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評論/辦活動,但場地不是無障礙環境,還能怎麼辦?

有點長的編按:政府在鼓勵障礙者走出家門、參與社會的同時,如果你身為障礙者(本文所指障礙者,係指仰賴輪椅行動的身障者,以下簡稱輪椅族,暫不討論精神障礙或其他多元障別的障礙者),看見有興趣的講座、展覽或音樂會,卻發現不得其門而入,可以想像這令人多麼失望、挫折和憤慨。

如果你是有切身經驗的活動主辦方,想必也苦苦掙扎過,要找到一個符合活動需求和成本控制的無障礙場地,是一件多麼想抓狂的事。私人經營的場地,很少有無障礙坡道及廁所;少數「較有」無障礙環境的公營場地(如:公民會館、里民活動中心),無論是租借時間還是申請資格,要和其他團體競爭都不容易。

同為長期仰賴輪椅行動的立法委員楊玉欣曾說:「人類已經可以登上月球,但障礙者卻還無法跨出台北市。」但,即使在四通八達的台北,不利於輪椅行動的崎嶇路段仍多、不具有電梯或斜坡的舊式公寓更多。

這個問題,在身為輪椅使用者的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理事劉于濟,受邀擔任一場活動的講者時發生了。

 

文 / 劉于濟(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理事)

最近,人生百味舉辦了一系列共八場的社會圍爐論壇,其中七場在慕哲咖啡舉辦,另一場在其他的場地辦理。為什麼會有一場在「其他場地」呢?因為該場的分享者是我,所以需要一個我進的去的場地,這場活動才有辦法進行。

因為這樣,我的 Facebook 上出現了一些討論和爭論:有些朋友指出,主辦單位這樣的安排,難道是要障礙者都不必參與其他場次嗎?但,障礙者也可能對無障礙人權以外的社會議題有興趣呀!

我想了很久該如何講這事,我覺得在這個事件中我是位既得利益者,怎麼解譯,好像都會令人感覺在幫主辦單位護航。因為一起場勘的關係,我已經喝了一杯人生百味請的飲料;演講本身應該也會有些收入,即使沒有,我也賺到知名度了。但是我覺得討論是重要的,所以我帶著真誠的心,談談我為何可以包容這次活動不圓滿之處的想法。

場地串聯了社運夥伴,卻排除了障礙者的參與

這事可以從兩年前開始談起,我自己除了關心障礙議題,也會參加同志、婦女、勞工、居住正義、政治參與等等的人權議題,認識了許多夥伴,而許多這類議題的活動,舉辦場地就是在慕哲咖啡那沒有附設電梯的地下一樓。

「哲學星期五」的講座活動長期都在慕哲咖啡舉辦,直到後來有個場次找了紀錄片《一首搖滾上月球》主角之一-潘爸,分享罕見疾病家庭及社運的路程,場地才改到了北社的會議室,輪椅終於能進去了。活動結束後,一些前輩、伙伴及我,都找主辦人反映:「障礙者也會想參加哲五的其他活動呀!你們是不是也該有無障礙的場地?」

主辦單位當然也表示想改善,但其實後來多數活動仍然在慕哲咖啡地下室舉辦。後來我才了解,慕哲咖啡其實支持了許多社會團體,讓這些團體可以用極低的優惠場租使用慕哲的場地。

認識人生百味,讓街賣者和障礙者社群彼此學習

這些團體之間彼此串聯為夥伴,也在接觸我們後,認識了障礙者社群、開始具體發展了較好的障礙者意識和無障礙觀念。「人生百味」是我在今年透過青平台認識的,他們是因關注街友而發起的社會企業,運作方式是替小農產品做精緻的包裝、再透過街賣者販售,希望「街賣」能夠脫離傳統的「我購買是因為我可憐你」模式。

「街賣者」這個族群中,自然也有許多的(身心)障礙者,你說這些在社會底層、時時為生存所苦的障礙者,有所謂的障礙者人權、無障礙意識嗎?答案是大多數的街賣者為了生活、為了現實,通常覺得愛心財是應該賺的,因為可以很快速賺取現金、養家活口,哪管什麼人權不人權……

photo via Marcel Oosterwijk, flickr, CC license

photo via Marcel Oosterwijk, flickr, CC license

這些問題,我一開始也不明白,我和人生百味的夥伴都是漸漸互相彼此學習和反省,練習多元的理解,我也帶著人生百味認識其他的障礙伙伴,讓他們更熟悉障礙者的議題。

他們是會逐漸改變的夥伴,不是敵人

這系列的社會圍爐論壇,其他場次我當然也想參加,辦在慕哲咖啡的地下室,我也不高興。但我想到的是,他們是剛開始學習障礙者社群的伙伴,他們不會不改變,只是需要有更多的資源和時間,去努力改善場地環境、或改變活動地點。

符合無障礙規格的私人場地、咖啡廳本來就少,公家的無障礙場所也少、更不易借,也有時間及條件的限制。我不太希望這壓力是單獨的落在他們身上,因為他們是伙伴,不是敵人。

這系列論壇只是個開始,希望障礙者社群的朋友們,可以多聯絡各種活動的主辦單位,說明自己要參加活動,讓對方了解自己的需求。尋求外界支持的過程,本來就是一連串連續的對話。也期待能促成障礙社群的跨界合作,用我們的障礙經驗協助夥伴無障礙的規劃活動。

長久以來人們對房屋的喜好、以及建築師的養成系統,本來就不存在好的無障礙觀念。導致目前多數的建築物還是充滿了障礙。有障礙的是建物,不見得都是來自於主辦方的不作為,也可能是主辦單位沒有經驗、或是沒想到,我主張第一次先溝通、也給態度友善的夥伴多點鼓勵!

2819627118_c85bb61530_b

photo via flickr, Ed Yourdon, CC license

台北藝穗節在兩個月前因為活動場地不具有無障礙環境,在網站上註明「不建議輪椅使用者前往觀賞」的事件同樣引起爭論。其中一種主張認為,如果一個活動拿了政府的補助,那麼找無障礙場地是應該的。政府的補助辦法中,應該規定申請單位必須處理無障礙的條件,這是種全民參與的概念,政府若不做、不輔導改變,才是帶頭歧視。

在我的經驗中,因為我主動的參與同志運動的關係,伴侶盟的辦公室、以及支持同志運動的立委參選人呂欣潔辦公室,其實場地都仍有階梯障礙,但他們善用隨手可得的材料、或是向行無礙資源協會租借斜坡、甚至是在舉辦活動時公告可申請手語翻譯服務,都成功地以有限的能力、幫助障礙的場地變得對障礙者更友善。

任何的事情都可以討論及公評,我相信我這樣的說法,一定還是會有朋友不盡滿意。但是這是我支持伙伴、改變社會、和對話的方式。

 

編註:障礙者在生活中遭遇到的障礙、和挫折是全面的。這次的討論聚焦在「在建物的限制下,活動舉辦者、或是場地經營者,如何盡最大力量去改善環境的友善程度?」,我們希望鼓勵活動舉辦者、或是場地經營者一起替活動場地做「無障礙健檢」,舉凡測量廁所寬度、電梯寬度、確認進入場地的路徑途中是否有斜坡和電梯。有些先天限制即使無法在一時半刻內解決,至少也可在網頁上公開說明場地狀況、提供障礙者充分的資訊和適當的協助。

目前台北市行無障資源推廣協會有提供無障礙諮詢,另外「友善台北好餐廳」和「友善台北捷運」的 APP 可供障礙者下載查詢。如果你知道哪裡有很棒的無障礙場地,歡迎留言或來信告訴我們!

 

按讚,追蹤更多好文章:

延伸閱讀:

  1. 如果有一天,我被「多數的」身心障礙者冷眼相待?無障礙環境不是少數人的「特權」
  2. 你只認識導盲犬?其實還有「導聾犬」、「肢體障礙犬」
  3. 「一句話惹惱障礙者大賽」在臉書被檢舉下架,障礙者只能勵志、被保護和代言?
  4. 跳脫淒美與勵志的障礙者愛情,不落俗套的電影《推拿》
  5. 解放自己的身體吧!陳秋慧的障礙藝術行動|2014「創新吧!公益」年會記錄
  6. 活動推薦/「姊有障礙,還是女人!」女性障礙者認識、探索與實踐工作坊
  7. 視障者如何秘密投票?精障者能不在籍投票嗎?-「沒有障礙的人,只有障礙的環境。」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