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社區志工事件(二):社會行動的基本功
編按: 黃憲宇老師是資深的偏鄉教育工作者,在原民部落工...
編按: 黃憲宇老師是資深的偏鄉教育工作者,在原民部落工...
2015 年 4 月,南投仁愛鄉互助村出現了「傻志工」...
財團法人劉曜瑋青年國際志工基金會為積極推廣國際志工服務精神及理念,鼓...
每位國際志工帶著各自不同的目的,踏上了海外服務的旅程。不過,一到兩年異鄉獨自生活,服務工作和生活環境的新鮮感,或許兩三個月後便逐漸消退,接下來的日復一日又該如何度過。有人兩年時間,走向更明確人生追尋;有人兩年時間,仍是原來那個我;有人兩年時間,喔~原來兩年已經過了。在海外的生活,不如台灣社會的緊湊,甚至許多國度步調緩慢,生活態度悠哉,置身其中想快也快不起來。因為,國際志工擁有最多就是除了時間,仍是時間。
《105號公路 : 泰緬邊境故事》作者黃婷鈺和國際NGO工作者褚士瑩,和大家分享國際志工的現實面,志工不是英雄,甚至不一定能為當地帶來正面影響。比起付出,志工更該抱持學習的心態,和當地人相處、學習他們做事的方式,並找到非做不可的裡由。
政治大學地政系四年級的柯心聽2011年寒假參與印度志工服務,觀察到國際志工總是來來去去,於是決定以「永續服務」的想法,組成「Incredible India 一趟愛的旅程」團隊,與團員到當地教導小朋友英文、數學、及中國傳統文化。她說,在那邊不只要有備案一,還要有備案二、三隨機應變,除此之外還要刻苦耐勞,擺脫舒適圈才能開心的投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