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觀察報告:「國發會Online第二發」自由經濟示範區深度溝通-國際健康篇
自經區引起社會各界質疑,5月28日國發會邀請多家網路媒體參加「國發會Online第一發,自由經濟示範區」記者會,嘗試透過網路直播並直接與網路媒體溝通,但第一次最讓人批評時間不足,雙方無法充分討論。國發會也在7月21日、7月24日、7月31日、8月4日分主題舉辦「總體政策篇」、「國際健康篇」、「農業加值篇」、「教育創新篇」,於YOUR SPACE 舉辦四場溝通會。NPOst今天也到現場提問,並以此文作為現場觀察記錄。
民眾到底可不可以參與?
首先,主持人先表示,此次所有問題無論是民眾,或是電子媒體與網路媒體,都可以在二周前在hackpad進行提問。不過,在國發會的官網首頁,除了直播畫面之外,看不到任何民眾可參與的提問頁面。
NPOst在今日溝通會之前,收到的通知全是國發會私下透過臉書與e-mail通知,並未看到檯面上有任何邀請民眾參與的消息在網路流傳。而今日現場也事先報名才可入場參與,一般民眾不易進入場內。
因此,NPOst在提問之前,先質疑主持人所說的「一般民眾也可提問參與」的說法。主持人回應,第一場活動(7月21日)的確有民眾參與提問,但也坦承國發會在民眾參與部分的宣傳並不足夠。
五年、十年之後國內國際醫療的醫護人員成長人數 評估要今年底才會出爐
NPOst最主要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先前政府在談到自經區的國際醫療園區,都並未將原本發展已久、且現在仍在持續擴展的各地國際醫療中心,一併納入估計與討論。因此我們想問,國發會與衛福部是否對於目前、五年、十年之後投入國際醫療產業的醫護人數比例,有一個整體評估數字?
針對此點,衛生福利部醫藥司司長李偉強回覆,台灣目前的國際醫療都以中小型的健檢、醫美為主,目前總數約為47所,而台北北投、花蓮、金門也正在發展國際觀光醫療中心。但李偉強一直回避國際醫療醫護人員預計增長幅度的問題,待NPOst追問之後終於坦誠,目前仍未有自經區園區與(園區外的)國際醫療的整體評估報告,並表示該報告預計今年底才會出爐。
進退場無指標 全交給市場機制 政府:「競爭過度就會自然凋零。」
而NPOst所問的第二個問題,是關於若國際醫療導致國內資源遭排擠,政府是否有評估方式與落日條款?也就是說,如何評估自經區國際醫療「做得好」或「做不好」,此兩者的指標有哪些?而達到哪些「做不好」的「指標」時,政府會啟動落日條款?
首先,衛生福利部次長林奏延回答,預估示範區僅會有1-2處,但全台各地包括桃園、台中、彰化、高雄等地都有意願爭取示範區,但政府並未對示範區數量訂出上限。而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亦沒有直接回答說出「做得好」與「做不好」的指標;但他卻說到,若示範區醫療園區(實體)做得好,可帶動全台各地的國際醫療院所(虛擬),但此說卻與先前所說的「翹翹板」說法矛盾(實體國際醫療園區會排擠虛擬國際醫療)。而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王宗曦回應,若實體與虛擬都發展得很好,醫療人力供不應求的時候,將會放寬醫護人員培訓名額。
(總而言之,聽起來是政府並未發展出具體退場指標,一切由「市場機制」決定。)
病後人生站長羅佩琪也指出,照護人力的供給人力與移動狀況,可能是醫護人員的數倍,而政府對於照服員的需求,是否有評估?林奏延回答,目前訓練九萬人,只有三萬人在做長照,就算兩百床每個人都聘一位,比例也是非常低。但羅佩琪對此回答並不滿意,相信她稍後可能會有更多回應。
此次國發會的網路直播由Bookshow提供技術支援,Bookshow偉伶說,今日最高同時線上觀看人數為39人,比7月21日「總體政策篇」最高同時線上觀看人數72人少了將近一半。
總體來說,今日的討論時間相較於第一發記者會,討論時間很足夠,雙方都有充分時間將彼此的問題問清楚、答案說清楚。只是,對於許多觀眾甚至是媒體朋友來說,太多問答時間就像是一場混亂的戰爭,無從分辨政府是否確切回答媒體的問題,還是轉個彎就把問題回避了。
不知未來類似溝通會甚至公聽會,是否可以建立更完善的討論機制,比如說,建立公正陪審團機制、或是場外解說機制等,讓雙方爭論點的呈現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