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為了北極熊——當氣候不斷變遷,減碳是口號,更是行動/2020 地球日特刊

Photo Boards @unsplash

文 / 環境資訊中心。NPOst 編輯修訂。

還記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北極熊開始成為「節能減碳」的代言人嗎?冷氣調高一度、隨手關燈、改用省電燈泡、下班關電腦、選購節能標章家電,總是有北極熊的事。

一切從一隻餓到見骨的北極熊開始⋯⋯

瘦得只剩皮包骨的北極熊引起全世界關注。圖 / Andreas Weith

多年前,捱餓瘦弱、攀在海冰邊緣掙扎的北極熊因報導而引起全世界的關注。近幾年來,北極熊因覓食困難,在覓食途中因體力耗盡而淹死於海中、或增加獵食同類的情況等不斷發生,人們亦聽聞愈來愈多的環境危機,如天氣異常、南北極冰冠融化加劇、海平面因此上升以致島嶼國家陸地面積縮小甚至恐遭「滅頂」等嚴峻消息。

當暖化成為事實,減碳就成為必要。經濟部自 2005 年起推動自願減量措施,和 11 個產業公、協會簽署「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協議,從鋼鐵、石化、 水泥、造紙、棉布印染、半導體、面板等產業開始努力減碳。透過能源管理、汰換耗能的機器等方式,2008 年,才終於看到溫室氣體排放量出現減緩狀況。

當然,減碳成績不只來自於工業部門的努力。1996 年,臺灣第一條捷運、也就是木柵線開放體驗搭乘時,臺北捷運的營運長度是 10.5 公里。之後隨經濟發展,高雄捷運陸續開通,臺北捷運的路線和總長度也持續增加。20 年來,臺灣的大眾運輸越來越發達,大家也早已習慣出門搭捷運或公車的生活。2007 年臺灣高鐵開通「板橋-左營」路線之後,打造臺灣「一日生活圈」,整體交通運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也呈現略微下降的趨勢。2020 年的現在,公共自行車和採用環保引擎的電動車,甚至共享電動車,也逐漸在大街小巷中頻繁穿梭,減碳,已內化成一種生活意識。

臺灣溫室氣體排放量趨勢。資料來源 /行政院環保署。

儘管隨手關燈、使用節能家電等習慣,讓減碳變得更得心應手,但氣候變遷這件事情,卻越來越有感⋯⋯。2019 的暖冬,讓 11 月仍然活在短袖的天氣;持續超過八個月的澳洲大火燒得令人揪心,氣候變遷雖已顯為事實,但人類所面對的氣候危機,卻顯然在告訴我們:不,做得還不夠。

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臺灣 2015 至 2019 年的年均溫,三次創下歷史新高。氣溫和降雨都變得怪異起來,對產業與生活造成了嚴重威脅——農夫抓不準時間播種、該收成的時候無法收成,甚至交通事故、人的脾氣變差,都被研究證實與氣候變遷有關。

減碳行動刻不容緩

天氣已經怪到全球有感,2019 年,在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上怒斥「沒有未來,何必上課」的瑞典小女孩葛莉塔(Greta Thunberg) ,自 2018 年 8 月開始,發起「氣候罷課」(Fridays For Future)行動。當時只有 16 歲的葛莉塔,每個星期五都罷課到瑞典國會外靜坐,要求政府承諾降低碳排量,很快地,這項行動擴散到全世界引起世界性的關注,並成為全球發起年齡最低的社會運動。(延伸閱讀:大人沒告訴你的事:臺灣學生為何要氣候罷課?

除了建立良好的減碳習慣,在生活當中,還有很多可以為地球降溫的方法:

1. 參與公民電廠

再生能源最大的特性就是「分散式發電」,人人都能投資再生能源,或是出租家裡的屋頂放置太陽能板。民眾也可以選擇參與公民電廠的運作,例如:綠主張綠電合作社明華社區電廠陽光伏特家等。(延伸閱讀:發電自用、每年減碳 1 萬公斤,綠能公益讓長照機構向陽光募款!

陽光伏特家是太陽能全民電廠的平台。圖 / 陽光伏特家。

2. 騎乘公用交通工具

以租代買,不僅環保減碳,還能免繳牌照和燃料税!目前 Wemogo shareiRent 都提供電動機車租借的服務。沒駕照、想要運動的朋友,也能選擇如 YouBike、iBike 等公共自行車,隨租隨還也很方便。

3. 物理性防曬幫建築降溫

所謂「心靜自然涼」,如果想要涼,其實只要利用百葉窗、竹簾、黑色網布或是盆栽,就能達到隔絕室外熱度的效果。下次感到悶熱的時候,先別急著開冷氣,多鋪一塊黑布抵擋透出的酷暑吧!


關於世界地球日:

 1970 年 4 月 22 日,美國發起大規模遊行,超過兩千萬人為永續環境走上街頭。這個出乎意料的參與規模,使得每年 4 月22 日組織環保活動形成一種慣例,並從美國逐漸推展到全世界,成為全世界環保主義者的節日和環境保護宣傳日。

在這天,不同國籍的人們以不同的方式宣傳和實踐環境保護的觀念,至今,全世界已有超過 140 多個國家、逾 2 億人參與地球日的活動,臺灣,當然也沒有缺席。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發起 2020 臺灣世界地球日,NPOst 共同響應,歡迎參與這場 50 年來從未間斷的公民運動,作夥罩地球!

環保書單:

1. 《天氣之子》,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2. 《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3. 《藏種於民:全球保種時代來臨!一顆種子,對抗極端氣候、基改風險,打造我們的永續餐桌》,果力文化。
4. 《葛莉塔的呼籲:了解氣候變遷的科學、知識,採取正確行動!》(繪本),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閱讀:

人工智慧能幫忙!運用機器學習,對抗氣候變遷的 10 種方式/2019 NPOst 年會前導報導

亞馬遜警世 林火熊熊!巴西、俄羅斯、臺灣如何因應

 

責任編輯:樂亞妮

核稿編輯:高翠敏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