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張居隱。NPOst編輯修訂。
平常不少民眾為發揮愛心、回饋社會,捐物給民間團體,有時會發生民眾看到網友在社群網站,轉貼某民間團體缺物資訊息,沒先進行查證,就直接搶著送物資。甚至民間團體表示物資已充足,民眾不用繼續捐,仍有民眾很氣憤,認為民間團體拒絕民眾的好意很奇怪,因此造成民間團體困擾。
在大量民間愛心的流動之下,接收捐物的民間團體也有難言之隱。民間團體工作人員需處理後續行政工作,包括分送、登記財產清冊、開捐物收據,但大部分民間團體人力有限,那民眾要怎樣捐物,有助減少民間團體的行政成本?
我在民間社福團體工作時,常上網發布募集物資需求、開捐物收據及感謝狀,發現民眾注意以下捐物的細節,可減少民間團體的行政成本。
不再錯捐!釐清資訊細節
民間團體通常會在正式網站、社群網站,或透過網路捐物平台像是igiving公益網、give543贈物網、扶輪公益網,發布募集物資訊息,說明需要的物資種類、數量、品牌、型號及樣式、送交方式及地點。
因為較大型的民間團體,通常由公關或行政部門發布募集物資訊息,再將物資送到提供第一線服務的部門,或請民眾將物資送到指定地點,因此常發生募集物資的地址,跟民間團體的會址不同。
「有就很好了,挑什麼挑?」先收起質疑,看見真實需求
為確保服務對象身心健康、減少不必要困擾,民間團體希望民眾先確定物資能正常使用、清理乾淨再捐,並依服務對象、民間團體工作特殊需求,指定特定規格。
像是服務經濟弱勢家庭的民間團體考量衛生問題,不一定收舊棉被;但收容流浪動物的民間團體,較願意收舊棉被,給收容的動物保暖也不怕弄髒。另外,像是身心障礙服務團體為視障朋友,募集市場單價偏高的知名品牌手機,原因是此品牌的手機螢幕報讀功能,比其他品牌的手機還好用,方便視障朋友操作。
儀式、收據、核銷……更多是你不知道的捐物細節
因部分民間團體人力、場地空間限制,且需遵守專業法規及倫理,保護服務對象隱私,如想舉辦捐贈儀式非易事,需先讓民間團體進行評估和安排。
另依台灣現有公益勸募條例及稅務法規,除捐汽車、電腦這類需列入財產清冊物資,原則沒強制民間團體開捐物收據,但企業捐物常需領取收據以利核銷、領取感謝狀建立良好形象,建議捐物前先知會民間團體,避免民間團體疏漏準備。
捐物思維也講求創新!
現在捐物管道多元,可以開展出更多創新的方式,讓捐物產生最大的影響力。像是自行捐物資可能不符需求,不如捐錢指定採買物資項目,由民間團體自行採買。
除此之外,捐物行動還能串連起公益的支持網絡,像民眾先向身心障礙庇護工場採買全新棉被,捐給服務經濟弱勢家庭的民間社福團體,一次支持兩家民間團體。
所以下次捐物前,可先思考怎麼捐,讓捐出的物資充分發揮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