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遙返家路-2017 受刑人之人權暨家庭議題國際交流研討會

文 / 中華民國紅心字會

中華民國紅心字會主辦的「遙遙返家路-2017 受刑人之人權暨家庭議題國際交流研討會」圓滿落幕,臺灣受刑人數居高不下,每年進出監所的人數約 10 萬名左右,如何降低犯罪率,一直是各界關注的重要議題。本次研討會,紅心字會從受刑人家屬服務、受刑人的處遇與人權、受刑人與子女連結、更生人賦歸等幾個層面多方進行國內外的經驗探討。

受刑人家屬服務的部分,紅心字會理事長蕭玫玲提到,犯罪者的家屬往往同時受到來自社會的責難與異樣眼光,成為受到無形桎梏監禁的族群。紅心字會主任江雅筑分享紅心字會嘗試以受刑人兒少為服務核心,讓兒少成為家庭內的關注重點,打破家庭舊有的慣性,重生新的能量。與紅心字會一樣長年從事受刑人家屬服務的 WorldOpenHeart 理事長阿部恭子提及,在日本有犯罪事件發生後,絕大部分的犯罪者家屬會因為恐懼鄰里眼光而選擇搬家,其內外壓力可見一番。北九州市立大學社工系教授深谷裕認為,事件發生後人們習慣會用「主流故事」來理解眼前所看到的資訊,卻缺少對這些事情的「同理」,無論是ㄧ般社會大眾或是受刑人家屬本身,都應該更理解這些狀態,才有機會解決真正的問題。

關於受刑人人權有相當多議題得以探討,本次邀請到臺大法律系教授李茂生論及假釋制度的現況,李教授認為假釋的評估機制並不能否作為假釋依據的重點,應該思考的是矯正處遇與社會內處遇連結的多元化是否已經完備。國立臺北大學社工系助理教授蔡春美,以愛滋收容人的處境為引來探討受刑人健康權的議題,提醒國內應對於受刑人的隱私、醫療資源、醫療敏感度、醫療資訊的教育等層面應有更多關注。

在受刑人與子女連結的部分,丹麥法務部監獄緩刑局高級顧問 Lea Holst Reenberg 分享斯堪地那維亞的監獄正常化原則,認為若僅採用監禁的觀點無助於受刑人出監後的社會化,他們會鼓勵受刑人多談論自己在家庭內的責任,並透過不同方法鼓勵受刑人與子女、家人多方互動。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觀察女性受刑人攜子入監的現況,從不同角度去分享對孩子與女性受刑人的影響,對於這群女性受刑人及孩子們,監所應思考如何提升孩子生活的品質保障,而此議題放置到現行法令中,需要更多的討論與關心。

更生人復歸的部分,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教授周愫嫻建議,國內雖近年來更生人就業的比率看似提升,但在制度上仍有整合空間,另外,社會看待更生人的眼光也應有更開放的調整。挪威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 Sturla Falck,以及挪威藥癮者及受刑人教會社會服務資深顧問 Gitte Svennevig,都共同指出,即使是在挪威如此先進的國家,對於更生人出監後的社會整合仍是相當重要的,從監獄到復歸社會裡的銜接,國家應從醫療、社會福利、居住、就業…等多方協助,而且這些銜接應該要從犯罪者入監後就開始啟動而非出監才開始。

受刑人與其家庭的議題相當多元與複雜,但關鍵是,政府應更有系統地連結資源來多方協助犯罪者復歸,而社會民眾也應放下歧視眼鏡,給這些犯罪者和他的家庭重生的機會,才可能避免犯罪循環的重複發生。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