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身障朋友登上百岳後記–不是為了勵志,是為了開心!

0

照片由權國瑋導演提供

文/楊家琪(社會工作者)

2013年夏天,坪坪首登百岳

帶著呼吸器、血氧機,坐著輪椅的罕見疾病朋友坪坪,在爸媽、志工、醫師的協助下,登上人生第一個百岳,海拔3416公尺的合歡山主峰。

上山、下山途中,因為路面不平造成的顛簸,坪坪是由爸爸跟志工叔叔、姐姐們輪流抱著、推著笨重的輪椅,緩慢的推近山頭,再緩慢的下山。許多的山友為她加油打氣,或是協助推一小段。這樣的畫面在許多人眼中看起來不可思議,這個不可思議背後很重要的潛意識是:一個要依靠輪椅出門的朋友,怎麼會來登合歡山?

坪坪的挑戰成功不僅帶給自己信心,更帶給許多身障朋友信心,同時也開始第二批身障朋友登百岳的醞釀。

2014年夏天,再次挑戰合歡山主峰

包括坪坪在內的七個行動不便朋友在發起人的邀請下,決定一起挑戰登合歡山主峰。這是一個需要決心跟承諾的行動。

合歡山雖然是最容易親近的百岳,但它仍是海拔超過3000公尺的高山,一般身體沒有特別情況的人都有高山症的可能,對於行動不便、身體有特殊疾病的朋友,其身體狀況是否能夠適應高山氣候的快速變化、氣壓改變帶來的含氧量變少等等,是更讓人關注也擔心的地方。

此外,雖然登上合歡山主峰有一般可供汽車行駛的道路,但坡度極大、路面多處破碎,一般行動自由者可能都需花費一些力氣跟時間,更何況是平常極少登山、爬山經驗不足、需要倚靠助行器、輪椅的朋友。即便是電動輪椅,也需要馬力夠大、爬坡力夠強,才比較有機會最接近山頭。但從山頭休息平台到標高處,是完全的沒有坡道、階梯的原始狀態。雖有前人踏出的小路,但仍需跨越高低不一的石頭,這是輪椅或助行器的朋友極難克服的關鍵。有時候連兒童或老人都不易完成。

也許有人會說:這麼危險為什麼要去?台灣可以去的地方那麼多,為何一定要這裡不可?

我們也明白困難跟危險,所以除了團隊中有專業醫師/護理師隨行跟完整的救護設備外。在活動正式舉辦之前,參加的朋友一定要參加說明會,並且經過多次的體能、技巧訓練。除了確認體能/身體狀況,確定是否能夠忍受顛簸或爬坡,輪椅設備是否足夠/適當,能否接受大自然的日曬、雨淋,同時也讓專業醫師了解每個人的基本生理狀態,一旦於高山上有異狀能馬上察覺。而這些行前訓練或討論(包括臉書上的交流),還牽涉到另一個關鍵:團隊成員彼此的熟悉、默契培養,才能在活動中互相支持、信任、陪伴、幫助,這是活動成功的重要關鍵。同時也培養醞釀彼此不輕易放棄的精神與態度。

此外,我也想說:為什麼要因為身體的限制,而剝奪行動不便者享有跟非行動不便者一樣生活,一起親近大自然,認識台灣的機會?

一個成熟友善的社會,是透過各種方式讓每一個人享有平等與公平。因此,當身障學生在學校需要相關的協助時,不是找學校麻煩,而是跟學校一起創造讓每一個人都能順利求學、吸取知識的機會。而這只是基本人權。

請不要用障礙來說激勵的故事,而是營造無礙環境

在這一次的活動中,我們確實遇到一些環境中的不友善,例如因為要阻擋車輛進入,所以登山口有大門阻擋,雖然旁邊有小路,但仍有鐵欄杆。今天,為了避免車輛進入破壞生態,我能理解並接受有大門阻擋的需要,但旁邊的小路狹隘到車輛無法通行的情況下,是否還需要鐵欄杆的存在?這是我比較希望能除去的路阻。

另外,沿途的道路破碎不一,雖然聽說也是因為有生態上的考量,但也期盼是否能比照台灣或國外的一些生態地區,以不破壞生態環境太多的方式,架構合適的步道,幫助年幼、年長、行動不便的朋友更容易親近自然,親近百岳。在既有的條件與既成破壞下,通盤的考量跟設計,也許可以讓合歡山成為一座無障礙的百岳,雖然我想應該也是唯一的一座(其他百岳我也不建議)。

而山上只有堆肥式的蹲式廁所,姑且不論臭氣問題,因為坑洞極大,本身即存在一定的危險程度。即便攜帶便盆椅,可能對行動不便或長者來說,還沒開始上就已經無法忍受氣味。因此是否能有無障礙的行動廁所,在兼顧環境與衛生、生理需求下,讓親近合歡不再是困難的事情。

雖然障礙激發的挑戰跟克服的過程,在說故事的時候很激勵人心,但我們並非勵志者,只是一群渴望三五好友一起登上合歡山,一起感受台灣之美的人。而我們也相信許多的朋友跟我們有著一樣的渴望。在我們以社會大眾眼光中所謂的大愛推手來完成這一個夢想的同時,我更希望未來是不需要經過大愛推手的飆汗、肌肉痠痛,就能一起感受高山的美好。也更希望不是什麼大愛推手,而是這些人就是我們的家人、朋友,而我們一起開心出遊。

故事很美,浪漫動人,也許也很感人、激勵人心,但故事從來不會只有一個面向,也從來沒有真的大圓滿的結局。故事往往帶出來的是更多的深思與改變。故事背後挑戰的價值、迷思、黑暗,才是真正故事精彩且可貴的地方。

站在合歡山主峰,回首來時路,怎樣建構一個對每一個人都溫暖友善的空間,怎樣去傾聽、理解不同族群的需要,怎樣讓每一個人都活得有尊嚴,活得自在?台灣很美,台灣人很可愛,但還是有很多地方需要加油!

後記

合歡山畢竟還是海拔3416公尺的高山,仍有可能產生高山反應。因此,我不希望因為未來如果無障礙空間增加更完善後,大家就輕忽高山反應帶來的風險。登山還是希望有夥伴同行,除了互相照顧之外,也多了一些歡樂。當然,事前完善的規劃跟準備還是不能少的喔~。

 

本文由作者授權刊登,原文在此

 


 

請按讚,收到更多好新聞!

無礙身障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