文化和臺灣大相逕庭,臺灣志工時常因為不了解當地的禁忌,而和當地人起衝突。比如在泰國,「頭部」被視為全身最神聖的部位,在臺灣大家習慣看小孩子可愛就順手摸他的頭,但在泰國這是很大的禁忌。此外,在泰國的地攤前,用腳去指地攤上的物品,也是極度不禮貌的行為,嚴重時甚至會引發肢體衝突。
為了讓替代役志工不再觸犯禁忌,黃通鎰每年都會對臺灣替代役志工進行職前訓練。此外,泰國族群複雜,黃通鎰時常給到泰國的志工「三不」建議:不談宗教、不說種族、不問政治,避免引起衝突。
讓自己成為 USB 志工
面對巨大的環境差異,丁元亨建議志工們「讓自己成為 USB 志工」──像規格化的 USB 一樣、隨插隨用、不挑環境,帶著背包客旅行的心情,融入當地生活、感受異國文化。而實際上如何讓自己在服務地區度過快樂的志工生活,丁元亨也有「三不」建議:「不要計較、不要比較、不要期望太高」不要比較哪裡的志工福利較好;不去計較誰的時數多、誰的時數少;也不應自恃過高,唯有努力投入、認真付出後,團隊才會賦予你更大的責任。
此外,丁元亨與黃通鎰都強調,志願服務雖然沒有酬勞,但不代表不需用心。他舉例,願景青年曾經帶領志工前往菲律賓 Olango 小島進行「紅樹林復育計畫」,雖然每個志工在當地所做的只是種植水筆仔這樣的小工作,但他要求所有參與志工都要了解整個計畫的架構及最後帶給社區的影響,包含水筆仔復育後所帶來的水土保持功效、增加魚蝦、守護候鳥等生態功能、觀光遊憩的效益等。丁元亨強調「即使志工只是一個小螺絲,也需要有整體性的思考。」試圖讓工作品質 「from A to A+」。
黃通鎰則注重志工的專業性。他接洽教育志工時,都會提醒:不是母語是華文就一定能教華文!並要求對方,從課文的內容到精神都得了解,也會細緻的詢問志工較熟悉的是哪些部分、能教的是哪個部分,黃通鎰說「統統能教,可能就是統統都不能教!」他曾經遇過年輕的18、19歲大學生前來教華文,因為課程準備不足、專業基礎不夠,完全無法獲得學生課堂上三四十歲成年學生的信任。
而對志願服務 NPO,或是志工帶領團隊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周延的計畫。黃通鎰說,早期志工服務,計畫最縝密的莫過於僑委會,僑委會的志願服務,從招募、訓練、管理、輔導、考核、獎勵,一應俱全,讓黃通鎰見識到計劃周全的重要。而論及志工工作方案的設計,丁元亨習慣透過「永續發展綜合影響力」來評估,從經濟影響力、社會影響力、環境影響力三個面向來檢核方案的可行性及意義。
長期帶領梯隊志工的丁元亨也說,主辦單位最大的挑戰,就是把工作切分得夠細緻,細到讓所有志工都能在短暫的時間內馬上上手,並讓下一梯的志工快速接手。
創價思考:我能創造什麼新的社會價值?
相較於被服務社區的住民,志工可能人數較少、對社區的認識較淺,但丁元亨仍然提倡「創價思考」,希望所有志工都能試著自問:「我能為服務地區創造什麼新的社會價值?」丁元亨認為,想要改變,「關鍵的少數很重要」,他期許志工成為改變當地,最關鍵的那一步。比如願景青年在尼泊爾修築森林防火線的計畫,社區的居民雖然了解森林防火線的重要,但都視之為不可能的任務,直到志工們做出了 100 公尺的防火線,社區居民才開始相信,這是有可能的,也因此加入修築行列。
曾有一年,願景青年志工隊到尼泊爾,發現當地的女權低落,即使大學畢業的女生應徵得到了工作,也得回家請示丈夫或父母能否前去上班。願景青年的志工發現這個狀況,希望能為尼泊爾婦女做些什麼,經過溝通與了解,決定從女性的生理期著手。在尼泊爾,月事不但被視為不潔,當地的女性,也常因為買不起拋棄式衛生棉,而拿一般的衣物墊月經,時常因此感染疾病。願景青年的志工於是發展了尼泊爾布衛生棉的計畫,分送特製的布衛生棉給當地女性,並推廣衛教知識。(延伸閱讀:棉樂悅事創辦人林念慈:「衛生棉不只是女生的事,在尼泊爾也需要當地男性的支持。」)
但丁元亨也提醒,「改變需要時間」,他希望懷抱熱情的志工們,面對每一個挑戰,都能更耐心的堅持下去,不要在熱切與急就章之下為在地社區帶來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