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環保團體兼職開鑿天然氣(上)/《天翻地覆》書摘
以下摘錄自《天翻地覆》第六章:摘果子,而非除根:大型企業與大型綠色組織聯手的災難(時報出版提供)
在 20 世紀之前,多達 100 萬隻的奧氏角雉(阿特沃特草原松雞,Attwater’s prairie chicken)在德州與路易斯安那州沿岸的高莖草原上築巢安居。在交配的季節,場面著實壯觀。為了吸引雌鳥,雄鳥以輕快的節奏踏步,發出響亮、詭異的咕咕聲(稱之為「booming」),同時鼓起牠們頸部兩側的豔黃氣囊,讓牠們看起來像是吞了兩顆金蛋。
不過隨著天然草原因為石油和天然氣的發展,被切割成一小塊一小塊,奧氏角雉的數量開始急劇下滑。當地的賞鳥人悲嘆這樣的損失,而在 1965 年美國「自然保育協會」(Nature Conservancy)──以買下生態上重要的土地設置保護區而聞名──在德州開設了分會,初期主要的優先工作,就是拯救奧氏角雉不要絕種。
即使對於這個日後將成為全世界最有錢的環保組織來說,這項任務也並不輕鬆。最後還殘存的繁殖場域,其中一塊位於德州東南,座落於加爾維斯敦灣沿岸(Galveston Bay),占地 2303 英畝,恰巧是美孚公司(今日的艾克森美孚)的產業。這家化石燃料巨擘尚未以石油和天然氣的基礎建設覆蓋這片土地,不過南邊有正在運作的油井,逼近這種瀕危鳥類繁殖的場域。
接著在 1995 年,傳來令人驚喜的好消息。美孚把加爾維斯敦灣的產業捐獻給自然保育協會──「最後的最佳希望,拯救世界上最有可能絕種的物種之一。」公司如此表示。保育協會把這塊地方稱為「德克薩斯市草原保護區」,將「奧氏角雉的復育」列為「第一優先」的工作。表面上看來,這是保育成功的亮眼故事──證明環境保護採取不衝突、建立夥伴關係的做法,可以獲得實質的成果。
然而 4 年之後,發生了非常奇怪的事。自然保育協會開始做支持者認為應該避免的事──它開始在保護區內開採化石燃料。1999 年,保育協會委託一間石油和天然氣業者在保護區內挖掘一個新的天然氣井,如此一來會有數百萬的收入直接流進環保組織口袋裡。
儘管比較老的油井和天然氣井──這些井在這塊地指定為鳥類保護區之前就開鑿了──絕大多數群聚在一起,遠離奧氏角雉的棲地,新的井絕對不是這樣的狀況。根據目前保護區經理亞隆‧傑默蘭德(Aaron Tjelmeland)的說法,保育協會允許鑽井的地點,相當靠近瀕危鳥類築巢及表演獨特求偶儀式的區域;在所有的井當中,這座鑽探平臺「最接近奧氏角雉通常出沒的地方,或是通常啼鳴求偶的地方。」他在訪談中說明。
自然保育協會插手化石燃料業,大概有 3 年之久,幾乎沒有引起什麼公開的爭議。但這種情況在 2002 年改變了。當時《洛杉磯時報》刊登文章揭露了鑿井一事。對傳統的保育者來說,這有點像是發現「國際特赦組織」在關達那摩開設了自己的監獄。「他們剝削奧氏角雉來賺錢。」當時的「野生動物學會」會長,同時也是首屈一指的奧氏角雉專家克雷特‧布勞恩(Clait E. Braun)火冒三丈。接著,在 2003 年 5 月,《華盛頓郵報》追蹤報導一份讓自然保育協會元氣大傷的調查報告,曝光了這個組織可疑的土地交易,更深入挖掘出驚人的事實──在「德克薩斯市草原保護區」內,美國最受敬重的環保組織之一,正在暗地兼職開鑿天然氣。
自然保育協會堅持「我們可以鑽井而不傷害奧氏角雉和牠們的棲地」──聽起來就跟石油和天然氣業界的人說的話差不多。不過這塊保護區的過往記錄顯然不是這麼說的。除了增加的人來人往、燈光和噪音,這是任何鑽井作業的一部分,有些時刻鑽井和野生動物保護,似乎產生了直接衝突。
舉個例子,因為奧氏角雉是如此瀕危,有一項政府與民間合作的計畫是,把牠們圈養孵育,然後放生到野地。這項創新計畫自然保育協會也參與了,在德克薩斯市草原保護區實行。但是在鑽井侵擾的初期階段,因為鋪設油管延宕,導致保育協會延遲釋放圈養的角雉 3 個月。這是非常冒險的舉動,因為遷徙的猛禽還有其他掠食者顯然一直在等待牠們。
那一年的角雉釋放是場大災難。根據自然保育協會的內部報告,全部 17 隻角雉「延遲釋放後不久就死亡」。德州分會的科學總監寫下,幾個月的等待讓角雉「蒙受較高的機率,死於猛禽的掠食」。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到了 2003 年,自然保育協會所知道的,在保護區內只有 16 隻奧氏角雉,而鑽井開始之前有 36 隻。儘管協會高層堅持,角雉沒有受到他們的工業活動傷害,這依然是令人沮喪的紀錄。
在我第一次翻到這則 10 年前的故事時,我以為自然保育協會的開發行動在曝光後就已經中止了,因為揭露的事實引爆了激烈的爭議,迫使這個組織誓言不會再使用這種募款手段。在事情揭穿後,保育協會當時的會長明白宣示:「我們不會在我們擁有的保護區,開啟任何新的石油和天然氣鑽探,或是開採任何礦石。過去 52 年來我們只做過 2 次,但是我們想,無論如何,為了形象,我們不應該再做這樣的事。」
結果我錯了。事實上,在我寫這本書時,保育協會依舊在德克薩斯保護區,這塊 1995 年從美孚那裡搶救下來的土地上,開採油氣。在一連串的溝通中,協會的發言人堅持,他們的組織在原先鑽井租約的規範下,必須繼續化石燃料的開採。沒錯,2003 年的宣誓很小心的措詞遣字,承諾不再開啟任何「新的」鑿井行動,同時包含了但書──會遵守「已經存在的合約」。
但是,自然保育協會不只在同一口井繼續開採天然氣。2010 年在「石油工程師學會」(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大會上發表的、由兩位協會工作人員共同執筆的報告,揭露了原始的那口井「在 2003 年 5 月廢棄,因為產生過多的水,油氣無法流動」。於是 2007 年末在同樣的區域另鑿一口井取代。同時揭露出來的是,原來那口井是為了天然氣開鑿,現在新的井只生產石油。
延伸閱讀:
2月選書
《天翻地覆:資本主義v.s.氣候危機》
作者:娜歐蜜.克萊恩 Naomi Klein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12月31日
購買連結
為什麼地球以暴衝的速度持續暖化?
為什麼環保運動努力數十年卻成效有限?
為什麼換裝節能電器卻無法減緩暖化速度?
為什麼再生能源始終無法替代化石燃料?
氣候危機如何帶給我們更公平的經濟制度和更美好的生活?
──所有關於氣候危機的解答,都在這本書中!
2月講座
公益爆米花#32|從捐款人到大企業,非營利組織的責任困境
●活動時間:2016 年 2 月 25 日(四)晚上 19:00-21:00
●講座地點:Impact Hub taipei(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 265 巷 3 號 )(捷運科技大樓站步行 3 分鐘)
●邀請講者:
賴曉芬|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執行長
趙家緯|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台大環工所博士
●報名連結
●FB活動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