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 專欄/童工、移工、身障者,良好工作權大不易

 

2015 年 9 月,聯合國(United Nations)發佈了《翻轉我們的世界:2030 年永續發展方針》,並規劃出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作為 2030 年以前,成員國跨國合作的指導原則(參見世界正在翻轉!認識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其中,第 8 項目標是「良好工作及經濟成長」(Decent Work and Economic Growth),希望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業,讓每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SDG1000X600

目前全球失業人口從 2007 年的 1.7 億人增加到 2012 年的 2.02 億人,其中有 7500 萬是青年,且全球有接近 22 億人每天生活在 2 美元的貧困線以下。要想脫離貧困,有穩定、收入合理的工作是重要途徑。

聯合國發展計劃署 UNDP 於 2015 年發佈的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指出(詳下圖),目前全球約有 73 億人口,其中 19 億人為孩童(14 歲以下),48 億人為勞動年齡人口(Working-age population,15 至 64 歲),其餘為 65 歲以上人口。但許多人的潛能卻被許多不合理、看不到未來的工作所抑制,甚至阻礙了人類的發展(圖中紅色部分),例如:15 歲以下的童工議題(Child Labour)、強迫勞動(Forced Labour)、流離失所的難民就業問題(Forcibly Displayed Unemployed)等。

不同面向的全球就業人口/資料來源: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Office

不同面向的全球就業人口/資料來源: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Office

國際勞工組織(ILO,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對「良好工作」的定義是,良好工作集合了人們對於工作生活的期望,包含擁有從事具生產力並給予合理薪資的工作機會、在工作場所的安全、家人的社會保障、具有個人發展前景、社會整合、擁有表達個人疑慮的自由、能組織及參與可能影響個人生活的決定,以及男性及女性能擁有相同的機會及對待。

而在「良好工作及經濟成長」的子目標中提到,2030 年以前將大幅減少失業、失學或未接受訓練的年輕人,並實現不分男女、不分國籍、不分年齡、身障與否,皆能有同工同酬的待遇。另外,更急迫的是,採取立即且有效的措施來消除最極端形式的童工、實行危險工作的國際勞工,解救正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工作者,保護他們的權益以及促進工作環境的安全。

Medics from Niger give free medical consultations to the population

以下,我們將更深入探討童工(Child Labour)、國際移工、身障者在追求良好工作時所面臨的挑戰與困難。

1.68 億童工未來被剝奪

童工的定義可歸納為 2 點:

  1. 對於兒童心理、生理、社會及道德上有所危害;
  2. 該工作剝奪兒童接受教育的機會、迫使他們提早離開學校、企圖結合學校要求兒童進行長時間且繁重的工作。

因此,並不是所有從事工作的兒童都屬於童工,若該工作不會影響孩童身心健康、個人發展或教育機會,便不屬於該範圍,例如:從事家務事、勞務交換(無論金錢或實物)、家庭代工(無論支薪與否)等皆稱作受僱用兒童。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celebration in South Sudan

截至 2012 年底,全球統計約有 1 億 6800 萬童工,占世界兒童人口總數的 11%,其中約有 8500 萬兒童從事可能對健康、安全或身心發展有危害的危險工作。在低所得國家中,童工占該國兒童人口比例約為 23%,以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的比例最高,每 5 個孩童中有 1 人是童工。

在低所得國家,童工有如此高的比例並不意外,但其實開發中國家才擁有最多童工人口數,其數量約為 9300 萬;即便在中高所得國家中,平均每 100 名孩童中也有 6 人是童工。這些兒童可能因為貧窮、社會脆弱性(social vulnerability)、接受教育的管道不足、教育品質低落或因性別而承受特定的社會壓力等因素,被迫離開學校。

15673150082_7fea58cf1d_b

15–17 歲童工從事危險工作的比例是所有年齡層中最高的,ILO 也呼籲在所有形式的童工中,應該優先處理從事危險工作者。ILO 的《學校到工作轉換調查》(SWTS,School-to-Work Transition Survey)指出,在低所得國家,大約有 20%–30% 的青少年在 15 歲以前就中斷學校教育並開始工作。

研究人員發現,提早離開學校的青年,未來繼續從事危險工作的機率依然很大,由於教育程度低、沒有長期穩定的工作經驗,加上良好的就業機會不足,使這群童工在步入成人勞動市場後產生就業困難。童工的問題,不僅影響其當下的生理及心理健康,長期而言,也抹煞了青少年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1.5 億國際移工的永久抗爭

移工,又被稱為國際勞工。廣義來說,不在原國籍工作,而受僱於其他國家企業的工作者皆被稱為移工。通常人們對於移工的認知是「為了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而出走的人們」,而生活在臺灣的我們,更直接就將移工就業和東南亞勞工畫上等號。不過,若將目光放遠來看世界,在全球化發展的環境下,現今,在 2 億 4400 萬的國際移民中,移工就佔了 1 億 5000 萬,如此的國際間移動也成了國際議題,影響了多數的國家。

4324802921_884f69dc76_o

在移工輸入國方面,移工幫助了該國的就業成長及發展,原國家也受惠於移工在外賺取的匯款以及他們在外地工作時所習得的技能和經驗。不過,看似完整的經濟循環其實也隱藏了許多挑戰,多數的低技能移工面臨嚴重的虐待和剝削,也遭受限制行動、被非法販賣等不合理對待,而這樣的挑戰在在衝擊移工的權益。

為了提升移工的就業狀況,並且讓他們的工作效益達到最高,建立雙贏局面,ILO 提出了「移工制度建立多方架構」(Multilateral Framework on Labour Migration),規畫了許多指導方針提供給國家內、區域內的制度建立者,作為改善移工就業制度的參考。

60385629_d0368f7c7a_b

從 ILO 所規劃的多方架構中可以了解,移工對於全球的貢獻超乎我們的想像,除了鞏固移工輸入國的經濟發展,也可藉此消弭貧窮。以臺灣為例,這些移工們是幫助我們建立起「現代化國家」形象的重要功臣,協助我們建造大型建設,也是填補臺灣勞動力空缺的一大族群,撐起臺灣的基底工作,可說是促進臺灣繁榮的無名英雄。

然而,繁雜無效率的申請制度、臺灣人無形建立的藩籬都一再顯示出對移工的不重視,期望在不久的未來,大至政府,小至個人,都能正視移工議題,儘早建立一個友善移工的環境。

10 億身障者平等工作權大不易

身障者的聲音常被忽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和世界銀行(Work Bank) 2011 年的調查,全球每 7 個人中,就有 1 人是身心障礙者,總人口約 10 億人,且大多數的身障者都沒有機會展現自己的能力。

「歧視」是身障者在就業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問題,如下圖二所示,不管是在高所得或低所得國家,身障者的就業率都遠低於一般人的就業率,也可以發現,在低收入國家,女性身障者的就業率(20%)更遠低於男性身障者的就業率(59%),差距約為 3 倍。

一般人與身障者就業率比較 — 依高、低所得國家分類

一般人與身障者就業率比較 — 依高、低所得國家分類

在臺灣,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截至 2014 年 12 月底為止,身心障礙人口數約有 107 萬人(不含植物人),身心障礙人口占總人口約 5%,一半以上的身障者為 15 歲以上、未滿 65 歲。身障者的勞動力人數約 21 萬,勞動力參與率為 19.7%,其中就業者約 18 萬人,就業率約 89 %,且以從事低技術、低薪資工作為主;特殊教育與就業專長也未能有效連結,且仍然無法完全獲得就業、社會參與、交通、居住、醫療服務的平等機會。

聯合國於 2006 年頒布了「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要求各會員國共同致力於實現身心障礙者平等享有各種人權和基本自由,並增進對身心障礙者固有尊嚴的尊重。臺灣也於 2014 年 8 月由立法院三讀通過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訂定同年 12 月 3 日為國際身心障礙者日。

7424211154_3b4c17a76c_b

目前整體政策發展方向是工作環境友善化和增進能力與機會,讓身心障礙者享有與其他人平等的工作權利,包括在開放、融合與無障礙的勞動市場和工作環境,自由選擇與接受謀生工作機會的權利。透過這些改變,期許有天我們所打造的制度與環境,能讓身障者自由自在、有尊嚴、平等的生活。

爭取良好工作,促進社會包容性,讓經濟永續成長

聯合國希望透過此目標,更加促進社會的包容性,讓每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達到全面且具生產力的就業,同時使經濟永續成長。

在童工方面,倘若世界上所有的青年都能夠接受完整教育,未來能學以致用、找到自己有興趣、熱情的工作,如此一來,經濟不成長也難!

另外,國際移工對一國的經濟成長貢獻是無庸置疑的,倘若沒有完備的移工政策來保障他們的權利,移工人才將紛紛選擇其他制度更完善的國家。此時,政策不完善的國家便有可能形成低階技術人才短缺。

身障者的能力和普通人無異,只是大多數國家缺乏包容心,身障者大多無法發揮才能,若是透過法律制定、打造身障友善環境及改善社會風氣,使身障者獲得更多的權利與尊重,並協助他們實現自我,找到對的舞臺,他們其實也可以發光發熱,貢獻國家經濟。

以目前各國的現況來看,童工、國際移工、身障者的就業問題大多仍依賴法律支撐,方能使所有個體受到保障。若是有天社會更進步,大家有了包容心及國際觀,我們就可以減少立法所需的資源及時間,去從事產能更大的事,如此一來,經濟,不成長也難!(延伸閱讀:GDP已經過時,現在都看SPI

 

共同編作:陳昱築、林政諺、許恆銘、黃敏柔、王怡文、呂弈欣、邱品璇

資料來源:

  1.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5 : Work for Human Development。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http://www.ilo.org/ipec/facts/lang–en/index.htm
  3. World Report on Child Labour 2015 – Paving the way to decent work for young people, International Programme on the Elimination of Child Labour (IPEC)。June 10, 2015
  4. Global estimates and trends 2000-2012 – Marking progress against child labour, International Programme on the Elimination of Child Labour (IPEC)。September 23, 2013
  5.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6. ILO Multilateral Framework on Labour Migration。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GENEVA
  7. 點亮臺灣。身心障礙者權益政策。
  8. 103 年身心障礙者勞動狀況調查統計結果。臺灣就業通。

Impact Hub Taipei 台灣好室

起源於英國倫敦的 Impact Hub, 是由各個在地空間所串連而成的全球網絡,扮演著創新實驗室、企業孵化器和社會企業社群中心等多元角色。發展至今,全球已超過 85 個實體據點、擁有 12000 多名會員。 2015 年 6 月,台灣好室有限公司(Hub Taiwan Co., Ltd.)將此國際品牌引進臺灣,成立 Impact Hub Taipei 。我們相信透過匯集「永續發展」、「共享經濟」、「社會創新」的團隊,提供不同背景、專業和文化的會員彼此連結、交換想法與合作的機會,並透過適當的協助與媒合,進而發揮對全球永續發展的正面影響!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