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NPOst 邀請資深國際 NGO 工作者褚士瑩阿北隔空問診(大誤),回答關於非營利工作領域的問題。無論你是志工、NPO/NGO 工作者、捐款人、有志投身公益者,都可以來填表單問問題喔!褚阿北每週將抽出 1-3 個不等的問題來回答,現在就來舉手發問吧!
教育服務 NGO 工作者:
許多人,包括我的組織,都不斷對我們說,「消除貧窮的關鍵是教育」,很多跟我們同類型的 NGO 也用獎學金的形式在贊助學童,施行教育計畫。但這些事做久了,我總是在想,「念書」、「受教育」對消弭貧窮真的有用嗎?有些地方,特別是赤貧的地區、戰爭頻傳的衝突區、難民營,孩子需要的真的是教育嗎?還是說,教一些生存的技能,或者給他們需要的物資、提高其父母的工作機會等,反而對改善整體環境更為「有用」呢?
憤世妒俗的褚阿北:
念書到底有沒有用?你要簡單的答案,還是複雜的答案?簡單的答案是:「沒用。」
接下來我講複雜的答案。
只做自己想做的事,當然沒有用
我永遠記得早期在 NGO 工作學到的一個教訓。
當時有個接受贊助的頭蝨藥計畫,在學校幫感染頭蝨的小朋友塗擦藥水。在社區的衛生工作者都知道,光治療頭虱患者是沒有用的,患者的家人也應同時接受治療,才不會反覆交互感染。但這個贊助單位堅持說因為他們是「教育」基金會,不是「醫療」基金會,社區不是他們的責任,所以只願意依學校的學生人頭給藥,整個治療計畫想當然爾也就完全白費了。
最讓我驚訝的是,這贊助單位明明知道這個計畫有問題,竟然毫不在意,承辦人說反正藥有發出去,有拍照,表示有在做事,就可以跟捐款人交代。至於有沒有效果?因為不在報告書的要求裡所以沒關係,而且沒效更好,這樣才可以每年募款,每年做同樣的計畫。他還開玩笑說,這樣自己才不會失業,可以一直有薪水拿,這叫做「雙贏」。
我是從那時候開始,才意識到國際援助的領域,原來有那麼多站在自己的位置,只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人跟組織。為了保護環境竟然可以殺人,為了倡議人權可以造假新聞,為了每年有醫療計畫可以募款、辦志工活動、保住一份工作,所以故意做沒有效果的治療。
不幸的是,教育計畫也好不到哪裡去。
不知道多少次,當我在為緬甸境內的難民營募款時,很多教育類型的 NGO 都會用「我們在泰緬邊境的美索(Mae Sot)已經有自己的移工學校喔!」為理由婉拒,問題是泰國境內的美索鎮上,明明只有 15 到 20 萬來自緬甸的移工,但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 NGO 為了「占地盤」,竟然遍地開花設立了 70 多所移工學校,採用各國不同的學制跟教材。大多數學校不是搶不到學生,就是沒有老師,且這個鎮上不只缺老師,也缺很多醫師、護理人員,但需要賺錢工作的移工們,都沒有辦法補足這些迫切需要的專業職缺。此外,泰國雖然有每天 300 泰銖的最低工資保障,這些在美索沒有專業技能的緬甸移工們,每日所得平均卻一直在 65-120 泰銖的超低薪水準徘徊。
明明有這麼多各國教育 NGO 經營不善的移工學校,卻沒有 NGO 專門訓練這些孩子的家長,讓他們可以做薪水更高的工作,也沒有人投注於訓練教師或醫療人員,因為做教育的 NGO 都說:「我們只辦教育,不做跟學校沒有關係的事」。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些跟學校沒有關係的事,才是這些孩子真正需要的。
是的,甚至比上學本身更需要。
這些缺乏經驗的國際 NGO,不少是派遣大學剛畢業、從來沒出過國門、沒有工作經驗也不在乎錢的年輕志工來管理學校,說得殘酷些,缺乏專業的程度到了連夏令營恐怕都辦不好,更別說學校。再加上近 2、3 年緬甸國內局勢改變,很多機構喜新厭舊,對於美索漸漸失去興趣,撤掉在邊境的贊助費用。移工學校一旦關門,這些上了一半學卻無法銜接泰國或緬甸學制的孩子,也因此變成被遺忘的犧牲品。
做事情做一半,傷害比好處更大
世界上另外有一類型的教育 NGO,相信自己站在正義的一方,特別愛在反對女性念書的地方贊助女孩們念書。我相信這些贊助者真心覺得自己做了改變世界的事,卻沒有考慮到對這些女孩還有他們的家人來說有多危險。
生長在巴基斯坦西北部的馬拉拉,跟塔利班政權關閉女子學校的禁令槓上,為自己和其他女孩挺身而出,利用國內外媒體,讓全世界知道女孩子也要有上學的權利。2011 年 10 月,馬拉拉獲得荷蘭國際兒童維權組織 KidsRights「國際兒童和平獎」提名,2 個月後還獲得巴基斯坦首屆「全國青少年和平獎」。
一年後,2012 年 10 月 9 日放學途中,馬拉拉坐校車遭到蒙面武裝塔利班分子暗殺,當時蒙面歹徒高喊:「誰是馬拉拉?若不說出來就殺死所有人!」大家當然就出賣她了。在被認出之後,馬拉拉被連發 3 槍,其中一顆子彈穿過頭部、頸部,最後卡在肩膀裡,真的很危險啊!
是的,馬拉拉很幸運被帶到英國接受治療和教育,還得到諾貝爾和平獎,可是馬拉拉的同學,還有其他因為受教育而因此變得更危險、被迫輟學的女孩們呢?
最近一部國際影展上很紅的衣索比亞電影「Difret」(在當地 Amharic 語中意指「勇氣」),重現了一個當年 14 歲小女孩 Aberash Bekele 的真實故事。
她在 1996 年放學途中,在村子裡被一群男人按照部落傳統搶婚、綁架強暴,但這個女孩趁機拿槍殺了這個綁架、強暴她的「丈夫」,因此被控殺人罪。雖然免費的女性人權律師協會後為她打了 2 年的官司,甚至逼退司法部長,但女孩的父親卻在這期間,強迫女孩的妹妹休學在家務農。因為上學對這家人來說變得太危險。
這 2 個例子都是一個人為了捍衛權利挺身而出,卻讓更多同樣情形下的沉默大多數受到更大的恐懼與傷害,顯示要「做對的事,同時把對的事做好」,是多麼困難。
如果因為贊助教育卻造成生命的威脅,贊助者就有責任同時保障學生跟家人每天上下學時間的人身安全。然而,NGO 願意負這麼重大的責任進行教育計畫嗎?還是說,應該先改變反對教育的保守激進份子(如坦利班領導、部落傳統、種族隔離政策等),取得觀念上的共識,或法律上的保障?草率蓋學校鼓勵當地人去上學,卻造成槍殺、綁架,讓教育變成危險、不幸與家破人亡的源頭,這種「對」的事情,帶來的傷害是否比好處還要大?
比教育更迫切的事
很多 NGO 天真的以為,教育是消除貧窮唯一的答案。
如果父母根本沒有錢可以供孩子吃飯,會送孩子上學嗎?可能會。許多貧窮的父母,因為「在學校可以吃免費的營養午餐」這個誘因而讓孩子上學,也因此在家裡會規定,不准那幾個有上學的孩子吃飯。這些孩子為了把有限的食物長期留給家裡的其他人吃,一天因此只能吃一餐。然而這個「讓孩子有飯吃」的機構可以是學校,也可以是教會,當然也可以是武裝部隊。日子過不下去的時候,哪裡有給飯吃就去哪裡,這真的可以說是教育推廣政策的「成功」嗎?
學生在家受到家暴跟性侵,但學校不過問家庭的事,只管孩子的功課,能解決孩子最迫切的問題嗎?
如果畢業以後沒有提供通暢的管道可以銜接升學,未來怎麼辦?
念書之後,當地根本沒有需要識字工作的需求,所以畢業後留在家裡一輩子放羊,這要如何讓當地人相信念書有用?
貧窮的孩子因為長期生病而無法就醫、營養不良學習能力遲緩,生理、心理各方面產生問題,只支持學生的學校教育卻沒有支持身心照護需求,如何幫助這些孩子面對真正的問題?
有學校的硬體但沒有合乎資格的老師,或教師的薪水過低無法生活,在沒有改善教育環境跟教師訓練,只是一昧鼓勵學生上學的氛圍下,真的能夠得到學習的效果嗎?
老實說,教育不是魔術,不能改善貧窮,就像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政治歷史學教授 Robert Mann 曾在當地報紙專欄中所批評的──
你知道造成貧窮最主要的成因是什麼嗎?是貧窮。出生在貧窮的家庭,是一個人長大後會過貧窮生活的最準確指標。所以只是一昧告訴年輕人強調教育的力量,卻沒有幫助改善學童的家庭環境、學習環境,不只不切實際,實際上比不切實際還糟,根本是殘忍!
Robert Mann 教授因此建議,如果要改善教育問題,首先應該立刻讓這些貧窮學童的全家人都有健保,讓窮人可以減少在醫療上的支出,把省下來的錢用來搬到比較好的學區居住,或幫這些孩子買鞋子、矯正牙齒、補充營養。如果還要多做些什麼,也應該是保障最低工資、為窮人減稅、確保女性與男性同工同酬、保障窮人跟中產階級與富人享有同樣的育嬰假,讓初生的嬰孩得到良好的高品質照顧,讓每個家庭都能享有安全可靠、價格合理的托嬰服務、每個學童在學校也都能得到良好的醫療照顧。
至於在學校裡,則需確保教師得到專業工作應有的薪資,而不是讓老師變成沒有辦法解決學生家庭問題的代罪羔羊。
換句話說,這十幾件事,對孩子來說都比「上學」、「受教育」本身來得急迫。
雖然我明白,我所支持的這種論點是小眾觀點,不能代表 NGO 界的主流,卻不代表這種聲音不重要。實際上,不只在泰緬邊境以及美國南方,在印度、南非也一直有人強調,如果不提升教師素質及教師保障,只強調小孩子要上學受教育,治標不治本,並沒有實質意義。
尤其在 2/3 學童都不是跟原生父母居住的南非,更強調要提升教育,除了要有好教師,還要落實督學制度、培養出好校長,才會有好學校,教育才會變得有價值,否則光是蓋學校宣導教育的重要,是沒有效果的。
很不幸的,以上這些重要的事,卻都被很多直接提供服務的教育型 NGO(education service delivery NGO)直接否定,認為是「跟教育無關的事」而排除在外。既然連治療學童的頭蝨都需要全家人一起接受點藥才能發揮作用,如果希望教育發揮作用,怎麼可能只辦頒獎典禮發獎助學金給學生、要學生寫信給贊助人,就期待被貧困綁縛的人生從此幸福快樂呢?
教育當然非常重要。但是把教育作為一個單獨的先行計畫,卻是一個常犯的錯誤,因為它必須要有很多相關的配套計畫,才能產生實質的意義。作為 NGO 工作者,或是一個關心世界的人,讓我們互相提醒:如果只願意做表面功夫,自我感覺良好,連頭蝨都治不好,就別誇口提什麼改變世界了。
No comments