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士瑩專欄【阿北私會所】轉職進 NGO 之後發現工作跟我想的落差很大,該怎麼辦?

0

編按:

NPOst 邀請資深國際 NGO 工作者褚士瑩阿北隔空問診(大誤),回答關於非營利工作領域的問題。無論你是志工、NPO/NGO 工作者、捐款人、有志投身公益者,都可以來填表單問問題喔!褚阿北每週將抽出 1-3 個不等的問題來回答,現在就來舉手發問吧!

想要伸展抱負的 NGO 工作者:

你好,我看了你在《天下雜誌》的專欄,受益良多。因為目前對繼續留在 NGO 工作,還是回學校念書的決定所困擾,所以寫信請教。

我先前在上市公司做了幾年,後來想要用我會的東西為這個社會貢獻一些什麼,決定到 NGO 工作。

但到了 NGO 後發現這份工作雖然對我來說是有意義的,可是因為組織內部的限制,讓我無法完全發揮我過去的專長/專業。我一方面很希望在這個組織繼續工作;但也非常擔心繼續下去就用不上我的專業技能而被淘汰;另外,目前的工作其實非常容易且枯燥,對我來說完全沒有挑戰性,也沒有任何晉升機會。我有試著提出我可以做的許多 project,又因為組織內部的某些問題而持續被延誤或取消。

我想要用我會的東西來為這個社會貢獻什麼,又想要從中學習到更多,這樣是不是太貪心?我應該再給這個組織一個機會,選擇進入社區做同樣對我來說很枯燥的社區工作嗎?

突破盲點的褚阿北:

「非主流」派的煩惱,要用非主流的思考來解決。

其實這個問題本來是投到阿北在宇宙銀河系另一段「哲學諮商」專欄的,但因為內容是 NGO 工作,就被主編踢到這裡來了。這種感覺好像是「你們這種 NGO 人的問題,請自己關起門來解決吧,別人才沒有興趣呢!」所以 NGO 工作者是不是很容易被邊緣化,被認為不是「一般人」呢?換作是一個一般上班族提出問題的話,一定不會被送到這個銀河系的黑洞「轉診」的啊⋯⋯(編按:阿北為什麼要挑撥我們呢!NPOst 跟天下獨評的哲學諮商室可是互為好姐妹~)

首先,請你先接受一個事實在社會主流的眼光當中,你是一個「非主流派」,不是一個普通人。雖然我們沒有見過面,也不認識,但我可以放心推斷──既然你不是普通人,選擇去學校或是在上市公司上班,都太「普通」了,你不會快樂的。

所以,你的問題不是回校園念書就能解決的,因為書終究有念完的一天,不可能永遠躲在圖書館裡面,也不會因此找到快樂。所以你真正的問題在於別的地方。

真正的問題在哪裡?從你的問題裡面,我歸納出幾點──

  1. 沒有辦法發揮專業;
  2. 想要為社會貢獻;
  3. 想要透過工作學習;
  4. 社區工作內容枯燥、沒有挑戰性;
  5. 沒有晉升的機會;
  6. 提出許多建議沒有被採納。

那麼,我們就一一來檢視吧。

1. 沒有辦法發揮專業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醫術高明的內科醫生,大多數的時間也都沒有辦法發揮他的專業?

因為大部分來掛號的病人,一看就知道是感冒,而普通的感冒不管吃不吃藥,一個禮拜自然就會好,沒有什麼發揮實力的地方。所以這個醫生應該拒絕看感冒病人,只看可以發揮他超厲害專業的罕病、重症病人嗎?

大部分專業的工作者,都要準備有 10 分的功力,但日常只發揮 2、3 分,這是正常的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份專業工作,是隨時需要發揮全力才能做的,如果做什麼事都要耗盡全力,比較合理的猜測是:這個人的能力不怎麼好(阿北好毒)。

2. 想要為社會有所貢獻

你說你是為了想貢獻社會而到 NGO 工作,難道上市公司的工作或是學術生涯,都不能貢獻社會嗎?想一想你對「貢獻社會」的定義,是不是一個從 Hello Kitty 自動吹泡機裡面冒出來的粉紅色泡泡?認為只要在 NGO 工作,就比較崇高、比較有貢獻,恐怕是一個幻覺。

任何工作只要有專業性,並非是每個人都能做的,就是有貢獻的工作。像是醫生、律師。但一個醫師為了賺錢只做醫美,一個律師只接大案子,這樣算是有極大化他的專業貢獻嗎?貢獻不在於工作的專業度夠不夠高,更重要的是你有沒有站在社會公平正義的態度,用自己的專業去做促進崇高目標的事,而非以手術複雜度來決定專業度。

換句話說,「專業度」只是基礎,真正決定專業度的是「態度」。

圖片來源/https://goo.gl/lbFnEv

3. 想透過工作學習

有人規定你在 NGO 不能學習嗎?學習一定要回到學校嗎?NPOst 公益交流站最近賠本舉辦給 NPO 工作者自費參加的專業訓練課程,比如(不怎麼討人喜歡的)阿北帶領的工作坊,就只有 8 個人來報名上課,但老實說,那 3 小時工作坊,加上我事前備課的 20 個小時,是我今年最快樂的時間。因為在準備帶領工作坊的過程中,我必須檢視自己的經驗與思考,並且跟其他同事討論他們的觀點,實際進行工作坊的時候,也跟著來自 NGO 的夥伴們一起思考,修正自己的預設立場,提出批評、也接受批評,這個過程因此有了很多的學習。

4. 社區工作內容枯燥、沒有挑戰性

我剛好跟你相反,是一個喜歡在社區做前線工作的人。

因為社區工作才可以身處第一線,與你想要幫助的人們一起工作,並且可以透過計畫執行(project implementation)的過程,來檢視自己對於「幫助」的觀念在紙上以及實際上有沒有落差。這一點是專門審案子給錢、監督評估這些事情拿錢、看起來很威風的金主(funding agency)所無法體會的。

老實說,我在 NGO 領域工作 15 年來,無論工作內容如何枯燥重複,卻從來沒有覺得自己停止學習,時代的演進會讓原本覺得理所當然的「對」的做法,有一天說不定突然翻轉變成全盤皆錯。

繼續用醫生的例子來說,過去醫生認為失智只會發生在老人家身上,所以叫做「老人痴呆症」,但近 10 多年來發現其實不是老人的族群也有可能會罹患早發性失智症,所以過去那些比較年輕的失智症患者,可能都被這些專業醫生誤診為憂鬱症或其他病症。這樣的例子提醒我們,即使面對表面上「理所當然」的事情 100 萬次,也要將每一次當作第 1 次一樣,非常謹慎、敏感,時時檢視自己的預設立場,並且時時更新、學習,否則就會流於僵固傳統的窠臼,無法跳脫,甚至做出完全錯誤的決定。

圖片來源/https://goo.gl/FKOpjR

5. 沒有晉升的機會

晉升一定好嗎?」這是我常常問自己的問題。

就像前面說的,我是個喜歡在社區做前線工作的人,但如果榮獲「晉升」,意味著去做幕後的管理職,表示我無法做自己原本喜歡的工作,因此變成一個不快樂的人,那我不就被「晉升」這件事懲罰了嗎?在職場上做久了為什麼一定要晉升?為什麼不能一直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這是 NGO 工作者需要想清楚的事。

6. 提出的建議沒有被採納

有沒有可能是你的建議根本不夠好?

如果你建議的計畫非常好,卻沒有被採納,既然是那麼值得做的事,為什麼不願意自己跳出組織,在工作之外,用兼職或是志工的方式,幫助另外一個 NGO 組織,甚至自己組織一個計畫團隊來做?當你必須自己承擔所有的成敗風險時,你對自己提出的建議,還有那麼高的評價嗎?

如果確實這麼好,而且非做不可,你一定會找到一個方法去實現它的──無論是不是在自己服務的 NGO。

換一個視角看工作,無論是不是 NGO 領域,世界上都不會有一份完美的工作,可以滿足你對工作所有方面的期待。能夠發揮專業,又有滿足感,可以晉升,又可以幫助世界,能夠學習,意見又都可以被採納,會這麼想的人,說不定不見得換一個跑道就會變好,因為一個「貪心」的人,到哪裡都不會找到真正的快樂。好好想一想,你想要從 NGO 工作中得到的是什麼?

作者介紹

褚士瑩

褚士瑩,資深 NGO 工作者阿北,年近沒有半百,打交道的公益組織超過百餘,喜歡胡搞,語不驚人死不休,從來不怕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