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菲律賓 500 萬家庭貧窮 以數位化擴大組織影響力 / 2019 NPOst 年會後報導(Gawad Kalinga)

活動名稱:撐起一個地球的好事:公益的數位動員/2019 NPOst 年會

日期:10/18(五)

時間:09:30-17:30(09:00 開放入場)

地點:新光人壽新板金融大樓

NPOst 年會邀請菲律賓最大重建基金會 Gawad Kalinga 執行董事 Jose Luis Oquiñena 來談數位轉型及行動經驗。

Gawad Kalinga (以下簡稱 GK )在菲律賓語中,代表「給予照護」之意,基金會創建迄今 16 年,在菲律賓每省都有據點進駐,宗旨是要終結貧窮,重建貧困者的尊嚴,其目標是在 2024 年達成終結 500 萬個家庭的貧困問題。

面對貧窮輪迴 第一步協助貧困者擁有「自家地址」

目前在菲律賓約有 25% 人口,即 2,800 萬人左右,生活在貧窮環境底下,其中,有人可能居無定所,有人可能日薪不到 1 美元,卻要照顧家庭中的 6、7 個兒女,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又成為新一批金字塔底層的工作者,這些狀況均是因貧窮而延伸出的社會問題。

Jose 指出,許多 NGO 都是先接納這些既有定義的問題再行動,「所以我們走入當地社區,希望以不同的方法,認知問題的核心,希望真正了解這些人的生活環境。」

圖/NPOst 拍攝

當身處在環境有限的貧民窟時,人們心中會產生許多不安,進而影響到個人心態。 Jose 以他出身的城鎮為例,當地有許多甘蔗田,居民一生辛勤工作 40、50 年,無論多麼努力都無法擺脫貧困。因此,GK 希望改善現況,在貧民窟創造制度性的改變,讓居民有更多機會,而 GK 想讓富人承擔更多社會責任,願意分享和付出。

GK 的首要目的,是希望讓所有菲律賓人都有自己的家,因此基金會號召志工深入社區,運用外部捐獻的款項、資源及土地,讓貧困者付出勞力,親手為自己建立房屋,「當他們擁有土地,擁有一個地址,不只能帶來安全和永續,每天從家中起床,對未來的想像也會很不一樣。」

事實上,這項計畫最初不被外界看好,然而結果卻顯示,很多人都願意捐獻土地給貧窮人,「你願意為大家做好事的時候,一切都有可能。」Jose 說。

除了提供資源改善當地環境,重建貧困者心態外,GK 也在社區引進農業培訓,為居民創造更多工作機會,並實施「種子計畫」,培育貧困家庭的青少年擴展前景。至今,GK 服務菲律賓境內逾 3,000 個社區、6 萬個家庭,而這套運作模式更引入其他發展中國家,包括印尼、柬埔寨等地。

圖/NPOst 拍攝

數位工具擴大影響力 收集數據了解菲律賓各區狀況

「我們不只是在做慈善,而是邀請外界投資夢想,以解決更大的問題。」Jose 說。

在到達一定規模後,GK 展開數位化行動,前進菲律賓各地紀錄社群資料。全國約有 4.2 萬個社區,目前 GK 已紀錄 2.8 萬個社區的相關數據,包括農民居住在哪裡、哪個地區的居民最飢餓或沒水喝、各地的農作物是什麼等等,將資料收集統整後,在圖像上清楚呈現,設計出一個可持續的線上平臺,名為「 BWI 」( Barangay Walang Iwanan ),在菲律賓語中代表「沒有人會被留下」。

透過數據了解菲律賓人的背景,可以讓協助行動更加順暢,例如颱風侵襲時,許多組織會來支援,然而在架構 BWI 前,GK 與其他組織並不清楚各地的狀況為何,也就無法第一時間將資源送至需要幫助的地區。

對 GK 而言,數位化只是工具,之所以使用數位工具,是為了實現遠大目標,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即使組織人少,仍能藉此讓夢想做得更大。」

圖/NPOst 拍攝

此外,數位化還能應用在組織的宣傳和捐款上。對外宣傳方面,組織透過平臺建立信任感,不把人排除在外,向其他單位多方宣傳,以「包容」來擴大影響力。Jose指出:「經驗告訴我們,若想幫助 500 萬人脫離貧窮,我們自然需要 500 個接點,才能觸及那些家庭。」

捐款方面,GK 希望在慈善方面能創造新概念,數位工具不僅限於社群媒體,例如 Facebook 或 Twitter,也不只是將數據彙整成報告,而是要讓捐款人得知每一塊錢和資源的流向,追蹤當地發生改變的歷程,「我相信,世界各地有許多慷慨的人,但很多時候我們缺乏具有公信力的組織,將善心引導到需要的人身上。」

透過線上平台規劃行動 改善偏遠校園水資源問題

菲律賓第二大島民答那峨島(Mindanao)的一間學校,距離行政區 5.2 公里,上坡需渡河,近 1 小時才能抵達,和外界資源連結較差,在過去因水資源問題,學生經常喝進不潔淨的水,其中包括供人洗浴、灌溉,甚至被農民噴灑的殺蟲劑污染的水,導致學生腸胃狀況頻繁,也讓 GK 決定啟動計畫,欲將當地社區現代化。

期間,GK 在 BWI 平台上列出居民的需求,同時捐贈者也會列出能捐助的金額,團隊確認項目分配後,再召集志工到當地參與行動,合作協助處理基礎建設,如今校內水資源穩定,能確保水龍頭和馬桶都有水可用,學生胃痛問題也大幅減少。

「這是漣漪效應。當你分享的時候,他人也願意與你分享,後來學校的水資源也向整個社區開放使用。」Jose 說,「沒有人會被留下」並非政令宣傳,而是一種互相信任的社群概念,彼此照顧、改善生活品質,共同作為一個社群前進,藉此來達成不可能的夢想。

圖/NPOst 拍攝

防止政府干預 堅持不參與政治

菲律賓貪污問題根深蒂固,雖然總統杜特蒂( Rodrigo Duterte )上任後,以強人作風打擊貪污,但貪污問題依舊存在。對此,會上有聽眾提問, GK 如何減少被政府部門的貪污行徑影響?

「GK 不接受政府經費,至今經費都來自民間個人捐助,我們希望以自己的方式來影響政府。」Jose 回答。此外,許多菲律賓 NGO 還會碰到的問題是,隨著影響力和知名度增加,組織領導人想參選、加入政府的狀況屢見不鮮,但 GK 的原則是跳脫黨派,堅持不幫政治人物背書,拒絕參與政治。

另一方面, GK 協力建立的房子,來自平民、志工及政府,多人參與背後代表的是,「讓政治意涵降得越低越好」。儘管 GK 提供資源,但貧困者並非平白無故獲得房子,而是付出汗水和時間賺取資源,包括小朋友幫忙鋪石堆都是貢獻,是一種群體以努力支付的「社會貨幣」,「功勞」不攬在某政治人物、某政黨的身上。

Jose 舉例,比如市長在剪綵時不能邀功,因為眼前的房屋是所有人共同投入的成果,「對我們來說,志工非常重要,他們能促成許多遠大之事,而且當越多志工投入,越可以排除政治的影響力。」

圖/NPOst 拍攝

志工團結力量不容小覷 推動年輕人大膽實踐

GK 現在擁有 2000 至 3000 名來自社會不同領域的志工,轉換成社會影響力,等同於 1 億披索(約新台幣 6,000 萬元)的價值。今年夏天,基金會舉辦數百場活動,讓志工前往當地社區協助建房、改善社區環境,好讓貧困者擁有更好的生活。

臺灣作為菲律賓的鄰居,在過去 10 年, GK 也和一間臺灣跨國軟體公司合作,每年送學生志工到菲律賓各地社區體驗,「跟年輕人合作,也會在過程中培養他們更堅定的信念和價值,不只是說故事,而是要身體力行去實踐。」Jose 說。而 GK 正在規劃想在未來提高志工人數,盼能給予更多體驗的機會,同時也能讓學生給在地人更多希望。

圖/NPOst 拍攝

Jose 強調,基金會可說是 1% 靠人,99% 靠希望,「我們要打開希望,打開新境界和想法,開創可能性,因為方向是從過去連結到未來的,500 萬從『 1 』做起,任何人都是我們規劃和使命的一份子。」非營利組織在面對夢想時,不要向「不可能」妥協,「我們的目標,就是要終止貧窮。」


延伸閱讀:

Gawad Kalinga :數位加持下 菲律賓社區重建力大爆發/2019年會獨家專訪

「好事」聯姻 跨越環境生態、翻轉教育、資訊闢謠的對談/2019 NPOst 年會後報導( NPOwer 公益行動家)

 

曾玉婷

文字工作者。喜歡書寫和音樂。志向是真誠對待生活中的每個枝微末節。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