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 到 DNS —— 從「人」出發,評估非營利組織數位現況
NetHope 繼 2018 年 4 月份發表了〈Digital Nonprofit Ability Assessment〉(以下稱「非營利 DNA」),於 2018 年 11 月另再發佈了另一個名稱相似的報告〈The Digital Nonprofit Skills Assessment〉(下文以「非營利 DNS」代稱)。快速回顧非營利 DNA 之重點,一般認為,決定數位轉型之成敗可區分為 3 大關鍵:人、過程和科技。故非營利 DNA 以貫穿此 3 大要素的問卷設計,調查受訪 NGO 在「準備就緒與否」、「成員的技術操作知識能力」、「處理業務的應變」、「科技」、「資料數據管理」、「資源投注」等 6 大向度相關問題,以評斷所謂的NGO 數位能力。
非營利 DNA 以整個組織的數位能力得分狀況,來辨識 NGO 在數位轉型路徑上的進程。而非營利 DNS 則是再以數位能力當中「人」為評量重點,欲了解 NGO 現階段對於具體細節的數位操作技能水準。相較於過程和科技在數位轉型的自主性低、不可控制變數大,「人」的因素左右適合的工作人員、善意的團隊風氣、能巧妙運用已有的科技,應變出更有效有用的流程⋯⋯,故將之拉出來更仔細地討論,協助 NGO 用以決定組織所需的數位技巧、了解 NGO 跟同儕相比的表現水平如何、透過評量問卷的「數位技能框架」(請見下文更詳細的介紹),來了解自身(組織與個人)在六大類數位技巧的表現強弱。數位技能框架 Digital Skills Framework
NetHope 參考了其它產業發展出的模型,數位技能框架希望以更直觀的表示,協助 NGO 找到更好的新方法,指引 NGO 人員建立有目標的能力,強化與學習規劃,除持續精鍊自身技能外,同時幫助組織進行數位化轉型。
科技素養 Technical Literacy
足以熟練地駕馭重要科技,提高效率、有效地理解使用技術工具,以便近用、管理、評估、創建和溝通。此條件也是「數位技能框架」倚賴的基礎。
適應協作 Adaptive Collaboration
建立有效的數位團隊,共享相關資源與分擔任務。透過良好的協作技能,人們可以跨地域,文化,社會和語言等障礙,積極有效地工作。
處理複雜問題 Complex Problem-Solving
NGO 往往是因各式龐雜的社會議題而生,為了解決複雜問題,NGO 人員需要知道如何處理、詮解釋、分析和溝通數據,並使用它來做出正確的決策。
數位責任 Digital responsibility
理解使用工具的風險和局限,以安全可靠方式來處理資訊(尤其是服務受益者的相關訊息)。
企業家精神 Entrepreneurial spirit
大膽嘗試不怕失敗的態度,並足以對結果負責,此即企業家精神 — — 用新的眼光看舊的問題、過程,敢於冒險挑戰老套作法。
創造力和創新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以不同的思維或透過優先次序等分類的連結,來刺激想法或修正原創概念。這種促進創意的過程對組織有許多好處,包括建立嶄新文化和團隊意識。
非營利 DNS 調查結果
這份問卷的問題設計是以上述 6 大項各提出 3 道相關問題,其評分則是 1 至 100 的分數等級讓受訪者分別為自己服務的組織與自己個人表現來打分數。最終這份調查收集到了49 個 NGO 旗下 331 名工作的問卷結果,在原報告的附錄部份已有完整詳細的說明,本文就不再贅述。從上圖即可看出,受訪者估評其組織在:數位責任、適應協作、企業家精神三項的得分低於總平均數 60 分,故最終之結論亦環繞著此 3 大要項,建議非營利組織在朝向數位化轉型上可注意的著力方向有:
-
NGO 需要學習、掌握一些新技能,尤其是保護其服務受眾免於因數位工具與數據資料的風險、偏頗和限制。這是反應在「數位技能框架」第 3 項「數位責任」相關技能之強化。
-
數位工具的引入採用,讓團隊跨空間時差的協調能力大大提高,也帶來了全新工作模式,例如參考軟體開發的敏捷模式能更快速及時地回應、適應外在環境的變化與客戶反饋,進行必要之調整。
-
培育企業家開創式文化,提高 NGO 勇於大膽嘗試實驗,以及願意承擔失敗、提高風險管理的容忍值。
這份調查顯然和台灣的 NGO 並無太大交集,其最後提出的結論建議也僅止於空洞文字而未見具體的作法或深入的案例分析。但決定還是寫一篇介紹,除了算是延續「非營利 DNA」專案的完整度,主要還是筆者在思考過去作了二次(失敗的)臺灣 NGO 網路數位調查教訓,如果還有的話下一次的話,到底該怎麼定位與調整,國外的組織又是如何看到非營利數位能力這回事。例如非營利 DNS 其問題選項設計提出的「數位技能框架 Digital Skills Framework」是否適足以套用在臺灣 NGO 產業部門?我們又該如何找到適合評量臺灣 NGO 數位能力表現的尺標?這樣的尺標又代表什麼意義?
或者更簡單的疑問是,當政府部門、商業組織、公民團體全國上下異口同聲地宣稱打造科技島2.0、3.0,到底有沒有一個比較嚴謹的基礎調查足以支撐可稍了解臺灣(各產業)的數位化能力現況,又或者,談數位化、國家數位化、社會數位化、政府數位化⋯⋯時,在才知道主事者是在玩真的還是寫作文而己。延伸閱讀如何衡量倡議成敗? 5 大面向,協助組織評估影響力從文化核心,翻轉募款困境——草根組織募款聖經《Fundraising for Social Change》導讀.google {left:100%;display:inline-block;position:fixed}
займы на карту без проценто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