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那張敘利亞小男孩的照片嗎?用國際政經角度,重看中東難民問題

一張小男孩屍體被海浪沖上沙灘的照片,讓歐洲列強開始討論難民收容,也讓更多人開始認識敘利亞的難民問題。

其實通往歐洲的逃難險路已不是新聞,從 2014 年開始,就持續有開往歐洲的難民船在地中海沉沒,但因為沒有照片曝光,引發的關注度不高。「照片引起的影響驚人,受到震撼的歐洲人民向政府施壓,要求做出應對的收容措施。」

政大阿拉伯語文學系的劉長政關注敘利亞問題已有四年,他認為要關注敘利亞的難民問題,必須從因一位突尼西亞青年小販自焚,所引起的阿拉伯之春開始說起。

從推車賣菜的突尼西亞青年,到整個北非的阿拉伯之春

2012 年,突尼西亞一個 26 歲的青年布阿薊及محمد البوعزيزي)因為找不到工作到街上賣菜,卻因為沒有繳規費,而被警察沒收賣菜的小推車,甚至遭到毆打和言語侮辱。在抗議未果後,布阿薊及引火自焚。這個事件徹底引爆了突尼西亞人民對於獨裁政府的不滿。

年輕人紛紛走上街頭,社群網站上的抗議延燒越過了國界,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整個北非都被阿拉伯之春運動席捲。不少國家的政府以發補助等懷柔方式收買人民,但敘利亞政府卻拒絕妥協,選擇以武力鎮壓。

「敘利亞為了讓統治者的兒子提前上位,將憲法上的總統候選人年齡限制下修為 34 歲。」劉長政說,儘管阿拉伯之春使得中東的眾多獨裁統治者們紛紛下台,但各方勢力的角鬥並沒有帶來人民走向理想的明天,反而戰火更加連天,更加民不聊生。

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關注的焦點是已經逃出國境的敘利亞難民,不過留在國內的人民恐怕更是不見天日。

國際政治的棋局,敘利亞鄰國各懷打算

在阿拉伯世界中,不同教派間引起的戰爭是中東混亂的根源之一。信仰教派的不同,是生與死的差異。

因為同為什葉派,伊朗和伊拉克正在金援失去了最後一口油井的敘利亞政府軍;沙烏地阿拉伯支持同為遜尼派的伊斯蘭國(反抗軍);俄羅斯希望扶持敘利亞統治者、控制地中海沿岸的軍事活動;美國則期待把敘利亞統治者拉下台;歐美列強在金援、軍備上支援了約一千個反抗組織,讓國內局勢更加一盤散沙。

在國際政治中,各方都有自己的信仰、經濟和軍事考量。以中國而言,「中國在中東問題上只在意經濟,也就是石油能不能進入中國。對於中東各國內政並不干涉,因此阿拉伯人反而很願意親近中國。」

同為阿拉伯國家,他們會收容敘利亞難民嗎?

多數阿拉伯國家就像台灣一樣,並沒有設置難民法、也沒有簽署國際公約。許多國家卻步於難民的經濟壓力,約旦和伊朗在最近也改變了原先不需簽證的規定。

即便如此,中東鄰國並非對敘利亞難民全然袖手旁觀。黎巴嫩已經收容了一百多萬難民,將近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一;科威特或杜拜雖然國內有許多外籍勞工(印尼籍居多)協助建設發展,但因為水資源珍稀、已不足供給國內現有人口使用,因此這些國家更傾向以捐款代替收容。「今年聯合國難民署的預算需要 84 億美金,科威特答應捐助 30 億幫助難民。」

土耳其和德國,為何對難民態度較為開放?

除了因為政治動盪或戰亂而造成的「政治難民」,也有因為政府貪汙、經濟蕭條而逃至鄰國打黑工的「經濟難民」。歐洲國家有較良好的人權意識和援助環境,有申根協定的國境之間移動相對容易,也都是難民對歐洲嚮往的原因。

相對於其他歐洲國家,土耳其和德國是對難民收容持較開放態度的國家。土耳其是敘利亞鄰國中,唯一不需簽證的國家;而德國過去在二戰後,曾接收大批土耳其等國的移民協助戰後建設,在金融危機後也因為接受了許多希臘、西班牙的人才而受益良多。凡此種種,都是德國以勞動力需求、經濟建設為出發點、對難民持較開放態度的原因。(德國冠軍足球隊裡好多土耳其裔面孔?推薦閱讀:從勞工的跨國移動,看世界發展的軌跡-《憂鬱的邊界》作者阿潑經驗談

反觀美國,雖然譴責阿拉伯國家不收容難民、也宣布要在 2016 年之前收容一萬個敘利亞難民,目前卻只收容了 126 個敘利亞難民的申請。

台灣政府,如何可能協助遙遠的敘利亞難民?

對於看到男孩屍體倒在沙灘上照片的每個人來說,都會同意收容難民是維護最基本的人權與道德。但對於收容國的政府來說,必然會考量到當難民進來後,他們的生活、工作、居所、語言訓練等各種培力成本。「如果本國年輕人已經面對著艱困的 22k 問題,政府要談收容他國難民就會是件更困難的事。」

對台灣政府來說,還顧忌著恐怖份子的陰影。「台灣已經有民間團體願意出錢,讓部分敘利亞難民來台就學,但政府當然不願承擔任何對方是恐怖份子的風險。何況台灣距離中東更為遙遠,討論這議題是吃力不討好。」

無論支持什麼國籍的學生來台彎唸書,其實效益都並非短期內可彰顯。「像我當年在英國念書,慢慢地受到他們的文化和思想薰陶,在我回國之後自然會無形產生影響,無論對學生、對社會、對政策都是如此。」

現場也有劉長政過去的學生參加,並指出台灣若要支持敘利亞難民,可考慮以「異地就學」的方式提供獎學金,捐贈一筆獎學金給於鄰國的學校,支持敘利亞難民就學,讓他們不必離開家人、到和自己家鄉文化相差十萬八千里的地方。

螢幕快照 2015-10-27 下午4.28.35

本次活動收入,NPOst公益交流站在扣除支出後全數捐予「無國界醫生組織」,由現場聽眾提名並以相對多數決選出,以下為講座收支明細及捐款明細。也歡迎大家多加關注無國界醫生、以及推動台灣難民法的「台灣人權促進會」!

按讚,追蹤更多好文章:

延伸閱讀:

  1. 在自己土地上打別人的戰爭——敘利亞內戰四週年回顧
  2. 當歐洲忙著救難民 阿拉伯國家去了哪裡
  3. 張翠容:給小艾藍的信──中東難民悲歌
  4. 【投書】葉靜倫:想幫助難民?從亞洲開始!
  5. 幫還是不幫?難民援助的哲學爭議
  6. 德媒:美国制造叙利亚危机 却只接受了1500名难民
  7. 如果你是難民,能存活嗎?來玩玩聯合國難民署的《My Life as a Refugee》
  8. 【時事想想】邱伊翎:620 世界難民日─難民保護,刻不容緩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