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工作的街友值得幫,花錢買酒的不值得幫?其實可能都是同一人

文/肥宅(街遊社工)(註)

網路上會被瘋傳的街友相關新聞,大多是賺人熱淚的心靈雞湯類故事。例如賴在店門口的街友,其實半夜幫老闆趕小偷、街友撿了 50 萬拾金不昧送到警察局、街友明明餓得要死,卻把手上的水煎包拿給流浪狗……

社會大眾們把街友區分為 2 種── 一種是善良可憐、需要幫助的人,例如前面講的那些網路雞湯們;另一種是好吃懶做好手好腳不做事的人,例如總是趴在自己家巷口的那個酒鬼廢物,覺得「社會局怎麼不把他們帶走,真是只會吃飯拉屎的公務員米蟲」。

不只是民眾會這樣分,其實我在工作初期時,也在心中默默的劃分 2 個區域── 一區是值得幫助的人,另一區是不值得幫助的人。值得被幫助的案主願意配合社工乖乖存錢,努力找工作;不值得被幫助的案主則花錢如流水,錢都拿去買酒或強力膠,要他去找工作就像要他的命,而且沒事就來找你討福利,活在世界上的每一天就像在等死。

我想要把資源給值得幫助的人,讓他自立並有機會脫離流浪生活;想要只拿最低度資源給不值得幫助的人,讓他不要死就好,並期待哪天他會出現正向的改變,讓我在心裡默默把他放回值得被幫助的那一區。

街友應該被分為值得幫助的人和不值得幫助的人嗎?圖/Blowing Puffer Fish @ flickr, CC BY 2.0

抱病努力工作 & 福利依賴,都是同一人

隨著工作的時間拉長,我發現值得幫助的人與不值得幫助的人,中間那條線越來越模糊了。

我的工作是培訓街友成為導覽員,導覽的門票收入讓導覽員的生活更好。大部分的聽眾喜歡這種讓街友出去工作賺錢的計畫,相當信奉「給他魚吃不如給他魚竿」信條。雖然很想質疑聽眾們,你真的知道池子裡還有多少魚嗎?健康狀況差的釣魚人有能力拿著魚竿釣到足以吃飽的量嗎?但我也不想把場面搞得那麼絕望,所以通常只會很歡樂的介紹我們的服務方案。

臺下的聽眾常常在聽完介紹後,點點頭說他們真的很棒,覺得街友其實很努力,還問我們的服務對象是不是有挑過,只服務那些很認真生活的無家者?「其實沒有喔,你現在看到的 OO 啊,如果我們早 10 年碰到他,他還是個在艋舺公園喝得醉醺醺的酒鬼喔。這個 XX 也是,錢賺到都去簽牌了。這些大家現在覺得很努力的人,其實以前也是大家常看到的那樣子。這些人只是缺少一個機會,擁有舞臺發光發熱。」臺下的人會很政治正確的點頭,政治正確的充滿弱勢關懷的精神,然後簡報就政治正確的結束了。

值得幫助的人與不值得幫助的人,中間那條線越來越模糊了。圖/Nina Marie @ Pixabay, CCo Public Domain

前幾天,某個醫院的社工團來參加導覽。他們預約的路線剛好導覽員生病住院去了,由我代打。我向他們說明原本預定的導覽員住院始末,其中一位社工瞇著眼,不確定的問:「妳說的那位導覽員,該不會是 OOO 吧?我是他的社工。」我驚喜的說「哎呀,原來妳也認識!那我就不用多說啦!」她繼續皺眉懷疑的說「OOO 會導覽?!我認識他啊!他前幾天才剛來找我!他每次來我們這邊開掛帳單都一副要死不活的樣子,而且超盧,妳不給他就死賴在那裡。」她只差沒講出「煩人的傢伙」這字眼,旁邊的同事點頭如搗蒜,跟著附和:「對啊,他在我們這邊超久了,真的是⋯⋯」從表情上完全可以讀出導覽員給她們造成了多少困擾。

我替他緩頰:「但他在我們這邊很努力喔,他怕住院就不能賺錢了,抗拒看醫生很久。每次給他工作機會他也都很珍惜,遊客很喜歡他。」結果換她們驚訝的張大眼「他這樣也能帶導覽喔?!哇,跟在我們這裡差好多!」

明明是同一個人,同一個生命階段,在醫院社工面前與在擔任導覽員時卻有完全不同的樣貌。在社工面前看似超固執的福利依賴(註 2)個案,在我們的計畫裡卻是抱病努力工作的人

超固執的福利依賴個案,有可能也是抱病努力工作的人。圖/josemdelaa @ Pixabay, CC0 Public Domain

複雜多樣的特質,如同你我

與前輩分享我的發現時,她也回憶起剛開始工作的時候。「那時候我當遊民外展督導,我們每天都會發麵包。那個皮膚很黑、白內障的個案妳應該聽過吧?他流浪很久了。我其實覺得他很惹人厭,每次來領麵包的時候都會故意要佔便宜,像是插隊啊,或是大小聲,好像是我們欠他的一樣,我對他印象一直很不好,覺得他就是福利依賴

某一次我騎車的時候,在路邊看到一個人在舉牌,那天太陽超大,熱到我光是在日晒下等紅綠燈,就覺得我要死了,卻看到那個舉牌的人身影很熟悉。我認真一看,發現,咦,那不就是那個死皮賴臉的傢伙嗎?他定定的站在沒有陰影的地方,不知道舉牌舉了多久,地上都是他滴下來的汗水。我光是等個紅綠燈就被晒得受不了了,真不敢想像他常常站 8 個小時以上,到底有多辛苦?」

圖/By Treknad @ Pixabay, CC0 Public Domain

「原來這個人這麼認真工作,我對他默默改觀。他後來來領麵包的時候,我就可以理解他為什麼會在我們面前有那樣的表現了。其實啊,大家覺得懶惰的街友,跟那些很努力的街友,都很可能是同一個人。他白天努力工作的樣子看起來很勤奮,舉牌結束後買一瓶米酒犒賞自己,躺在那邊喝,卻變成大家口中不值得同情的對象了。」

一直都是同一個人啊。勤奮的、懶惰的、可憐的、充滿心機的;有時候很正向,有時候很低潮;非常努力,但偶爾也會軟爛到無法爬起來,這些乍看之下互斥的特質,形塑成一個立體的人。也正如我們在座,每個如此普通的人。

我們與無家者之間,真的沒有如此不同。


註解:

1.街遊社工:旨在協助策劃以街友為導覽者的「街遊」導覽行程,期盼更多人透過不同、多樣的視角走入臺北,了解街友的生命經驗,並打破諸多對街友不友善的刻板印象,改善汙名。更多訊息:街遊 Hidden Taipei

2. 福利依賴:不同的研究角度對「福利依賴」(Welfare dependency)有不同的定義,但從各定義中發現,「福利依賴」一詞主要是探討經濟層面(in cash)的福利資源使用情形。該理論認為人們若長時間領取社會福利,會造成不願工作的問題,因而政策往往爭論究竟誰值得幫助、誰又不值得幫助。(資料來源:每天簡單學社工/王韻雅(2012)。福利資源過度使用之研究──服務提供者觀點之分析)


延伸閱讀:

七成街友有工作,九成非自願:你真的了解街友嗎?

「我不是街友,我只是睡了 3 年遊民收容所。」街友群體的認同歧異

年逾 90 臺灣舉牌 13 年,就盼回家上個香/《無家者》書摘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