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有助於非營利組織募款嗎?

1

有任何非營利組織利用 Facebook 募款嗎?不一定,這要看你對於「募款」的定義何在。

募集捐款不是 Facebook 在行的事

Razoo 最近發表一份研究顯示,33% 的線上捐款來自募款電郵,而僅有 7% 來自 Facebook。不過,若因此認定用 Facebook 是在浪費時間,那就言之過早了。

但 Facebook 有助於募款

若只根據捐款接收而妄下定論,就完全忽略了 Facebook 所能提供的價值。Facebook 可以為活動提高能見度。

還記得你上次轉寄募款電郵給別人是甚麼時候嗎?應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吧!Facebook 的優點在於每當使用者談論到你的活動時,Facebook上的好友們可以馬上看到。

組織的募款策略應該要想辦法讓人們談論組織。人們越常談論組織,他們的朋友也就越容易知道募款活動。

Facebook 幫組織搭起和捐款者間的橋梁

假設一位 Facebook 粉絲在你的組織專頁上留言,被他的一位朋友看到,這位朋友感到很有興趣,於是點進組織的專頁,留言並成為新粉絲。那麼,恭喜你!又多了一位未來潛在的捐款者了!或許他現在還沒有打算要捐款,但他未來可能會這麼做唷。

Facebook 幫助組織培養與捐款者間的交情

繼續上面的例子,若這位新粉絲持續在專頁上回應並按讚,他有天可能會留下電郵資料,然後訂閱組織的消息,以表示他對於組織有了更進一步的認可。之後,透過電子郵件訊息,他可能就會捐出第一筆捐款了。

Facebook 讓核心支持者得以分享組織活動

在組織進行過幾次募款活動後,你想必已發現多數的捐款來自於少數不斷捐款的核心支持者。組織最好能有「支持者對支持者」的募款策略,讓這些死忠支持者可以不僅僅支持活動,也將活動推廣給朋友家人。這時候,他們會上哪去分享宣傳捐款的頁面呢?(當然是Facebook!)

讓活動在 Facebook 上引起潮流

每位Facebook使用者平均有 130 位好友,而這些好友間許多也互相認識。有的可能是高中同學、工作同事或是親戚等等-總之就是互相有所牽連。在一群有共同好友的人之間塑造流行,對募款活動而言是相當有力的策略(有點像這個活動)。一開始,你看到好友A在談論這項活動,之後發現好友B也在談同一個活動,最後連好友C也在加入關注的行列-這時候你就會想,「這個活動到底是何方神聖?」

Facebook回報募款成果

研究發現,非營利組織若公布募款成果,較容易讓捐款者繼續捐款。畢竟捐款者的初衷就是希望為世界帶來改變。因此,組織可以在 Facebook 專頁上持續公布成果。但別想累積久一點、公布大成果,例如:ÄúWe 今年的捐款讓一千隻貓有家可住。相反地,應該要回報小成果,例如:因為有了您的捐款,Scruffy 現在有新家囉!

Facebook 讓組織隨時保持聯繫

非營利組織常犯下一個天大的錯誤,就是在活動結束後把粉絲專頁拋到腦後不管。這對誰都沒好處,請不要這麼做。打造內容策略,在專頁上放上一整年的活動行事曆,或至少列出接下來三個月的活動日程表。

Facebook 幫組織募集捐款

最後,Facebook 確實可以幫助組織募集捐款。你可以在專頁上標記捐款活動,吸引大家注意,並引導民眾前往官網上的募款頁面。如果能為 Faceboo k打造一個獨特的登陸頁面那又更棒了。如此一來,組織便能輕易地了解 Facebook 粉絲的捐款情形。

不是握個手就能募到錢

是的,Facebook 也可以幫助組織募款。但要重申的是,Facebook 的優點在於能夠加強組織的能見度,並加深組織與支持者間的關係。因此,並不是有了 Facebook 專頁就保證能募到款唷。

資料來源:Does Facebook work for fundraising?—Socialbrite [2012-01-26]

延伸閱讀:Is Facebook Good for Fundraising?—frogloop [2011-12-27]

作者介紹

NPOst 編輯室

NPOst 公益交流站,隸屬社團法人臺灣數位文化協會,為一非營利數位媒體,專責報導臺灣公益社福動態,重視產業交流、公益發展,促進捐款人、政府、社群、企業、弱勢與社福組織之溝通,強化公益組織橫向連結,矢志成為臺灣最大公益交流平臺。另引進國際發展援助與國外組織動向,舉辦實體講座與年會,深入探究議題,激發討論與對話。其姐妹站為「泛傳媒」旗下之泛科學、泛科技、娛樂重擊等專業媒體。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Post a new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