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一點、說慢一點,聽得比較清楚?」破解與聽損者溝通的 4 大迷思

作者/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日前於網路舉行「友善聽損溝通指數測驗」,200 多位受測者在滿分 5 分中,平均取得 4.3 分的高分,顯示民眾對於如何和聽損者溝通,大多具備正確觀念。但從作答結果發現,受測者對於如何和聽損者溝通,仍存在善意的誤解

究竟哪些溝通方式是人們認為合宜,但事實上可能會對聽損者造成困擾或不適呢?我們將探討常人與聽損者溝通可能發生的 4 大迷思,接著認識聽力損失、聽覺輔具和聽損者的溝通方式,以實際行動破解迷思!

與聽損者溝通的 4 大迷思,如何破解?

迷思 1 :要盡量靠近聽損者的助聽器說話,才能讓他們聽得清楚?

正解:與聽損者說話不需靠太近,保持適當距離,溝通更舒適

助聽器可以把音量放大,所以說話時不需要非常靠近聽損者;反而更應避免對著助聽器大聲說話,因為聲音經過助聽器放得更大,聽起來會相當不舒服。一般而言,保持面對面對談的距離即可並盡量讓聽損者看見說話者的表情和唇形。若周遭有噪音干擾,可降低噪音(例如:關掉電視),或換到較安靜的地方再談話。

迷思 2:未免對方難以理解,要盡量放慢說話速度?

正解:與聽損者說話時,速度太慢,聲音反而不清晰

說話太快本來就易使人聽不清楚,但刻意說得太慢、拉長音節,也會使聲音變得不清晰,跟聽損者說話時只要用正常語速或稍慢的速度說話即可

圖/Warren Wong @ Unsplash

迷思 3:對方聽不懂時,要多說幾遍?

正解:聽損者若聽不清楚,重複述說不如換句話說

聽損者若聽不清楚,可能是某個語音聽不清楚,或某個詞彙聽不懂,此時重複說同樣的話,還是會有一樣的問題。更恰當的做法是換句話說、給予聽損者更多提示敘述,若有紙筆則可寫出簡單明瞭的重點。

迷思 4:聽不懂他在說什麼,請他多說幾遍?或怕他挫折不敢多問,只好放棄溝通?

正解:聽損者發音不清晰時,不妨主動確認聽不懂之處

除了「聽」可能會不清晰,有的聽損者也可能某些語音發得不清楚,即便請他重複說相同的話,狀況可能還是會存在。因此,若聽不清楚聽損者說的話,可把自己沒聽懂的地方提出來向他確認。若情況允許,也可請聽損者寫下關鍵字,幫助理解

同樣是聽損者,聽損程度大不同

其實,若能對聽損者的溝通方法與原理有所認識,會更能理解上述的做法。

聲音是經過外耳、中耳、內耳,轉變為神經訊號,透過聽神經傳送到大腦,才形成我們的聽覺。過程中只要任何一處有差錯,就可能造成聽力損失。

聽力損失需同時考慮「頻率」和「音量」。聽力檢查測試的聲音頻率正是我們溝通時的主要範圍──250 至 8,000 赫茲之間,成人以 25 分貝為聽力正常與異常的分水嶺,若是某個頻率的音量要大於 25 分貝(25 分貝多大聲?約為輕聲耳語的聲音),受測者才聽得見,就代表在該頻率有聽力異常的情形(判斷兒童是否有聽力異常的標準則是 15 分貝)。臨床上,多以 或 個頻率的平均最小可聽見音量,來評估是否有聽力損失。

有的聽損者聽 ㄙ、ㄗ 這類高頻音要 60 分貝的音量才聽得清晰,但 ㄚ、ㄨ 等低頻音只需 30 分貝就聽得清晰;有人則是高頻音聽得比較輕鬆;也有人無論頻率高低,都得要 90 分貝的音量才能聽清楚。簡單來說,即使同樣是聽損者,彼此之間的聽力損失狀況可能大不相同。

聽力表,橫軸為頻率(赫茲)、縱軸為音量大小(分貝)。測驗方式是對受測者播放各個頻率的不同音量,紀錄測得各個頻率的聽力閥值(即能聽到聲音的最小音量),連接個點成折線圖。以成人為例,25 分貝是判斷聽力受損與否的標準,若聽力閥值大於 25 分貝,即有不同程度的聽力受損。圖、參考資料/一分鐘看懂聽力圖 @ 聽力雲

輔具是輔助器具,不是聽覺神器

助聽器是最常見的聽覺輔具,聽力師依據聽損者的聽力損失狀況做設定,助聽器便能將不同頻率的聲音做不同程度的放大,幫助聽損者盡可能聽清楚各種語音。

不過,目前科技還無法完全比擬人類聽力,當聽損者處在吵雜的環境、有回音的場所,或是主要音源距離太遠時,聽損者仍會聽得相當吃力。一句話可能聽起來斷斷續續,或被噪音蓋過。聽不清晰,溝通時自然產生困難。

試著回想你在 KTV 包廂裡,或在行駛中的捷運上接聽手機,是不是很難完整聽清楚電話那端傳來的訊息?

聽損者與人溝通,不再只有手語一途

每位聽損者的聽損程度不同,配戴聽覺輔具後的效果也因人而異,加上年幼時接受的語言訓練不同。因此,聽損者使用的溝通方式也不盡相同,有人使用手語,有人主要以聽語來溝通,但有時需視覺輔助;也有聽損者的聽語能力幾乎與聽力正常者無異。

圖/Steve Snodgrass @ flickr, CC BY 2.0

隨著聽損兒聽語教學的資源和觀念愈來愈普及,即使是重度或極重度的聽損者,也有機會學會傾聽和說話,以聽語為主要溝通方式。不過,生活中仍難免遇到噪音、距離、回響等因素,影響聽損者與他人的聽語溝通品質。

心裡有彼此,話就說得通

其實,無論與我們溝通的對象是誰,多為他人設想一些,就有助彼此的溝通更加順暢。你的溝通態度其實默默影響著你與他人溝通的效果,如若想成為一位友善的溝通對象,你可先從了解自己開始,做這份心理測驗,看看你與人溝通時是哪種隱藏角色!

想瞭解更多如何與聽損者進行聽語溝通的訣竅,請至雅文基金會:溝通新態度網站


延伸閱讀:

不只為了「聽見」/從《聲之形》開始,認識聽覺障礙

你的對話小習慣是否常引起大風暴?從聽覺困難到人際孤立的溝通陷阱

老師要求學童摘除助聽器,雅文基金會:「聽得到,不代表有聽清楚!」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