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者聯盟#2 │台大社工所林玲安:社工也要勇敢站出來對抗體制與捍衛專業

0

這天我們約在台大校園見面,我是社工,我不「服」的發起人之一林玲安帶著甜美的微笑走來。先前她曾於臉書寫到,「318以前的小日子、小確幸,現在想起來有點美好,但是也有點悲哀。」大學至研究所一直就讀社工專業的玲安,原本喜歡文創與泡咖啡館,過著幸福的生活,但318學運之後,日子完全不一樣了,她雖然還是很希望可以保有生活中的小確幸,但也認為社工應該站出來對抗體制,靠自己的力量捍衛社工專業。

林玲安:我不確定『有愛心』是不是一個好的形容詞耶

這其實不是林玲安第一次走出校園涉足社會議題,但她多次用「震撼」來形容這次的經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現就讀台大社工所二年級的林玲安,從小她看到身為小學特教班老師的媽媽,以真誠且盡心盡力的方式對待學生,讓她也夢想成為一位特教老師。但她的頭腦很清楚,「我不確定『有愛心』是不是一個好的形容詞耶,但至少我看到媽媽都很真心誠意地對待學生。」 受到媽媽的影響,林玲安從高中開始,就透過學校自治會,前往安養機構、育幼院等地方擔任志工。

到台北上研究所之後,雖然也曾因大埔事件、反核遊行上街,但是卻都是一次性的經驗,從未主動長期的參與社會運動──直到3月18日學生闖入立法院之後,她的世界開始不一樣了,「以往較多是前往機構做直接服務,但這是我第一次深入的投身社會運動。」

服貿推了她一把,林玲安第一次投身社會運動

3月18日那天,林玲安系上的幾位同學與學妹直接衝入立法院,有位在裡面住了幾天的學妹,在3月22日晚上打電話給她:「我覺得外面的人也可以做些事情。」於是,身為研究生學會副會長的林玲安,開始找了自己系上以及其他學校相關科系的同學組織行動,先從關注服貿的社會服務業開始,希望進一步帶動服貿各產業的討論。

她們於臉書成立我是社工,我不「服」粉絲專頁,很快地在幾天之內人數衝上2、3千人(現已達5000多人),並且開始籌辦一系列活動,包括社工聯署反服貿、一人一信衛福部踹共等。3月27日也於衛福部前開記者會、並3月30日於凱道舉辦「服貿vs.社工野台開講」,獲得許多社工與社工系教授支持、響應。這一連串的活動,讓林玲安經歷了不少與政府之間的「攻防戰」,她開始發現國家機器的可怕,「政府並不是如我們從小受教育學到的那樣,站在人民那邊。」

10255939_763096820391075_252047884_n

3月27日一群社工系學生與社工界相關人士,也於衛福部前開記者會,表達服貿對於社會服務業可能造成衝擊的擔憂。(林玲安提供)

例如,目前服貿規定,陸資投資中小型老人或身心障礙機構,只能持股50%以下,但台灣的中小型老人或身心障礙機構,現況大多由多人合資成立,所以陸資很容易獲得機構的掌控權(只要陸資持股達49%,就算台資由2-3人合資持股51%,說話最大聲的還是陸資。)但3月27日的記者會那天,無論記者會的主持人怎麼詢問衛福部官員,得到的都是不斷跳針的答案:「陸資持股49%以下不具控制力。」(參考:社工心聲:關於服貿,台灣的準備在哪裡?請政府拿出完整的社會衝擊報告

震撼教育──與政府之間的攻防戰

「我真的覺得又失望又生氣耶。」雖然林玲安以溫和的口氣說出這句話,卻無法掩蓋對於政府失望的傷感,「政府寧願花心思與我們做攻防戰,卻不去做真正的產業衝擊報告。」而記者會當天,衛福部也派出大批警力在門口阻擋學生靠近衛福部大樓,「但我們只是要理性的表達訴求而已啊。」(走出運動傷害的辦法,可參考這篇。)

林玲安也發現了不少服貿對於社會服務業的衝擊,很難只用社工的專業評估。例如,衛福部總是說台灣的中小型老人與福利機構資金不足,引進陸資可以改善設備,「但也聽過另外一個說法,是台灣這方面的資金並無不足。」但無論如何,她不希望未來長照服務成為高價商品,不但讓弱勢族群負擔不起,也可能增加一般家庭的負擔。

學運過後,社工培力也要遍地開花

因此,服貿對於社會服務業的衝擊,需要更多深入研究。我是社工,我不「服」的成員,也將繼續組織社工系學生,透過讀書會、社工培力、深入學校與社區等方式多管齊下,更深入研究議題之外,也希望可以讓大眾更認識服貿對於社會服務業的衝擊。現在反服貿社工學生聯盟的核心成員約有10位左右,已經加入聯盟的成員約有50位左右,並希望可以進一步串聯全台社工系的學生加入。 (有興趣加入的朋友可向我是社工,我不「服」聯絡。)

大學念的是社工、研究所也念社工,林玲安一直堅定的走在社工這條路上,儘管社工普遍來說,工作條件並不如公務員或商業單位,但社工前輩向林玲安說過的一番話,讓她獲得很大的啟發,「社工的心靈存款,比銀行的心靈存款還要多。」林玲安認為,增加心靈存款,是她想要走的路,她也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家人都很支持她。

儘管如此,她還是認為目前社工的工作條件差,或無法取得社會認同,導致社工流動率高,是一個很需要被改善的問題。(常有人問,社工是不是志工?是不是很有愛心?是不是沒有領薪水?卻忽略社工是一個需要專業的行業。)因為流動率高無論對於組織本身、或是受照顧者來說都不是好事。林玲安很希望,忙完服貿這一波之後,可以開始思考,如何進一步把社工的專業,讓更多人看到。(關於社工的工作條件,可參考Lisa’s Law社工安全引發討論潮 北市無障礙餐廳標章正式上路

 

林玲安給社工系學生的3個Do’s & Dont’s

Do’s

● 雖然社工系的學生未來不一定會當社工,但一定要在這幾年中好好認識自己。
● 嘗試接觸多元的族群、體驗多樣的生活,並從差異中學習尊重、接納與反思。
● 除了相信與支持對的事情之外,我們必須站出來反對更多錯的事情。例如:上街倡議、寫文章影響他人。

Don’ts

● 不要看輕自己。每個人都有改變社會的可能,我們要以身為社工系學生為榮。
● 不要害怕挫折與衝突,這都是必然發生的日常經歷。
● 社工的教育中,常常強調我們是要真誠溫暖的去助人,但卻很少告訴我們要學習對抗體制。但我們不要只學習當一位真誠、溫暖的助人者;我們更可以是帶著堅定意志來對抗體制的助人者。

 

作者介紹

張 傳佳

NPOst 公益交流站前任主編。畢業於台大公衛系、台大新聞所,曾從事主流平面媒體工作,長期關注社會議題,期待未來台灣能成為一個兼顧經濟發展與社會正義的地方。 因為是理組與文組混血,故追求理性與感性的平衡;發現社會之中有 100 個平行宇宙,希望可為宇宙之間搭幾座橋。不斷重新思考公民社會的政府、企業、公民的關係,期待看待或參與孵化更多具影響力的社會創新,尤其是因應網路科技時代的新方式。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